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OKAPI搶先看

【《一條龍餐桌》新書內容搶先看│林姓主婦來解答】吃飯時間不同也能一條龍餐桌?嚴選超好用副食品工具和實作示範大公開!

  • 字級


(人像攝影/OceanK Photography 美好日日影像工作室 三采文化提供)


變身二寶媽的林姓主婦從第一胎的副食品地獄爬出來後,決心不再重蹈覆轍,
以家族料理與副食品一起搞定為前提,延伸出「
一條龍餐桌」的備餐方法,
透過《林姓主婦的家務事4:一條龍餐桌,從家庭料理到副食品》雙書,從觀念建立到食譜一次傳授,讓育兒家長們在副食品這條路上不再迷惘與挫敗。
本文節錄《林姓主婦的家務事4》【觀念重建篇】部分內容,讓你搶先掌握準備副食品的實務技巧!



Q:製作副食品時有哪些好用雞絲(工具)?

清單裡的東西,有些是哥哥時期就在用的,但也有不少是在弟弟時期才派上用場的好工具。兩個時期最主要的差別,在於哥哥時期我習慣一次做一批寶寶粥跟冰磚,大多靠手持攪拌棒或切碎盆完成。但弟弟時期我改成隨餐弄,需要的是能輕鬆處理少量食材的工具,我花了一點時間,總算找到破解的方法。以下是各種工具的介紹與建議,給大家參考!

  • 研磨器

在寶寶吃副食品的頭一兩個月,用這個研磨器會非常方便隨手把小份量的食物弄成泥,像是燙一小撮青菜,切碎後再用研磨器把纖維磨碎,就可以給寶寶吃。而口感比較脆硬的食物,像是毛豆、栗子,可以磨了再過篩,就能放心給寶寶嘗試。

這在初期使用頻率高,卻也是非常過渡時期的用品,我們弟弟大概六個月後就完全不需要了,所以有恩典牌就拿吧,沒有的話,買組便宜的擋一下就好喔!


  • 拍碎器

這其實就是所謂的拍蒜器,在弟弟吃副食品的高峰期,我極度仰賴它出餐,我會把要給弟弟吃的挑出來,分別拍成想要的粗細,幾秒鐘可以把我們的食物轉換成弟弟要吃的口感,是一條龍的最佳拍檔。

過了副食品階段,這傢伙還是可以繼續留在廚房服役,拿來拍蒜頭、洋蔥、辣椒等,都很好用,一個也不貴,就買吧。


  • 食物攪拌棒

大概很多媽媽會把這個視為製作副食品的必備工具,確實在打泥的時候很方便,但缺點是它需要有一定的量才打得起來。而我的一條龍作法,已經不再需要製作大量冰磚,所以弟弟時期這個的出場率很低,只有在初期要把米粥打成泥的時候會用到。

不過因為這個攪拌棒也可以拿來打濃湯或是水果奶昔,對於家中沒有果汁機的人來說,還是可以買,以後還能用。但如果有果汁機的話,就不一定需要了,需要打比較大量的泥時,靠果汁機就好。


  • 食物調理機、切碎盆

這是我本來就有的,刀鋒的設計跟手持攪拌棒或果汁機不一樣,是「切碎」而不是「打泥」。我最常拿它來處理蔬菜,一次燙一大把再打碎做成冰磚,就不用餐餐現弄。

若不是對烹飪很有興趣的話,倒也不需要特別買一個,不然以後可能用不太到。市售手持攪拌棒,多半會搭著「切碎盆」做組合販售,雖然比較小,但也足以發揮功用,選購時只要注意有一起買到就好。


  • 不鏽鋼搗碎器

這是無印良品的,也是買好多年了,像是南瓜、地瓜、馬鈴薯、紅蘿蔔、蘋果,蒸熟後用這個一下就壓成泥,酪梨、香蕉我也是都用這個搗碎,清洗又方便,我很常使用。


  • 熟食砧板、熟食專用刀

我發現很多人沒有習慣把生熟食的砧板跟刀具做區分(大驚),但這其實非常不衛生,拿來切生肉的砧板,怎麼可以也切熟食呢?就算洗過也無法徹底除菌的。務必準備專屬的熟食砧板,才能放心處理要給寶寶吃的食物,像有些菜的質地用拍蒜器拍不太碎,還不如直接用刀切一切比較快,很常會派上用場的!


  • 刨絲器

我很常拿它來刨紅蘿蔔絲或馬鈴薯絲,也是我廚房萬年工具了。


  • 玉米刨粒器

若料理中會用到玉米,大多時候我都是直接使用玉米罐頭,很方便,而且也有賣無鹽的。但偶爾也會直接使用生玉米粒、從頭開始拌炒,有這個玉米刨粒器、轉一轉,就可以迅速把整根玉米刨下,玉米粒不會亂噴,是個了不起的小工具呢!蝦皮就有賣喔!


  • 竹蒸籠

我家沒有微波爐,要復熱副食品的話主要還是靠大同電鍋,有時要熱好幾樣,一層放不太下,有了這個竹蒸龍就可以當場變雙層巴士,一次搞定。市售竹蒸籠都有對應到大同電鍋的尺寸,可以直接架上去使用喔!


  • 食物保存盒

雖然用一條龍的方法,不太需要刻意做什麼冰磚,但還是有很多機會可以隨手把好料冷凍起來,備著一些保存盒還是需要的。

這些是我從哥哥時期就開始用,是OXO的,分別為60毫升、120毫升、及冰塊磚盒,好處是密合度高、不怕沾染冰箱異味、非常好取出,現在出很多新款式了,大家可以多看多比較。我也有幾個玻璃材質的小型保鮮盒,能直接加熱很方便,也可買幾個穿插使用。


  • 柳宗理—不銹鋼鍋鏟(22.5cm)

這是我有一年要把百貨週年慶禮券花掉時,硬是挑了帶回家的。一開始覺得用不習慣,比一般鍋鏟有角度。後來在煎肉排、煎餅或是豆腐時,意外發現拿來翻面超好操作,用筷子輔助,一下就能翻過來,不會碎掉,強力推薦一定要買一個!


  • 食物剪

有些食物用剪的最快,好用的食物剪是必要的。我自己在家習慣用大把的,更利,當然也有隨身型的,方便外出時使用。



Q:如何善用工具,輕鬆製作不同顆粒大小的副食品?

為了讓大家能更了解如何運用前面的工具,我整理了以下表單跟適用情境說明,只要跟著做幾次,一定可以抓到要領,自行發揮的!

●先決定食材的粗細程度,再視「需處理的量」,挑選工具。

粗細程度  ① 泥 ②小顆粒
③中顆粒
④大顆粒
處理的量 食材量少 食材量多 食材量少 食材量多 食材量少 食材量多
工具 研磨器 攪拌棒 拍碎器或刀 切碎盆、食物調理機 食物剪、拍碎器、刀 切碎盆、食物調理機


 食材處理小叮嚀 

●挑選使用工具最基本的依據為「需處理的食材量」。
●進入顆粒階段後,還需要依照「食物質地」,挑選最合適的工具來切碎:如果是走一條龍的路線,就不太需要製作大批量的冰磚,而是隨餐將食材處理成適口大小。在此前提下,我會優先建議使用拍碎器,因為實在很方便,但它還是有使用上的限制,此時改用刀切會更有效率。例如以下情況:

  • 比較薄的綠色葉菜類(如A菜),拍完你可能會發現有部分菜葉黏在底部,沒有被拍碎。
  • 比較韌的食材(如杏鮑菇),也會感覺拍不太碎。
  • 較油的食材(如牛肋條),我也會避免用拍碎器處理,因刀鋒結構不是很好刷洗,搞到太油會需要花時間善後,不划算。
  • 同理,如果只是要切碎一兩樣食材,我也會選擇用刀,洗一把刀還是快多了。

●進入大顆粒階段,我就會優先建議使用食物剪了,隨餐只要剪個幾刀就搞定,事後清洗很簡便。

隨寶寶咀嚼進程與食材口感彈性調整顆粒大小

  • 在這四種分類之中,只有泥是絕對的狀態,其後的顆粒大小都是相對的,只要確保小孩有在一定的進程,積極往大顆粒的方向努力即可。
  • 在任一個階段的當下,顆粒大小會因為食材口感而有所變動,像是偏軟的南瓜可以處理成大顆粒甚至丁狀,帶有纖維感的空心菜可以處理成小顆粒。

一條龍料理提倡將食物分開給予,很方便家長依食材口感決定要處理成多大,所以不要抓著某個顆粒大小作為目標,就想套用到所有食物上喔!

寶寶咀嚼練習進度參考

如果希望能掌握大致的標準,作為練習的進度參考,請見我以下的說明。

1. 6個月前──以泥為主

寶寶滿六個月前還是以喝奶為主,吃副食品只是嘗試,這階段讓寶寶只吃泥是沒有問題的喔。

2. 6 ∼7個月──從米粒般的小顆粒開始練習

以處理成米粒大小為基準去微調,此階段算小顆粒的範圍。

●當寶寶度過了吃泥階段,準備嘗試顆粒口感時,第一步是米粥不打泥,僅粗略打過,保留些許米粒,這對寶寶會是最輕鬆的開始。
●其他食材可以處理成約半顆米粒的大小。
●若寶寶對顆粒口感很抗拒,可以試著降低顆粒的比例,像是把顆粒混進米粥裡(把紅蘿蔔顆粒混進米粥)、把顆粒部分弄成泥(把紅蘿蔔顆粒混進紅蘿蔔泥),藉此逐步提高寶寶的接受度。
●如果寶寶吃得很順,就再把顆粒放大到一顆米粒的大小。

3. 7∼9個月──進展到小拇指指甲般的中顆粒繼續努力

以處理成小拇指指甲大小為基準去微調,此階段算中顆粒的範圍。
●當寶寶已經接受小顆粒的口感,準備往中顆粒邁進時,初期可以先把食物處理成約半個小拇指指甲大小給寶寶吃。
●如果寶寶吃得很順,就再把顆粒放大到一個小拇指指甲的大小。

4. 9∼12個月──開始嘗試食指指甲般的大顆粒,讓咀嚼力大躍進

此階段會從中顆粒往大顆粒邁進,也就是大致上還是以小拇指指甲的大小為原則來處理,但口感軟嫩的食材,可以嘗試放大到一個食指甚至大拇指指甲大小。

●這階段寶寶的進度落差會開始顯現,有的寶寶已經能吃大顆粒+燉飯甚至乾飯,有的寶寶還是只能接受中小顆粒+粥。
●但只要能接受中顆粒的口感,就不用太擔心,持續往大顆粒練習,到一歲左右大概就可跟上。

 TIPS 

● 再次提醒,以上各階段及顆粒大小說明,只是非常大方向的參考,還是要依照食材口感跟寶寶實際狀況去適度調整喔。
●為了精準控制顆粒大小給大家參考,我刻意用刀把紅蘿蔔切得方正工整,實際上切或剪給寶寶的,不會是這種整齊的狀態喔!怕新手媽媽太謹慎,以為要切成這樣才能給寶寶吃啦!


Q:一條龍聽起來是要鼓勵全家人一起吃飯,但我們家的作息就是很難全湊在一起吃,
特別是爸爸下班回家都晚了,小孩根本等不到,這樣還有必要一條龍嗎?

本書說的一起吃,有兩種意思。一是大家坐在一起吃,一是大家享用的是同樣的餐點,兩種的意義不太一樣。

如果兩種「一起」吃都能做到,當然是最美好的,全家一起用餐的愉悅氛圍,肯定會讓食物變好吃,也會建立出家庭儀式感,讓親子關係更緊密。但以台灣高工時的現實環境來說,許多家庭確實有執行上的困難。

即便如此,我仍認為把全家串在一起的,不見得只能靠同時吃飯的這個「行為」。

想一想,我們不也是這樣長大的嗎?補習到很晚,回家看到爐上還留著一鍋雞湯,喝湯時弟弟湊上來討了一碗,媽媽邊唸邊燙了把青菜,最後連爸爸也跑來吃宵夜。

我想表達的是,全家的作息會隨著不同階段流動,有時湊得在一起,有時湊不到。但家的味道,會逐漸在家人心中扎根,讓在家吃飯變成對大家都有意義的一件事。一個有「味道」的家,一家人就算忙,也總會繞回餐桌相聚。

如果你透過一條龍料理,累積屬於你們家的味道,並且邀請寶寶來共食,讓他習慣你們吃什麼,他就吃什麼,這樣當你們有機會全家一起吃時,會發現孩子能無縫接軌融入你們,因為他早就一直練習著跟你們「一起」吃。


《林姓主婦的家務事4:一條龍餐桌,從家庭料理到副食品【觀念重建篇+美味料理篇】》9/27開始預購,
更多副食品觀念與撇步、實際應用食譜,請看書中詳述!

林姓主婦的家務事4:一條龍餐桌,從家庭料理到副食品【觀念重建篇+美味料理篇】(雙書不分售)

林姓主婦的家務事4:一條龍餐桌,從家庭料理到副食品【觀念重建篇+美味料理篇】(雙書不分售)



作者簡介

82 年生(是西元,不是民國)的林姓主婦。 當了好幾年的行銷人,在 2014 年年底生了兒子後,人生翻開嶄新的一頁,暫時放下 OL 的身份,每天待在家全力以赴幫兒子把屎把尿做副食品,變身為全職主婦。 在這裡記錄一切跟家有關的小事情,包括簡單料理作法、副食品食譜、居家生活小撇步等。此專欄集結出版為《林姓主婦的家務事:「留著青蔥在,不怕沒菜燒」的新世代主婦料理哲學》、《林姓主婦的家務事2:盤腿坐浮雲的快活主婦之道》和《林姓主婦的家務事3 通體舒暢的順手感‧家收納:打通收納邏輯+翻轉裝修觀念+省力家事心法》,最新作品為《林姓主婦的家務事4:一條龍餐桌,從家庭料理到副食品【觀念重建篇+美味料理篇】》

粉絲團:www.facebook.com/poyinathome


 專欄內容先複習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他們為什麼上山?

    為了親近自然、尋找自我、保護物種,或是單純為了讓食物更好吃?上山的理由百百種,若你上山,又會是為了什麼呢?

    1336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他們為什麼上山?

為了親近自然、尋找自我、保護物種,或是單純為了讓食物更好吃?上山的理由百百種,若你上山,又會是為了什麼呢?

133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