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讀輕小說

【輕文學連線⚡⚡】木几《未解生死之人形》:通往人類的條件,是謀殺

  • 字級


到底用「數不完的彩蛋」,還是「滿滿致敬」,哪一個形容詞比較好?在我苦惱時,看到科幻毒瘤站長林翰昌(貓昌)「反芻之作」一語,瞬間讚嘆:正是如此!

未解生死之人形

未解生死之人形

《未解生死之人形》正是一本對於科幻的反芻之作。作者木几不單只是套用常見的致敬手法,好比以前人之作作為書中要角的命名靈感,更以各種機鋒巧思,回應多部科幻作品,並探討此類型始終圍繞的主題:人類心靈的獨特(與不獨特),並以「謀殺」作為關鍵鑰匙。

在這似維多利亞時代的蒸氣龐克世界內,自律人偶已普及於人類生活,書記人偶、車夫人偶、家務人偶、衛生人偶……,機械人偶日漸替代各類重複性勞動,卻也衍生出龐大的社會對立與貧富差距。小說主角戴爾,正受命調查一起連環謀殺案,犯人被稱為「紅心X」、「沒有心的怪物」,聳動稱呼來自於犯人總以非比尋常的怪力取走受害者心臟,造成社會恐慌。而今,警方終於掌握一條可靠線索,但其所暗示的訊息過於駭人聽聞,無法公諸於世。一名退休警官兼私家偵探約翰在調查犯人時被殺死,而他手中所握的,卻是一張破裂人皮,準確來說,是人造皮膚,機械人偶的人造皮膚。

但這不可能!機械人偶的創作者「維克多.法蘭肯斯坦」(致敬瑪麗.雪萊《科學怪人》),當年所訂下的自律機械三大原則,就明明白白說道:

一、自律機械不能傷害人類。
二、自律機械必須服從人類。
三、不能製造無法與人類分辨的自律機械。

艾西莫夫《鋼穴》《裸陽》《曙光中的機器人》,以科幻及推理的結合,描述地球警探貝萊跟機.丹尼爾一同協力,偵破各起貌似違逆機器人學三大法則的案件。未解生死之人形》向大師致敬,同樣以「機器人殺人」為題,並輔以「連環殺人案」作變化。戴爾奉上司朵莉絲命令,向維克多之女,維蘿妮卡.法蘭肯斯坦請益,一同調查這不可能的犯罪。然而兩人互動,比起循序漸進地檢驗線索、還原犯罪現場,更多時候其實是一次又一次的哲學交鋒:到底什麼是人?逼近真實的自律人偶,與人類又有什麼差異?在工業社會中被迫「物化」的人,與自律人偶有什麼不同?

科學怪人:200週年紀念版

科學怪人:200週年紀念版

鋼穴

鋼穴

裸陽

裸陽

曙光中的機器人

曙光中的機器人

腦筋急轉彎 (DVD)(Inside Out)

腦筋急轉彎 (DVD)(Inside Out)

21世紀的21堂課

21世紀的21堂課

哈拉瑞在《21世紀的21堂課》的「科幻小說」一章,曾提出這般見解:「大多數的科幻電影其實講的都是一套非常古老的故事:心靈勝過物質。」然而,「心靈並不是自由塑造歷史行為和生物現實的主體,反而是被歷史和生物學塑造的客體。就算是我們最珍視的那些理想(像是自由、愛、創造力),也和石刀沒什麼不同,(中略)事實上,就是沒有什麼『真實的自我』,等待從被操弄的殼裡面解放出來。」他舉了迪士尼電影《腦筋急轉彎》為例,描寫心靈受制於腦內各種神經生物學的操縱,人類引以為傲的自由意志根本不存在,沒什麼唯一而真實的自我,有的僅是生化機制的交互作用。

同樣地,《未解生死之人形》也出現對人類意識的質疑,如果所謂「意識」只是神經系統運作的程式,那人類與自律人偶有何相異?小說家以「死亡」作為分隔,人類活在對肉體的桎梏之下,對衰老的焦慮、對死亡的逃避、對虛無的恐慌、對死亡的意識,這種種乃機械人偶所無法體會的經驗。人的感知能力使我們能脫離肉身,以更高階的視野俯瞰自己,卻始終無法超越定型、物化的身體。心靈的飛昇,無以免除肉體死亡的威脅。這矛盾關係,卻是遵守著邏輯推演思維,能夠儲放、複製經驗與記憶,以其他機體「再生」的人偶,所無法理解的。故小說名字「未解生死」真正的意涵是,人偶要成為人,唯有通過死亡(的經驗)

於是,在人偶逐步趨近人類時,所獻祭的是人類的死。

此處的死亡,可指涉的層面頗為深廣。可以是最單純的謀殺,也可以是人偶怎能踰越分際,殺害造物主;再延伸至人類妄想取代上帝,創造自己的誕物,卻反被取代;到批判社會以功能評判價值,人類被迫物化,證明自己「有用」,不然就會被人偶取代,邁向社會性死亡──以上種種,皆可大肆泛論。但這並非《未解生死之人形》的精彩所在,不是論述得不好,而是此類議題本是科幻題材常見的辯論題目,難以稱得上立意新奇,作者也在後記一一自承各種哲學思辨的源頭。既然並不新穎,那還有什麼看頭?私以為,細膩的執行力與統合能力,正是小說長項。木几在消化、鎔鑄、串聯多項議題的能耐不容小覷,小說結構嚴謹,各論述相輔相成,不失簡潔俐落,又能精準打中要點,表現頗令人激賞。

小說內的女性權利運動(爭取女性投票權)也與現實貼合(圖/wiki

以女性主義為範例。小說最早出現此議題,並非戴爾的自由黨人母親,而是自律人偶的外觀,「自律人偶的外觀一律模仿女性,這是為了減少侵略性,使市民更容易接受她們的存在。」第一章這短短一句,在小說中段重新扣連,以戴爾母親與維蘿妮卡曾有的筆仗,輕巧提醒其中存在的物化、女性等同低侵略性、令人安心的刻板柔弱印象。未見長篇大論,卻精準扼要。小說內的女性權利運動(爭取女性投票權)也與現實貼合,同樣是大戰期間勞動力缺乏,女性大量投入後勤支援,逐步取得參政權,以及對於自身權利的渴望。

在現實中,當戰爭結束,男丁重返職場崗位,女性被迫交還工作,社會鼓吹她們回到結婚、廚房、育兒的家庭生活,重拾「女人的本分」。這段壓抑歷史,不知是考慮到自律人偶出現所造就的影響變數,未多加描寫。可是,倘若將人偶與女性的形象重疊,女性同樣被視為人偶(娃娃),是本該乖馴、沒有聲音、默默作著簡單家務勞動的無自由意志存在。小說內人偶走上街頭,吶喊著「我們不是人偶」的場景,頓時有了新的解讀。表面上,那是人類與人偶的對立,可結合了其女性化的外觀,又何嘗不能歪讀為女性對男性的抗議?私心認為,若說作者在安排這個外表設計時,沒有動過這心思,簡直不可能。

當然,上述的分析或許過於嚴肅,讓我們回來檢視《未解生死之人形》的娛樂性吧。小說的哲學思辨比重是多了些(我看得很享受,但對於不熟悉此類概念的人而言,仍舊有所障礙),幸虧在精準的結構安排下,每一章節都能適時拋出新的人物、引爆新的事件,以良好節奏推展,把握娛樂與深度的平衡,甚至適時推出了妹妹來賣萌(註一)。而在篇幅有限,人物被迫精簡到最低數量,還能在「嫌犯人選根本沒幾位」的艱困處境下,作出詭計翻轉,著實厲害。再加上,不知是蓄意如此,又或者自己過於掉以輕心。本以為謎團簡單,輕易就看穿佈局,結果鬆懈下來後,反被第二層安排給暗算。還有還有,雖說是架空世界,但溫德蘭的城市風情,一看就是英倫面貌啊!

也許概念不到新奇,但在執行面而言,無論是對多種議題的消化串聯能力、結構佈局的嚴謹安排、優異的文筆、娛樂與深度的拿捏,以及對前人作品的遙相致敬,木几《未解生死之人形》的確可堪範本。推薦之。

/////
註一:
或許是愛麗絲.法蘭肯斯坦(妹妹)的存在只要單純逃家、撒嬌、逛街吃甜點,然後差一點被殺掉就好。(欸)相對於每一回對手戲就是各種小型演辯會的男女主角,我好像比較能共鳴「妹妹好可愛」,而對男女主角那矜持敬重的「喜愛他、認同他」情誼,嗯,沒太大感覺。以至於關鍵一幕比起哀傷淒美,反倒是兩人心念相通,為了妹妹而斷下抉擇的相互理解釋懷,還比較動人。

未解生死之人形 (電子書)

未解生死之人形 (電子書)



作者簡介

雜食閱讀者,喜歡奇幻、推理,出社會以來閱讀越發輕量化,耐性越來越薄,迷戀車上補眠與熬夜,很怕對世界失去興趣。
OKAPI專欄:【輕文學連線⚡⚡】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第13屆金漫獎入圍的有......

    本屆金漫獎由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先生獲得特別貢獻獎,入圍作品更是本本精彩到不行! 完整入圍名單可見:https://gca.moc.gov.tw/home/zh-tw/shortlistednew

    1033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第13屆金漫獎入圍的有......

本屆金漫獎由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先生獲得特別貢獻獎,入圍作品更是本本精彩到不行! 完整入圍名單可見:https://gca.moc.gov.tw/home/zh-tw/shortlistednew

103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