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發現祖父捲入世紀疑案,竟追出戰後日本政治黑幕──談柴田哲孝《下山事件:最後的證言》時代背景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1949年7月6日,日本國鐵總裁下山定則被發現陳屍於東京足立區五反野,國鐵和東武鐵路交匯處一帶,發現時屍體已經被火車碾得四分五裂。警方一開始的調查方向是他殺,但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又改口說是自殺。事後有很多不同的質疑,認為「自殺說」是迫於外部壓力,但外部究竟指誰,又眾說紛紜。由於「下山事件」事發的時間點,正處於國鐵大量裁員、工會抗爭前夕,因此也很多人覺得,此案必然跟當時的政治黑幕有所關連。

「下山事件」後不久,國鐵先是大量裁員,後來又連續發生「三鷹事件」、「松川事件」兩起與工運分子相關的火車失控意外。因此最為驚悚的「下山事件」,成了疑雲重重的「國鐵三大疑案」之首。推理小說家松本清張據此寫出了有名的紀實推理小說日本的黑霧,描述了當時的社會氣氛,也嘗試推測事發原因。


下山定則(圖片來源/wiki)日本國鐵第一任總裁下山定則(1901-1949)。(圖/wiki

常磐線上,下山定則的遺體被搬走。(圖片來源/wiki)常磐線上,下山定則的遺體被搬走。(圖/wiki


由於松本清張的作品實在太暢銷了,因此之後很多年,他解釋整個戰後日本政壇和駐日盟軍總司令部GHQ(General Headquarters)亂象,和轄下GS(代理人民政局)與G2(參謀第二部)之間的鬥爭,成為包含「下山事件」在內,戰後諸多黑幕的關鍵原因。

柴田哲孝下山事件 最後的證言是最新一本關於「下山事件」,並引起熱烈討論的作品。事出於柴田在一場忌日法會中,意外發現自己過世的祖父,可能也捲入這起世紀疑案,因而展開上窮碧落下黃泉的追查。

日本之黑霧(新版)【上下不分售】

日本之黑霧(新版)【上下不分售】

下山事件 最後的證言

下山事件 最後的證言


柴田站在松本清張的「他殺論」和「占領軍鬥爭」兩個基礎上,以微觀的親人捲入視角切入,描寫出那個冷戰秩序正要形成的時代氣氛,以及大時代下的GS、G2及其代理人的鬥爭,進而描繪出大時代當中渺小、隨波逐流的眾生圖像。

「下山事件」的時空背景

先談談1949年的時代氛圍吧,從1945年終戰到1949年間,東西冷戰格局正要開啟。蘇聯在東歐成立衛星國、美國推動「馬歇爾計畫」,以歐洲復興阻止蘇聯西進、柏林發生封鎖危機、中國爆發國共內戰、韓半島情勢緊張。

在亞洲的日本,冷戰氣氛也席捲而來。麥克阿瑟領導的GHQ,最早是以充滿理想主義心態、強迫實施民主自由的態度,在處理日本事務。但日本國內的民情,似乎尚未從戰敗的傷痕中復甦,也還在摸索這段不平等關係的相處之道。

東京審判

東京審判

戰後的第一位首相東久宮彌稔彥王,因為不願意執行他心目中過於進步的GHQ「人權指令」,短短幾天就辭職下台。接任的幣原喜重郎則乖乖聽話,並開始在GHQ的授意下重訂憲法。此時的日本民間,正陷入戰後經濟蕭條,人民吃不飽穿不暖。GHQ則忙著處理東京審判,讓日本政壇的右翼分子甚受打擊。當經濟不佳、保守勢力噤聲,GHQ推動的民主化和自由人權進程,就顯得單薄而缺乏支撐,就像「馬歇爾計畫」實施前的歐洲,成為共產黨滋長茁壯的沃土。

曾經在延安活動過的共產黨人德田球一回到日本,發表了「為人民所愛的共產黨」演說,獲得成千上萬的讚賞,也捲起了不滿戰後情勢的基層民意怒火。「食物比憲法優先」成為左翼運動燎原的口號,50萬人包圍皇居,要求宮內廳交出天皇的菜單,看看是否真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共產黨還準備發動「二一大罷工」,給正為推動經濟復甦焦頭爛額的政府好看。剛組閣的吉田茂想要協調,但共產黨並不領情,最後是GHQ強制介入,要求罷工行動解散,才化解這場危機。


曾經在延安活動過的共產黨人德田球一。(圖片來源/wiki)日本政治運動家、革命家、律師德田球一(1894-1953),是日本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圖/wiki


左翼還在茁壯,右翼大受打擊的氣氛,在1947年實施新憲法後仍然持續。新憲後第一次總選舉,左翼的社會黨成為最大黨,黨揆片山哲拉攏中間政黨,組織中間偏左的「中道內閣」。但占領軍內部對於是否要持續拉左打右,已經出現矛盾。察覺共產主義勢力正在全球擴張的G2情報部門,和比較醉心於自由民主的GS,發生了嚴重的鬥爭。雙方不僅在GHQ裡面內鬥,在內閣中各自也有代言人相爭不下,本來說自己願意「閣外合作」的吉田茂,也決定退出合作,片山內閣因此重創。

接任的蘆田均也是原來「中道內閣」一員,他的內閣比較接近中間偏右,但還是不讓反共的G2放心。涉及占領軍和內閣閣員收賄的「昭和電工事件」就在此時發生,蘆田均也被捲入其中,不名譽地離開了內閣職務,還被抓去關了不少天。該案最後以GS要角卡德斯上校下台作收,GS的惠特尼中將在政治上重傷,G2支持的吉田茂再次出馬組閣,蘆田均等人被釋放,通通無罪作收。


左起:日本首相吉田茂(第48-51任);片山哲(第46任);蘆田均(第47任)。(圖/ wiki)


G2為什麼要和GS鬥爭?關鍵在於雙方對世界局勢的態度不一致。G2當時已明確地觀察到共產主義擴張的趨勢,希望日本能夠把左翼的氣焰壓下來;而GS仍然醉心於和平新憲、民主自由的氣氛,希望以理想主義重塑日本,即使社會黨執政也無所謂,卻對隨之而來的赤色擴張威脅毫無警覺。這就是「下山事件」的時代背景。

國鐵裁員風波捲入政治風暴

時間來到了「下山事件」發生的1949年,當時G2將在「昭和電工事件」後,鬥爭得勝的情況已見端倪。主張盡快結束占領狀態,讓日本朝正常化邁進的吉田茂再次組閣。吉田茂的第一要務,就是穩定經濟。美國經濟顧問建議了緊縮支出的「道奇計畫」(Dodge Line震盪療法給日本,既然要緊縮支出,減少政府人事開銷當然是首要之急。被各殖民地回國的「引揚者」擠滿位子,冗員超多、營運效率超低的國鐵,成為裁員的超大目標。

運輸次官下山定則就是在這種情境下接掌國鐵,政府給他的指令很清楚,就是「精簡人事」這四個字;而對偏向保守立場的吉田內閣來說,裁員當然要從最不聽話的工會人員開始。國鐵的工會分成激進和溫和兩派,激進派動輒以罷工相逼,也傳出不少不惜毀滅國鐵也要阻止裁員的聲音。官僚出身的下山和工會的溫和派關係並不差,但裁員名單涉及了營運效率、人際關係、政治問題、美國人、吉田茂和工會本身的左右力量,壓力可以說是四面八方而來,讓下山每天都焦頭爛額。

同樣在1949年,國際政治也正劇烈地變動著,掌管軍事跟情報的G2以東京為核心,布建在亞洲各地的情報單位也積極在活動。在日本彼岸的中國,國民黨敗退到台灣,風雨飄搖,軍統/中統各路情報人馬為了生存各顯神通;雖然也興起反攻的念頭,但美國國內的主流民意,對是否繼續支持形象甚差的國民黨「尚待塵埃落定」。

反共的G2和在台灣的國民黨內外圍情報單位、因為反共而和國民黨關係不錯的日本右翼分子、以及日本境內布建的各個情報組織關係密切,也讓日本國鐵的這場裁員風波,和亞太政治情勢千絲萬縷地掛連了起來,也讓政治風暴在其中醞釀。

下山之死:冷戰秩序的犧牲者

柴田哲孝在書中談到祖父任職的「亞細亞機構」,正是G2和整個亞洲右翼勢力結盟的樞紐。在他書中出現的矢板玄、白州次郎、迫水久常、兒玉譽士夫、佐藤榮作、三浦義一這些名字,都是當時選擇和美國人合作,為剷除共產勢力擴張、希望能夠快速重建日本而努力的人。其中有反戰者、也有支持戰爭的右翼人士,因為冷戰秩序的推引,竟在舞台上攜起手來。

當然,美國人的角色也很微妙,G2即使反共,但並不是對日本右翼人士的提議都照單全收。在G2這個脈絡的議題主導者心中,亞洲的各方右翼勢力只是他們的工具,也不能為所欲為。正因如此,涉及台灣國民政府軍事資金的「海烈號」走私事件會失事被捕,可能是因為美國也不想讓亞洲的右翼人士太囂張,甚至脫離美國人的掌握,再次對中國大陸發動攻擊的緣故吧。

很多人批評吉田茂不只是親美,更是「媚美」。其實吉田茂有開過一個玩笑,談到他心目中的GHQ,就是Go Home Quickly。他對美國人所忍讓的一切,就是為了早日結束占領,讓美國人快離開日本。

這樣的態度也發生在後來日本跟各國議和,到底是要「全面講和」還是「部分講和」的立場上。當時的學者專家、社會良心都認為日本要真正獨立,就是要跟包括蘇聯在內的國家「全面講和」;但後來吉田茂考慮包括中國代表權未定等實務需求,依照美國人的期待啟動了「部分講和」,引來國內強力批評,但識時務的吉田茂,始終認為學者們的主張是泛泛空言,根本不切實際。

以結果論來說,吉田茂是對的。把美國人送回美國之後,日本雖然還不能算是「正常國家」,但至少可以開始擺脫被占領的戰敗陰影。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派第七艦隊巡防台海,跟台灣方面簽訂共同防禦條約,保護了國民黨偏安台灣,也嘗試要阻斷蔣介石反攻大陸的決心。同時,因為「道奇計畫」而實施緊縮的日本,正巧迎來韓戰景氣。工廠有單、人民有頭路,緩解了樽節支出、裁員所造成的衝擊,東北亞被赤化的壓力降低,冷戰下的兩極體系(bipolar system)也逐漸建構起來。

說起來很殘忍,下山的死在這個反共、冷戰的大棋局當中,其實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雖然貴為國鐵總裁,但是在G2、GS鬥爭,日本政府充滿兩造代理人,以及冷戰形成的反共氣氛下,明明是為了處理裁員而焦頭爛額的他,反而成了各方角力的關鍵人物。他的死,讓右派找到藉口鬥爭左派,也讓國鐵工會的左右分裂更明顯,裁員因此有了可以進行的理由,「道奇計畫」也因此能順利執行。「下山事件」雖小,卻是逆轉棋局當中的關鍵轉折點,如果沒有發生這件事,國鐵的裁員、工會的形象、左右翼勢力的漲跌,可能都不會發生。

柴田哲孝因為發現祖父可能捲入疑案,開啟了一系列的證言追查,但他並沒有真正找到「下山事件」的兇手是誰;或者是說,即使兇手呼之欲出,但柴田哲孝並沒有明確地把答案寫出來。對柴田來說,自己的祖父也是捲入大時代中的渺小微塵,他只能從隻字片語的證言,和自己的人生經驗中,破碎地尋找到祖父、家族成員們參與「讓日本成為今天這樣的日本」的大時代見證。

柴田在書的最後,突然提到滿鐵歷史中的「皇姑屯事件」(1928)。乍看之下顯得突兀,細看則得知他把張作霖被炸死,當作中日爆發全面戰爭,進而讓日本走向戰敗一途的關鍵轉折點。巧合的是,柴田提到書中出現的下山定則、吉田茂、岸信介等人,都有過滿州經驗,下山本人也是滿鐵出身的專業人員。滿鐵曾經承載日本人經營大陸的夢想,但最終因為戰敗而破滅。柴田用慟哭做為書的結尾,勾勒出大時代當中蜉蝣者的無奈,也訴說著這起七十多年的無頭公案,之所以必須草草結案,正是因為時代就是必須經歷這樣的轉折吧。


皇姑屯事件爆炸現場及日本軍人(圖片來源/wiki)皇姑屯事件爆炸現場及日本軍人。(圖/wiki


下山事件 最後的證言 (電子書)

下山事件 最後的證言 (電子書)


改變時代的日本人:夾處在大國權力遊戲的中心,小國該如何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命運?

改變時代的日本人:夾處在大國權力遊戲的中心,小國該如何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命運?


李拓梓

全職的政治工作者、業餘的專欄作家。喜歡旅行與讀書,相信旅行的時候做一點淺薄的歷史功課,可以增添路程當中的趣味。因此希望能透過寫作,將所見所聞分享給也同樣這麼相信的人。著有改變時代的日本人


 延伸閱讀 

現代日本的形成:空間與時間穿越的旅程

現代日本的形成:空間與時間穿越的旅程

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海外鐵道:從臺灣、朝鮮、滿洲、樺太到南洋群島

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海外鐵道:從臺灣、朝鮮、滿洲、樺太到南洋群島

昭和的怪物:二戰日本的加害者及其罪行

昭和的怪物:二戰日本的加害者及其罪行

美國的決斷:台灣人應該知道的美國外交思維與決策

美國的決斷:台灣人應該知道的美國外交思維與決策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你不必活在永靖,就能讀懂《鬼地方》,因為每個人的故鄉都是鬼地方,都是羞辱。

恭喜陳思宏《鬼地方》獲得台灣文學金典獎年度百萬大獎!從《態度》到《鬼地方》,陳思宏從德國回望故鄉永靖,寫出這個小鎮的家,與家裡的人。

309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