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深讀10分鐘10-Minute Reading

為新聞犧牲生命,值得嗎?「獨眼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這樣說...

  • 字級



記者Lindsey Hilsum(左)在2018年底為摯友、「戰地獨眼記者」Marie Colvin(右)出版傳記《深入絕境》(In Extremis)。


活在這個監視器畫面與網路影片快成為「新聞」同義詞的年代,還會有人相信曾有記者單憑一篇報導,就掀起輿論進而平息一場戰爭嗎?聽來不可思議,但它確實發生過。這位當代傳奇戰地記者名叫瑪麗.柯爾文(Marie Colvin)。1987年,她用一篇報導結束了一場戰爭;2001年,她在斯里蘭卡報導內戰時失去左眼,從此獨眼形象深植人心;2012年,她在採訪敘利亞內戰時不幸喪生,20多年的戰地記者生涯,終在戰場上畫下句點。

她的生平近日被拍成電影《私人戰爭》A Private War,由賣座電影《控制》女主角羅莎蒙.派克(Rosamund Pike)飾演科爾文。此外,科爾文的同事兼摯友、英國記者琳希.席爾森(Lindsey Hilsum)取得她生前的日記與筆記,經多年整理研究後,在去年底推出傳記《深入絕境: 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的生與死》In Extremis: The Life and Death of the War Correspondent Marie Colvin書中不只記錄柯爾文出生入死的採訪生涯,更寫下她如何對抗戰後創傷(PTSD)的夢魘,如何懷著對人性的信念,一次次重新走入戰場的恐懼中。

私人戰爭 DVD(Private War)

私人戰爭 DVD(Private War)

In Extremis: The Life and Death of the War Correspondent Marie Colvin

《深入絕境: 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的生與死》英文版

席爾森不只是柯爾文的好友,更曾擔任戰地記者,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是替柯爾文作傳的不二人選。但對席爾森而言,一邊面對摯友離去的傷痛,同時還要保持冷靜書寫,絕非易事。她接受《衛報》專訪時表示,「我覺得有義務完成這本書,從這個角度來看就顯得沒那麼艱難。然而瑪麗過世後我很傷心,她的亡魂從未離開過。她留下300本筆記與日記,其中一些是尋常的工作筆記,某些則是極為私密的個人日記。倘若她還在世,我絕無可能閱讀她的青春期日記。想來實在很奇怪,我竟然在她走後變得更了解她。我時常邊讀著她的日記,邊想著要打電話給她追問細節,然後我才意識到——天啊,我已經無法打電話給她了。」

作者與科爾文早年合影。(圖片來源 / )曾任戰地記者的Lindsey Hilsum(左)與柯爾文早年的合影。(圖片來源 / pressgazette

電影《私人戰爭》由羅莎蒙.派克(Rosamund Pike)飾演科爾文。Rosamund Pike飾演瑪麗.柯爾文。(圖 /《私人戰爭》電影劇照


1956年生於美國紐約的柯爾文,在耶魯大學攻讀人類學位期間便參與編寫校園新聞,憑著敢怒敢言的個人特質,迅速成為校園風雲人物。立志投身新聞的她,畢業後效力於合眾國際社(UPI),1985年她移居倫敦加入《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後,碰上了記者生涯的轉捩點。

在《星期日泰晤士報》任職的第二年,柯爾文被指派為中東特派員,開啟戰地記者生涯。隔年她就交出一篇生涯代表作:〈戰爭與女人〉(War on Women)。1987年,黎巴嫩內戰正進行到「第四階段」,當時許多巴勒斯坦難民營遭到軍隊攻擊,此戰事被稱為難民營戰爭(War of the Camps)。科爾文與攝影師湯姆.斯托達特(Tom Stoddart)此時買通了由敘利亞政權扶植的民兵指揮官,請軍隊暫時停火,讓他們倆得以進入難民營採訪。

科爾文(圖左一)1987年採訪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難民營。1987年,柯爾文(圖左一)採訪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難民營。(圖片來源 / nypost


鎮日處在槍林彈雨下的難民營,女人被迫在戰火中四處奔走,替家人張羅食物飲水。其中一位年輕女子在攜帶補給品回營途中遭到槍擊,當場重傷倒地。沒有男人敢出面營救,最後是靠兩名女子奔出將她拖回安全處。儘管營內醫療志工全力搶救,這位女子還是不幸身亡。醫院裡,另名女子懇求柯爾文把這段故事公諸於世,於是就在1987年4月5日,《星期日泰晤士報》刊出了這篇報導,也立刻引起國際輿論譴責。三天後,敘利亞政權命令民兵解除戒備狀態,讓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首次得以進入難民營進行人道救援。不久後,這場難民營戰爭正式終止。

戰事得以告終的因素多且複雜,把功勞全算在柯爾文的報導上未免過於天真,但她的報導確實扮演了關鍵角色。她往後的記者生涯也秉持同樣態度,以人道主義為核心價值。好比說,1999年東帝汶獨立呼聲四起,印尼武裝民兵發動攻擊,柯爾文到現場採訪時遇上1500名遭到民兵圍攻的婦孺,她選擇與聯合國部隊留在當地,再次透過媒體的力量發動國際聲援,終於在4天後讓這1500名婦孺成功撤離戰區。

從80年代末期到整個90年代,柯爾文幾乎親訪所有國際重要戰事,並訪問過利比亞獨裁者格達費(Muammar Gaddafi)、巴勒斯坦解放運動領袖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等重要人物,在業內建立起王牌記者地位。但對大眾來說,是在她2001年採訪斯里蘭卡內戰失去左眼後,其「獨眼女俠」的傳奇記者形象才開始深入人心。

2001年,斯里蘭卡政府與「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以下簡稱「猛虎組織」)已交戰18年,柯爾文決定深入已6年無外國記者進入的猛虎組織勢力範圍,採訪這起幾乎被外界遺忘的衝突。她透過中間人尋得管道進入猛虎組織占領區,但該組織並未派代表受訪,苦無素材的柯爾文決定撤退。

本書作者席爾森在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CBC)訪問時表示,柯爾文的日記詳細敘述了她撤退的過程,當時她走在滿是蝴蝶的叢林,眼前是難以穿越的前線戰區,突然間她遭到偷襲。柯爾文當下立刻表明自己是美國記者,按慣例,交戰雙方不可攻擊戰地記者,但一枚火箭彈還是朝柯爾文襲來。最終她雖得以倖存,但左眼從此失去視力。這枚火箭彈不只在她體內留下無數彈殼碎片,也在她心上留下嚴重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2001年科爾文在斯里蘭卡遇襲後,在當地醫院接受檢查。2001年柯爾文在斯里蘭卡遇襲,在當地醫院接受檢查。(圖片來源 / wnycstudios.org


此後,柯爾文的眼罩成了她的註冊商標,也成了她記者生涯最耀眼的勳章。個性外放的她順應媒體需求,對外扮演無所畏懼的獨眼記者——但所有人都忽視她眼罩底下有形無形的傷。關於私人生活的掙扎,柯爾文選擇小心折疊,連同失去視力的左眼一同藏在眼罩底下。本書中,作者藉由柯爾文的日記,公開她王牌記者招牌背後的煎熬,包括她如何用酒精麻痺創傷壓力與感情傷痛,同時還要面對年華老去的焦慮與未能養兒育女的遺憾。

席爾森在《衛報》訪談中表示,「科爾文是個充滿魅力的人。她有一個鑲滿水鑽的眼罩,專供出席宴會時配戴。我認為她的編輯多少有刻意經營她的傳奇形象,她也確實把這形象扮演得恰如其分。但她內心有時住了另一個人,這正是我想透過本書呈現的主題之一。她也有脆弱無助的一面,她也會恐懼。她的感情路不大順遂,你可以說她運氣不好,也可以說她識人不明,總之她難以讓兩個面向的自己和平共存。可是她也無法壓抑性格中光芒四射的那一面,因為那就是她。

席爾森的這番言論,與在電影《私人戰爭》中飾演科爾文的羅莎蒙.派克的想法不謀而合。派克接受《salon》雜誌專訪時說,「我發現她並非無所畏懼,不是大家眼中那個腎上腺素高漲、天不怕地不怕的戰地記者。我認為,真正的勇氣是你有所畏懼,但你為自己的追求,壓抑了這股恐懼,然後用寫作克服這一切,持續往心之所向前進。」科爾文在日記中也曾這麼寫著:「我要用利用寫作幫助他人伸張正義。儘管恐懼,還是要採取行動,因為這很重要。

懷著不曾改變的信念,2012年,當多數同輩戰地記者都已退居二線,科爾文仍力排眾議前往敘利亞採訪內戰。眾人勸阻她,不只是因為當時敘利亞政府封鎖外國媒體採訪,下令對外籍記者格殺勿論,更因為當時國際情勢已經改變,記者在戰地中所受的保護與尊重遠不如昔。然而科爾文還是偕同英國攝影記者保羅.康羅伊(Paul Conroy)冒險潛入戰況最危險的巴巴阿姆魯區(Baba Amr)採訪當地醫院與婦孺,向國際揭露當地慘況。

科爾文死前5天,本已經安全撤出巴巴阿姆魯區,但她與攝影記者決定再次重回戰區,在反政府組織「自由敘利亞軍」搭建的臨時新聞中心裡,透過衛星電話繼續向國際發聲。她生前最後一次與CNN透過衛星電話連線時,更表示這是她採訪過最慘烈的戰事。但就在連線結束幾小時後,敘利亞政府透過衛星電話訊號鎖定新聞中心位置,接著砲火落下,科爾文與另一位法國攝影記者奧克利克(Rémi Ochlik)當場身亡。

1987年,柯爾文曾用一篇報導扭轉戰爭局勢。2012年,她付出自己的生命,卻什麼都未能改變。敘利亞內戰至今仍持續中。

許多人會問:為新聞犧牲生命,值得嗎?

其實柯爾文也想過同樣的問題,2010年,她在倫敦一場追悼殉職戰地記者的追思會中說:

我們的任務是精準、不帶偏見地報導戰爭的可怕。我們永遠都要自問:我們所承受的風險,與報導的價值是否相符,我們要能分辨勇氣與魯莽的差別。相信在場許多人都曾懷疑,為了這些報導而犧牲這麼多生命,造成這麼多心碎與損失,值得嗎?當我受傷時也曾如此自問。事實上,當時的報紙標題還寫著『瑪麗.柯爾文是否衝過頭了?』然而,我當時的答案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那就是——值得。

2010年科爾文在倫敦追悼殉職戰地記者的追思會中發表演說。2010年,柯爾文在倫敦追悼殉職戰地記者的追思會發表演說。(圖片來源 / theguardian

深入絕境: 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的生與死

《深入絕境: 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的生與死》
2011年9月由衛城出版

深入絕境: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的生與死 (電子書)

深入絕境: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的生與死 (電子書)



〔資料來源﹞
1. theguardian
2. theguardian
3. www.salon.com
4. theconversation.com
5.
CBC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第46屆金鼎獎公布!

    第46屆金鼎獎「特別貢獻獎」由魏淑貞獲得;劉致昕《真相製造》、黃克先《危殆生活》獲非文學圖書獎;《政治檔案會說話》獲政府出版品類獎……完整得獎名單請見:https://gta.moc.gov.tw/home/zh-tw/listofawards

    609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第46屆金鼎獎公布!

第46屆金鼎獎「特別貢獻獎」由魏淑貞獲得;劉致昕《真相製造》、黃克先《危殆生活》獲非文學圖書獎;《政治檔案會說話》獲政府出版品類獎……完整得獎名單請見:https://gta.moc.gov.tw/home/zh-tw/listofawards

60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