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但唐謨影評

【週四|電影玩但但】但唐謨:血腥的星期天

  • 字級


電影玩但但

曾經拍攝《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1969)的英國導演約翰史萊辛格(John Schlesinger)曾經拍過一部同志電影,
Sunday Bloody Sunday
描寫一個俊美男子闖入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無可抵擋的性魅力把那對夫妻搞得團團轉,演變成奇異的三角關係。這部叫做《Sunday Bloody Sunday》(1971)的電影,也是早期少數沒有把同志描寫成變態的電影之一。已故導演但漢章在1975年出版的《電影新潮》一書當中介紹過這部片,把片名直譯為《血腥的星期天》。但是這部片只是腥羶,並不血腥。原來英國的「bloody」就是他們的「國罵」,類同我們的TMD,所以片名應該是《TMD星期天》。沒料到,這部片推出之後的隔年,英國發生了真正「血腥的星期天」。

這是同志電影,不是抗爭電影


U2 / War [Deluxe Edition]
U2 / War
[Deluxe Edition]
「血腥的星期天」悲劇事件,起因於英國與愛爾蘭之間長久的歷史衝突,爭取民族自決的愛爾蘭共和軍(IRA)以恐怖攻擊對抗英國政府,造成大量的軍警傷亡。1972年1月30日,在北愛爾蘭的Derry這地方,人民走上了街頭,抗議英國政府對北愛爾蘭不經審判即可逕行逮捕的政策。最後造成流血衝突,軍警開槍鎮壓,13人被射殺死亡,包括7個少年。愛爾蘭合唱團U2作了一首歌〈Sunday Bloody Sunday〉紀念這個事件,這曲子被《滾石雜誌》入選為「形塑搖滾樂的500首歌」之一,變成了最受有名的抗議歌曲,我們都有聽過。

但是,歷史的真相是如何呢?當時的抗議民眾真的是「暴民」?還是手無寸鐵的平民?軍警是在何種狀況下,被授權進行血腥鎮壓?

大家都聽過的一首歌——〈Sunday Bloody Sunday〉


Bloody Sunday
Bloody Sunday
就在「血腥的星期天」30週年(2002),金獎名片《怒海劫》(Captain Phillip)的英國導演保羅.葛林葛瑞斯(Paul Greengrass)拍了一部根據此事件改編的電影《血色星期天》,前幾年台北電影節的「愛爾蘭城市單元」曾經放過。這部片得到了柏林影展最高榮譽金熊獎,以及日舞影展的觀眾票選獎。一部抗爭運動的電影竟然可以得到觀眾票選獎,可以想見一定拍得很熱血,讓人會看到哭。

電影的開始是一段平行發生的兩個記者會:英國政府軍隊宣布該區禁止遊行集會,違反者依法立即逮捕;另一方的北愛爾蘭的議員,則指出北愛在英國統治下遭受到的不平待遇,包括不經審判的關押。北愛這方將於星期天為公民權進行和平示威抗議。在北愛這一方,在這星期天一大早,男女老少似乎都和平常一樣,見面之後快樂地噓寒問暖,然後聊到今天要上街頭。大家都相信民主,而表達訴求是民主的基本原則;如果不遊行,這城市的公民權就要壞死了。而在另外一方,英國軍隊「傘兵」(Parachute Regiment,簡稱para)正在一個牆上掛著地圖的「戰情室」裡面。他們臉上畫了油彩,好像要去打游擊仗。他們開始做沙盤推演,模擬怎麼樣逮捕人;他們說好,如果對方開槍,他們也會反擊。他們要給遊行的群眾教訓,讓他們知道,他們是在跟誰作對。戰情室內,這群軍人研究可能的攻擊路線,研究如何部署軍隊,進行攻堅。最後,還不忘知會媒體、廣播、電視,企圖控制一切。

看到這裡,我已經要抓狂了。一場和平的抗議遊行,為什麼會變成好像要打仗?軍警為什麼如此憤怒地把人民當成仇敵?這一切已經完全違背了我的價值認知。接下來,看到也有消極的人認為遊行不能改變什麼事實;也有血氣較旺的年輕人,比較暴戾叫囂;在軍方那一邊,長官告訴屬下我支持你盡量暴力耍狠;但是也有人質疑,無法接受把年輕人當成敵人。父母們則擔心參加抗爭的子女之安危。遊行開始,大家高唱〈We Shall Overcome〉(台灣社運名曲〈恁哪無聽度哇e歌〉的推手吳易澄醫師曾在濟南路舞台演唱這首歌)。他們呼口號上街頭,期待有一天可以免於恐懼。天空上有直升機在偵查情報,民眾看到荷槍實彈的軍警開始激動,有民眾偏離的遊行路線,情緒性的語言出現,然後開始灑水,開槍,軍警把和平遊行的民眾當成槍靶。如此的血腥鎮壓情景,在行政院國家暴力之後,我們一點也不陌生。

歷史總是在重複:Bloody Sunday


《血色星期天》看得人慷慨激昂,整部片的調性像紀錄片,室內場景甚至不給打光,整個敘事彷彿一連串迫在眼前的抗爭紀實,好像看網路上的抗爭直播。片中軍警對待「暴民」的暴力,更是教人喘不過氣。根據我的理解,暴民應該只存在於過去的野蠻歷史當中,例如中世紀獵巫時期的恐怖暴民(或者把人圍起來跳土風舞的宗教狂熱派)。暴民是被激情沖昏頭,被煽動而失去理智的大多數。從此定義來看,抗爭中的參與者根本和暴民扯不上關係,何況是標榜和平理性、有論述基礎的抗爭。站在國家武力的前面,暴民是沒有意義的字眼。相對的,軍警本以保護人民為職責,但是卻經常反過來和人民為敵。這部電影中所描述的軍警,對於即將施加人民的暴力,產生了一股變態的興奮和期待。而當遊行群眾面對軍警的拒馬,也是會產生反抗的激情。這場星期天的悲劇,似乎佐證了一件事:象徵國家權力的軍警,永遠是站在和人民對立的那一邊。

《血色星期天》的背景當然複雜許多,當時英國和北愛之間新教舊教衝突劇烈,貝爾法斯特(Belfast)彷彿就是個彈藥庫,英國恨IRA恨之入骨。在這血色星期天的抗爭中,軍警就是因為懷疑有持軍火的IRA藏身其中而動武開槍。但是他們事後並沒有找到任何武器,而執行「鎮暴」的軍官卻受到女王的嘉賞。一直到2010年的六月,英國首相卡麥隆才在國會中道歉,承認在這事件中被血腥屠殺的人,都是「手無寸鐵」。

3月24日星期天,不解釋


這部驚心動魄的電影以細節式的回顧,還原歷史真相,追朔這件悲劇是在怎樣的機制下變成的。這類歷史的悲劇不斷在電影中被重複搬演,都是希望人類可以記取歷史教訓,不要再犯錯(冷笑餵你吃太陽餅)。電影的最後,憤怒的女子對著鏡頭說:「我要告訴所有的人,在正義得到伸張之前,我們不會罷休!」 一張憤怒凍結的臉,結束了這部電影。

歷史上重大的抗爭鎮壓,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天安門屠殺,造成了中國的政治保守和經濟開放;而血腥的星期天,卻加深了英國和愛爾蘭之間的仇恨和嫌隙。

那麼,我們的太陽花呢?




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但唐謨

《破週報》每週影評撰述。翻譯過猜火車》《春宮電影等小說。喜愛恐怖電影、喜劇電影、「藝術」電影,但是不喜歡太傷腦筋的電影。喜愛在家看DVD甚過去電影院。養了兩隻狗,超愛烹飪煮食。著有《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全世界都看得懂的「坦克人」裝置藝術,為何只有中國遊客開心與之合照?

「對這一代的中國人來說,無知不僅很重要,甚至必要。他們必須相信政府的決策都是正確無誤,不然可能會威脅到所謂的和諧世界,他們心中的完美社會可能會崩潰。」——《重返天安門》

1353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