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這本書,光是草圖構思就很磨人!──專訪《台灣鐵道》作者古庭維與Croter

  • 字級



《台灣鐵道》作者古庭維(左)與繪者Croter(右)。(攝影 / 阿酷 照片提供 / 蔚藍文化)


《台灣鐵道》黃澄澄的底色加上眾多列車的封面映入眼簾時,一種微型博物館的感覺油然而升。這本知識科普讀物,由《鐵道情報》雜誌總編輯古庭維執筆,文字含金量高;插畫則是金鼎獎得主、設計暨插畫名家 Croter 操刀,細膩的場景安排、鋪陳,引領讀者的並非一頭鑽入厚重百科裡,而是透過插畫,從清代一路搭火車旅行到當下我們身處的21世紀裡。

這是古庭維與 Croter 初次合作。兩人同樣來自台北、目前皆定居高雄,未曾謀面;七年級的古庭維仍在為夢想趴趴走,六年級、得在麵包與理想間權衡的人父人夫 Croter,兩人在創作過程不斷經歷各種撞擊、溝通,最後產出這本《台灣鐵道》,兩人醞釀的每一幅畫作背後都有精彩的對話。


在真實與虛構間的拉鋸

這本書比預期誕生的時間晚了一年。為什麼?

「我很喜歡交通工具,也畫過不少火車,接到這本知識繪本邀請,我馬上答應,但沒想到工作比想像中多很多......」Croter 回想一年前,編輯熱情邀約,古庭維的文稿也到了,按經驗值判斷,應該沒困難;怎料,光是構思草圖就足足折磨了他大部分時間。

因為 Croter 明白,鐵道畢竟是真實素材,插畫必須以此為基礎創作,揮灑的空間就成了真實與虛構之間的拉鋸。他曾發想「把所有列車都放在車站裡」,但被認為萬萬不可,理由是,在真實世界中「那是不可能的事!」Croter 繪圖必須恪守不悖離事實,加上許多細節能搜集到的參考資料有限,他轉而強化每一段歷史的場景、角色、整體氛圍。而這個轉向,反讓繪本有了一種立體感。「我的情緒起伏在草圖完成之前比較大,要我修改的時候,就會反彈一下,草圖好像地基,我已經蓋到下面三層了,上面要怎麼改隨便!」他一派輕鬆笑著說當時創作的折磨。

古庭維相當清楚 Croter 的難處,也非常肯定 Croter 用心,「我有太多挑錯的經驗,很容易看到細節,這個過程是無窮無盡的追逐,我也會想,讀者到底有沒有需要收到這麼細膩的資訊?我要這麼嚴格嗎?Croter 才是這本書的主角!」

《台灣鐵道》草圖。(攝影 / Croter)


人人都曾是鐵道迷

雖然繪本的靈魂在於畫作,但對鐵道的熱愛,古庭維幾乎是用生命在展現。為何這麼喜歡鐵道?他用「考古題」形容這一個提問。

「從我有印象開始我就很喜歡火車。」這個有印象,古庭維可以溯及三歲、甚至更小,他記得常常在國父紀念館邊玩耍,看著旁邊的鐵軌上來來去去的火車——那是通往44兵工廠的鐵路。因這些記憶太小就有,至今仍鮮明,彷彿也印證了古庭維對鐵道與生俱有的熱情,不然他不會說不出是哪個單一因素、單一事件或者單一人物開啟他對鐵道的情感。

「我覺得每個人小的時候都是鐵道迷,隨著年紀長大,這個病好了,原來我就是那個病沒有好的人!」他笑。說病,其實是癡、是狂、是忘我、也是一種精神。

追逐火車幾乎伴隨古庭維的生命。他在美國出差時,也不忘追火車。為了等待火車,他在山林裡冒著被熊攻擊的風險;也曾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夜宿車上,只為了等待清晨一列車駛過;在台灣,為了尋找停駛的林業鐵道,他與山友們踏著獵人足跡,走在根本沒有路的路上,找到那一刻,亢奮早就撫平一路跋涉的艱辛。

火車與鐵道,不只是有形的傳輸,無形的精神連結更是大家共同語言。古庭維雖然用嚴格的態度審視《台灣鐵道》的創作內容,但他認為這是一本適合青少閱讀的書,「平交道柵欄放下的噹噹噹聲音,小朋友都會很喜歡。」他說,60歲以上的台北人跟30歲以下的台北人,對平交道的經驗與記憶是截然不同的,因此鐵道代表一種公共場域,所有人都看過它、使用過它、體驗過它,不論是不同年代、不同火車,或是不同年代、同樣的火車,彼此之間都會因此產生很多火花。


還原場景,建立共感

因著鐵道象徵一種公共場域,Croter 努力蒐集成倍數的資料,只為了還原一個細節、一個場景。以阿里山森鐵為例,Croter 雖畫過林鐵護照,但這次他給自己嶄新考驗:工人怎麼砍木頭?現在用電鋸,以前的工人用什麼鋸?「我找了一些圖才敢確定他們是拿這樣的鋸子,穿什麼樣的衣服、綁什麼樣的頭巾、然後有護手跟綁腿,他們的打扮反而是我繪畫的重點,而不是火車。」

台灣鐵道在黃金年代裡,設有貴賓車廂,「我完全不知道怎麼畫!」Croter 說,為了再現貴賓車廂的樣貌,特別諮詢鐵道專家洪致文,參考了過去的平面圖,再賦予立體化的想像。最後,為了凸顯「貴賓」車廂,Croter 把重點放在乘客的穿著上,仔細雕琢學生穿的高校服樣式、和服的花紋,讓車廂看起來更有樣子,他略帶調皮說,「我已經不知道車廂長什麼樣子了。」

畫阿里山森鐵時,認真考究工人的打扮與使用器具。(攝影 / Croter)

為了凸顯「貴賓」車廂,Croter 把重點放在乘客穿著上。(攝影 / Croter)


此外,鐵道工場中維修車輛的影像資料也少之又少。Croter 從一張珍貴的照片捕捉了蒸汽火車頭吊起來的畫面。由於歷史照片模糊,在古庭維及鐵道專家提醒下,才注意到在進廠維修的狀態下,有些零件被吊起,有些留在鐵軌上,還有一些已經拆卸放置於地面上。這樣的還原過程充滿在整本書的創作裡,Croter 與古庭維還得具備推理能力,就像考古一樣仔細推敲資料,以求繪本的還原度能貼近真實,不亞於照片。

書中還原車廂進場維修的歷史樣貌。(攝影 / Croter)


古庭維認為鐵道可以引發共同話題,Croter 也有共識。因此,Croter 透過視覺來建構貼近生活的場景,讓讀者一看就會產生共鳴,而不是畫出很厲害的圖,卻讓讀者望而卻步。

問兩位創作者,究竟誰適合閱讀這本《台灣鐵道》?「所有人都適合!」他們深信每個人都會自己對焦,而讀者定會在每一次的閱讀過程產生不同感受與連結,就像迷人的鐵道與支線,你永遠都會期待隨著列車行進會帶來不一樣的風貌。

台灣鐵道

台灣鐵道

 


 延伸閱讀 

追火車的日子

追火車的日子

鐵道‧祕境:30座魅力小站╳5種經典樂趣,看見最浪漫的台灣鐵道故事

鐵道‧祕境:30座魅力小站╳5種經典樂趣,看見最浪漫的台灣鐵道故事

彩色全圖解!鐵道迷的第一本書(全新修訂版)

彩色全圖解!鐵道迷的第一本書(全新修訂版)

小翻頁大發現6:我的火車演進大發現

小翻頁大發現6:我的火車演進大發現

行進!鐵支路:日治臺灣鐵道寫真

行進!鐵支路:日治臺灣鐵道寫真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小心催淚!母親節看7本母親主題繪本推薦

給你100個親親的母親、想找回自我的母親、提前離開你的母親......母親有各種面貌,讓我們透過繪本理解更多

228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