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小說家,不是奇人,就是怪人──皇冠編輯的「業界告密」以及《小說家與夜晚的界線》

  • 字級

小說家與夜晚的界線(首刷限定 印刷留言簽名扉)

小說家與夜晚的界線(首刷限定 印刷留言簽名扉)




撰文/蔡承歡│皇冠出版編輯

※如有雷同,都是真的

我的職業是出版社編輯。雖然無緣讓經手的每本書都暢銷,但生活姑且還過得去。長年待在出版界,我見過各式各樣的小說家。其中不乏怪ㄖㄣ⋯⋯我是說,怪厲害的人,比如J、C、M、Y這四位小說家。

我站在小說家J老師家門口,J老師說他寫作時會「斷網」,雖怕打擾我還是按了門鈴。好在領我進門時,J老師說他正好寫到一個段落,電腦桌上放著各種精油、滾珠、刮痧板、小臉按摩器,看來是J老師停下來構思句子時會進入的家庭SPA模式。正要告知此行目的,卻傳來訊息的提示音,我趕忙要從包裡掏出手機,J老師卻說是他放在隔壁房間的手機,我心想,原來斷網斷得這麼徹底啊。言歸正傳,我帶來的消息是編輯的十惡不赦──截稿日提前。一手拿著滾珠的J老師沉默,要命,但我相信溫柔的J老師是不會拿滾珠打我的。「好。」想不到他爽快答應,轉身面對桌上的電腦,我迅速瞄到一句「兩人上路了,路迢迢,深長久遠」,然而很快就被訂機票網站擋住。猛然想起J老師在旅行中寫作效率更佳的江湖謠言,隱隱之中我彷彿看到了一抹微笑,以及J老師無聲的嘴型:高檔溫泉旅館,我來了。

小說家C老師正在我面前吃薯條。和他約在寫稿前討論一下,迎接我的就是,薯條。我猶豫了一下,知道C老師寫稿前習慣吃點炸物,但這麼一大盤才不是什麼吃點的程度,比起小說我此刻更想知道C老師是如何維持身材的了。薯條吃完了,準備寫作了,我便告辭。和其他許多我負責的作家習慣邊看劇或邊聽音樂不同,C老師寫作時需要很安靜,而且先用紙筆,再輸入電腦,跟吃薯條比起來著實老派(我到底是多在意那盤薯條)。我在約好的三個小時後回來,一進門迎接我的就是,巧克力蛋糕。啊我說C老師啊,你怎麼還在吃。當然我沒說出口,我是個多稱職的編輯。C老師拿著叉子宣告他的小說家行規:「完稿後要吃甜點。」我想起C老師正在進行的故事,那些只說給誰聽的傷痛或許真要一塊巧克力蛋糕才能療癒。

和長年居住國外的小說家M老師約的線上討論時間是早上八點,大多數作家要不還在睡,就是正進入工作勿擾期,對編輯來說是絕佳的工作時間。我確定了一下時差,M老師那頭是晚上八點,桌上放著橘紅色茶湯的茶杯,是他寫作時喜歡喝的無糖無奶伯爵茶。M老師一回座,視窗馬上切換成螢幕分享模式,出現的是令編輯聞之色變的──EXCEL畫面。M老師因為正職關係非常擅長使用EXCEL,從大綱到詭計圖都用EXCEL完成。新作正進入收尾階段,這次的主題和甜點有關,每次討論看到M老師桌上的茶,都好想配塊鮮奶油派。書中某位角色M老師一直沒想出好的名字。身為編輯,取取書名倒還行,還真沒取過什麼人名。「又要用認識的人嗎⋯⋯」M老師喃喃自語,說起過去我們合作的某本殺死老闆的小說,下場淒慘的兇手就是出自單戀的男生。「只讓他當死者太便宜他了。」M老師慢條斯理喝了口茶,我開始搜索枯腸過去的作品裡有沒有姓T的編輯。

啊,今天是秘魯聖木。當我一腳踏進小說家Y老師的家中,在視覺之前先是一陣焚燒的香味。Y老師寫作時喜歡燒東西,字面的燒東西,燒蠟燭、焚香和秘魯聖木。想到第一次聽到Y老師口中說出聖木時,我還懷疑他是不是對什麼宗教走火入魔了。此行拜訪是我剛好人在附近,有些需要Y老師親簽的合約便順道拿來。Y老師細看合約,我盯著牆上的樂土地圖,突然海報上的鳥⋯⋯不,應該是房外,傳出幾聲鳥叫,是Y老師家的鸚鵡乾杯與寄杯。老師將簽好的合約遞給我,開心說道:「他們想吃水煮蛋了。」溺愛之情溢於言表。「老師你在煮東西?」我卻驚覺不妙,緊接著不妙馬上被一種臭灰搭的難聞氣味證實,只見Y老師衝進廚房,去拯救那鍋曾經是水煮蛋的物體。燒東西會讓Y老師平靜,平靜到經常演變成燒房子,原來所謂走火入魔也是字面上的意思嗎?我下意識抱緊懷中剛收來的合約。

想到這裡,就想起最近在編日本作家乙一⋯⋯咳咳,我是說山白朝子老師的《小說家與夜晚的界線》,一本小說家的業界告密小說。書腰上的「小說家不是奇人,就是怪人」正是我的有感而發,哪天丟了工作,就來寫本小說家秘辛好了。


小說家與夜晚的界線 (電子書)

小說家與夜晚的界線 (電子書)

 




小說家揭密:J老師C老師M老師Y老師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遇到性暴力,別再質疑受害者「為什麼不求助」,而是傳達「不是你的錯」

    「N號房事件」爆發時,很多人驚訝於「為什麼孩子不求助」,事實是,受害者就算求助了,下場可能是被質疑、被譴責、被說「不要講了」;受害者在這種社會氣氛下很難不去想:我究竟做錯了什麼要被如此對待? 僅有極少數的受害人,身旁會有人真心為其感到痛苦心疼,並設法讓受害者知道:有錯的是加害者,不是受害的自己。

    1740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遇到性暴力,別再質疑受害者「為什麼不求助」,而是傳達「不是你的錯」

「N號房事件」爆發時,很多人驚訝於「為什麼孩子不求助」,事實是,受害者就算求助了,下場可能是被質疑、被譴責、被說「不要講了」;受害者在這種社會氣氛下很難不去想:我究竟做錯了什麼要被如此對待? 僅有極少數的受害人,身旁會有人真心為其感到痛苦心疼,並設法讓受害者知道:有錯的是加害者,不是受害的自己。

17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