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鹹水傳書機

迷幻搖滾的黃金年代:《雲圖》作者大衛.米契爾推出新作《烏托邦大道》

  • 字級



英國小說家大衛.米契爾。(圖片來源 / penguin randomhouse


《雲圖》Cloud Atlas)享譽全球,多次入圍曼布克獎、星雲獎等獎項的英國作家大衛.米契爾(David Mitchell),今年七月推出睽違五年的長篇新作《烏托邦大道》Utopia Avenue。寫作風格難以定義,總是雜揉多種文類,穿梭虛實之間的米契爾,這次將故事背景設定在狂放不羈的1960年代,從筆下虛構同名樂團「烏托邦大道」的崛起與衰落,帶領讀者進入一場直探靈魂深處的音樂旅程。

雲圖(三版)

雲圖(三版)

烏托邦大道

烏托邦大道
(繁中版,2022/5月上市)

Utopia Avenue

烏托邦大道
Utopia Avenue

1960年代末期,正值搖滾樂發展方興未艾,反戰思想與嬉皮文化的興起,造就無數經典樂團,吸食迷幻藥帶來的幻覺,也促使搖滾樂發展出新的分支「迷幻搖滾」(Psychedelic Rock),試圖運用樂器效果乃至民俗樂器,重現迷幻藥作用下的氛圍。《烏托邦大道》便是設定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小說架構更採用類似音樂手法的編排,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由「烏托邦大道」的三張不同專輯組成,包括《天堂即為通往天堂之路》(Paradise Is the Road to Paradise)、《生命的玩意》(The Stuff of Life)、《第三行星》(The Third Planet),各個章節則是樂團成員各自譜寫的曲目,反映當下的心境乃至過往的回憶。

「烏托邦大道」,這支「你一定從未聽聞,史上最神祕的英國樂團」,由四名團員組成:

  • 主唱:伊莉莎白.哈洛威(Elizabeth Holloway),藝名「艾芙」(Elf)
  • 吉他手:賈斯珀.德.魯特(Jasper de Zoet)
  • 貝斯手:狄恩.摩斯(Dean Moss)
  • 鼓手:彼得.「葛瑞」.葛瑞芬(Peter "Griff" Griffin)

四名團員背景殊異,心中各懷煩惱與夢想,在經紀人列文.富蘭克林(Levon Franklin)的慧眼下,一起組團踏上逐夢之旅。

主唱艾芙本來是民謠歌手出身,來自中產階級家庭,剛剛結束上一段感情,對自己的性向及未來感到徬徨,是團內唯一的女性成員。吉他手賈斯珀是個沉默寡言的青年,長年飽受幻覺所苦,常常會在腦中聽見奇異的聲響,眼尖的讀者可能早已發現,賈斯珀和米契爾2010年的小說《雅各的千秋之年》(The Thousand Autumns of Jacob de Zoet)主角雅各(Jacob de Zoet)擁有相同姓氏,隨著故事發展,這條流傳近兩百年的血脈,其中埋藏的祕密也逐漸揭露。

貝斯手狄恩來自勞工家庭,父親酒精成癮,還有家暴傾向,狄恩成年後似乎也即將面臨類似處境,瀕臨無家可歸,甚至還考慮朝剛剛炒了他的咖啡廳櫥窗扔磚頭,好讓「警局的拘留所解決他近在眼前的住居問題」。至於鼓手葛瑞,一如多數樂團鼓手總是隱身鼓組後方,低調從事自己的工作,除了來自英國北部的約克郡之外,米契爾並沒有給他太多篇幅。另外,樂團經紀人列文也曾在米契爾2014年的《骨時鐘》The Bone Clocks)中出現,只是那時的他已步入老年。

雅各的千秋之年雅各的千秋之年

骨時鐘

骨時鐘

「烏托邦大道」於1967年初成軍後,迅速攻占各大唱片排行榜,還獲得前往美國巡演的機會,然而1968年的一個戲劇性事件,讓這支樂團如同流星般快速殞落。米契爾透過各式事件與角色心境轉折,描繪樂團的崛起與衰落,主要架構較為中規中矩,不像之前的作品大都翻玩時序,試圖顛覆敘事框架,挑戰讀者對小說的認知,甚至有書評稱這是米契爾「自2006年《黑天鵝綠》(Black Swan Green後,『最寫實』的一本小說」,這也代表,本書讀來相當流暢,或許可以當成新讀者認識米契爾的第一本書。

1960年代的倫敦在米契爾筆下躍然紙上,畫龍點睛的奇幻元素,也讓整個故事不只是一般的音樂小說。作者優美的散文以及注重細節的描述,同樣發揮得淋漓盡致,像是描述派對上「以豌豆綠的瓷船盛裝的淡菜,外殼閃爍著藍黑光澤,貝肉則是如打火石般的銀色……蠟燭以蜂蠟製成、亞麻桌巾燙得筆挺、餐具也沉甸甸的。」或是描寫吉他手賈斯珀在某個砲友的床上醒來,瀕臨崩潰邊緣的精神狀態:

她的鬧鐘顯示凌晨1點11分,丹瑟特(Dansette)唱機上放著一張經典黑膠,賈斯珀按下播放鍵。雙簧管的樂音汩汩而出,尖銳的小提琴聲一響起,雙簧管便緊緊跟隨,幻化成自身的追尋。真是美妙又無懼。睡眠將他往下拉,逐漸進入意識的深處。關於她的事物沒有一樣逝去,而是經歷如海洋般的轉變,成為某種偉大又奇異的東西。在很遠的地方,輪船的船身使得淡紫色的海洋顯得黯淡。看。有副棺材沉了下去,後方伴隨一片片泡沫。棺材裡裝著賈斯珀的母親,麥莉.華勒斯。賈斯珀聽到從棺材裡傳出叩、叩、叩的聲響。輕柔,是的、陷溺,是的、徘徊不散,是的。真實嗎?萬分不假。

另外,米契爾也在故事間讓不少耳熟能詳的搖滾明星友情客串,例如當時還未成名的「搖滾變色龍」大衛.鮑伊(David Bowie)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席德.巴雷德(Syd Barrett)滾石合唱團(The Rolling Stones)布萊恩.瓊斯(Brian Jones)米克.傑格(Mick Jagger)、前幾年剛過世的加拿大音樂巨擘李歐納.柯恩(Leonard Cohen)、披頭四的約翰藍儂、以及傳奇吉他手吉米.罕醉克斯(Jim Hendrix)等,紐約知名的藝術地標切爾西旅館(Chelsea Hotel)也是故事場景之一,即便不是負責推動情節,對熟稔搖滾樂早期發展的讀者來說,光是看到這些經典出現,想必相當過癮。

大衛鮑伊 / Changesnowbowie (LP黑膠唱片)(David Bowie / Changesnowbowie)

大衛鮑伊 / Changesnowbowie

希德巴雷德 / 歐普(Syd Barrett / Opel)

希德巴雷德 / 歐普(Syd Barrett / Opel)

Leonard Cohen / Songs Of Leonard Cohen (2016 Vinyl)(李奧納孔 / 李奧納孔之歌2016 (LP黑膠唱片))

Leonard Cohen / Songs Of Leonard Cohen

約翰藍儂 / 真理-約翰藍儂全新精選 終極珍藏盤 (2CD+藍光)(John Lennon / Gimme Some Truth. Ultimate Collection (2CD+BD))

John Lennon / Gimme Some Truth


靈魂代筆靈魂代筆

而米契爾創作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他採取後設的角度,將過往所有的作品視為一個共同的文本,隨著新創作加入如宇宙般不斷膨脹並自我指涉,因此情節時不時會出現先前故事的人物或事件,似乎暗示世界冥冥之中有一套運作法則,將所有事物構成一個巨大的整體。除了上述人物的連結之外,也表現在故事細節中,像是賈斯珀相當沉迷於〈雲圖六重奏〉(The Cloud Atlas Sextet)這首曲子、「烏托邦大道」的首支單曲在電台播放時,電台DJ也恰好是出現在米契爾1999年首作《靈魂代筆》(Ghostwritten)中的DJ、艾芙更曾和《雲圖》中的記者露意莎.瑞伊(Luisa Rey)發展出一段親密關係。


喜愛米契爾的讀者可能會對他埋藏的彩蛋驚喜連連,不過也有書評認為,這樣的設定乍看有趣,然一再故技重施,反而顯得刻意且淪於形式。米契爾幾年前曾在訪談中被問及,這樣的設定究竟是他的文學手法,或是為了滿足讀者?他的回答是:「我剛開始寫兩、三本書時屬於後者,現在則是愈來愈傾向前者。我開始看見有一本『終極之書』(über-book),漂浮在我寫的所有東西之上,而我寫的所有東西都屬於不同的章節,答案會隨著時間改變,我將其視為建造一棟不斷變形的終極建築,慢慢長出枝芽、加入故事、漂蕩至深處,過程非常有趣!

包含本作在內,千禧年左右嶄露頭角的米契爾至今已有八加一本小說,大多都曾在台灣出版(目前多已絕版),包括以九篇風格各異,發生在世界不同角落故事組成的首作《靈魂代筆》;設定在現代東京,結合自身旅居日本經驗,並以約翰藍儂同名曲為名的《九號夢》(number9dream);主角是口吃少年的半自傳式小說《黑天鵝綠》;描述18世紀荷屬東印度公司派駐日本長崎的商人經歷《雅各的千秋之年》;以及融合奇幻元素及正邪永世對立的《骨時鐘》等。

Ghostwritten: A Novel

Ghostwritten: A Novel

Number 9 Dream

Number 9 Dream

Black Swan Green

Black Swan Green

Thousand Autumns Of Jacob

Thousand Autumns Of Jacob


而他最知名的作品,莫過於敘事橫跨數百年,由六篇故事組成的《雲圖》,六篇故事分屬不同類型,有歌德小說、懸疑探案、反烏托邦科幻,從19世紀中南太平洋上的帆船,寫到比利時幽暗的莊園、美國加州的環保陰謀、乃至人類文明毀滅後的夏威夷。不僅多重文類轉換堪稱眼花撩亂,獨特的敘事方式,前五個故事寫到一半戛然而止,由第六個故事串連,再倒帶回去慢慢揭開全貌,輔以看似不經意留下的故事細節,以及人物間若有似無的聯繫,讓讀者在掩卷後不禁回頭思索故事的本質為何,也讚嘆作者的恢弘企圖。

\ 《雲圖》在2012年曾改編成電影 /

 

Slade House

Slade House

目前他的作品僅剩2015年出版的《骨時鐘》續集《史萊德大宅》(Slade House,暫譯)及新作《烏托邦大道》尚未譯介為中文。而最後那篇神祕的中篇小說《流經我的是你稱為時間之物》(From Me Flows What You Called Time,暫譯),甚至連原文都還沒出版,這是米契爾受邀為2014年啟動的未來圖書館計畫」(Future Library Project)所撰寫的作品,該計畫每年邀請一位知名作家貢獻一部作品,為期一百年,預計於2114年公開,因此在我們有生之年,可能都無法親眼見證米契爾所謂的「終極之書」。拼上最後一塊拼圖,或許對一位如此無法定義的作家來說,自己的作品能以這樣的方式流傳到後世,才算是真正的「終極」也說不定。


「未來圖書館計畫」2015的年度作家為大衛.米契爾。(圖片來源 / future library

 

\大衛.米契爾介紹《烏托邦大道》/

 


〔資料來源〕
1. new yorker
2. seattle times
3. the guardian
4. the guardian
5
. nytimes


楊詠翔
目前就讀於台大翻譯碩士學程筆譯組,喜歡讀奇科幻跟偵探小說,每天都要聽重金屬音樂,還在畢業跟成為自由譯者的路上跌跌撞撞。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你準備好為自己的生死做決定了嗎?

    法國名導演高達選擇於高齡91歲時透過安樂死,在家人的陪伴下離開人世。醫療技術進步的現代,人人都有活到百歲的可能,但卻不一定有活到百歲的意願或能力。我們要怎麼理解在自主選擇下結束生命這件事?

    862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你準備好為自己的生死做決定了嗎?

法國名導演高達選擇於高齡91歲時透過安樂死,在家人的陪伴下離開人世。醫療技術進步的現代,人人都有活到百歲的可能,但卻不一定有活到百歲的意願或能力。我們要怎麼理解在自主選擇下結束生命這件事?

86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