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詩人╱私人.讀詩

寫詩有用嗎?寫這什麼《沒用的東西》!

  • 字級

 

最近有點沮喪。好像也不是沮喪,而是,在找自己的位置。前幾天台東的環境工作者Y,捎來要在台東縣政府前開【公開仲裁書,拆除美麗灣】記者會的訊息,我猶豫了會,很想衝過去,但又卡在自己時間上沒有那麼多餘裕。這時我私心希望有人可以撥空去,但我自己卻無法去。

我感覺自己在左右移動。我要先按著節奏把預定的工作做完?還是我可以先放下工作前去支援?這種事情其實沒有一定,總是看當下的狀態。我回想起自己六年前寫的一首詩,我當時好像在嘲笑那些把規律工作擺在社會運動前面的人,而現在那首詩卻嘲笑了我自己。

〈把我的大便還給我〉

大便是重要的
這樣才能神清氣爽
生活規律是重要的
這樣才能定時大便

但如果為了上街頭
或夜宿立院
或與人討論自由民主
而無法生活規律
這樣就不能
定時定量地
大便
那麼會有人說:
「這樣不好,這樣不穩定,這樣叫我怎麼定時大便呢?」

越來越多人走上街頭
他們說:「把我的國家還給我。」
越來越多人因此不安
他們說:「把我的大便還給我。」


──20140324

這首詩寫的不是環境運動,寫的當下是在318學運。2014年,當時我已經搬來台東了,但是竟然還可以北上兩次。台東台北來回的交通時間、露宿時間,現在的我可能無法花這樣的時間。那麼如果是現在的我遇上當時的學運呢?我會做什麼樣的選擇?

關於近日台東發生的環境事件(比如知本濕地光電案美麗灣仲裁賠償案),我很想寫些什麼,卻又覺得自己了解得不夠深入而無法寫些什麼。可是為什麼我很想寫些什麼?是因為我自己無法現場參與嗎?是因為我想要表現自己有在關心來安慰自己嗎?如果我真的寫了些什麼,那些文字對事件本身有用嗎?我想著想著,突然又陷入覺得寫詩很沒用的心理狀態。這時我拿出自己寫的《沒用的東西》來讀。

〈警察〉

在眼前的景象很不真實,雖然他們就在我伸手就摸得到的地方。

一群沒有耳朵,沒有眼睛,沒有意志的人。
他們站在一起形成一道牆,或是群體朝同一個方向移動。

他們的臉一模一樣,
他們的聲音一模一樣,
他們說的話一模一樣:

「依法行政!依法行政!」
他們是聽命行事的昆蟲。

──20130327

沒用的東西

沒用的東西

寫的時間點是2013年,那時還住台北,華光社區正要被拆。那天晚上, Y跟我不管隔天還得一大早起床買菜理菜打菜做鐵盒便當(那時Y做鐵盒便當外送來養活自己),我們還是在深夜去到了華光社區,與華光的居民以及來聲援的群眾站在一起。當時警察的樣子,現在還印在腦海裡。現在的我想著,為什麼當時的自己可以想去就去?我想可能不是真的想去就去,而是華光社區就在我們住家旁邊的巷子,有人的家就要被拆,我們好像無法無動於衷的在家睡覺,因為就在那麼近的地方。

但有些事我們去不到。大埔張藥房被拆,我只有在電腦前關心。但是不是所有的事都要去到現場才叫做關心?那麼寫詩是關心嗎?我想寫詩最重要的也不是表達關心,而是把對待這件事的想法記錄下來。有些想法會隨著時間改變,有些想法不會。

〈在公義與仁愛路口〉

公義與仁愛
違反了利益規則
他們在公義與仁愛路口
被強制拆除

公義與仁愛原有24坪
拆剩6坪
最後是0.3坪

公義與仁愛
被拆到只剩一條命

一條命
能不能換回
公義與仁愛?

──20130921

318學運後一年,2015年,我回想自己躺在立院前。現在距離2014又過了六年,我曾經做過的,曾經寫下的東西,對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有什麼改變?可能沒有什麼改變,可能不一定有用,但現在當我回頭看那些被寫下的《沒用的東西》,我還是慶幸自己去寫了,不管有沒有用。

〈躺在立院前〉

一年前
很快就會變成兩年前
然後三年
四年

在並非不知不覺的不知不覺中
我們都老了
老是沒有辦法
你想起那年躺在立院前
想起與母親的爭執
想起不被理解
想起以為有什麼改變

我看著天上的雲
雲在那裡
好像都沒有動

我看著天上的雲
雲在那裡
好像都沒有動

──20150318

 


作者簡介

大學讀了七年,分別是工業產品設計系與新聞系。
認識「玩詩合作社」後,創作底片詩;認識《衛生紙+》後,持續寫詩。
2015年出版詩集《沒用的東西》。
2019年以《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獲選為台北文學獎年金得主。
認為生命中所有經歷都影響著創作。
現寄居東部,一邊寫作一邊教學。
【OKAPI專訪】「真實的去認識一個人吧,然後,再多知道一些。」──專訪廖瞇《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追問「我們是誰?」我們就成為臺灣自身歷史的主體

每年到了二二八,都提醒著我們回望台灣歷史與民主的演進,透過這些文章,我們從歷史學者、文學、當事者後代等角度,接近當年事件的原貌。

18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