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今天的餐桌上有什麼?

蔡珠兒:女神在家吃什麼?──讀葉怡蘭 《日日三餐,早午晚》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安徒生故事全集(全套4冊)

安徒生故事全集(全套4冊)

安徒生有篇童話,叫「牧豬人」,講一個貧國王子易容喬裝,混入富國的皇宮當牧豬人,他手巧,做了一只奇妙的小鍋,用十個吻賣給公主。這鍋子有多妙呢?第一,煮開了會奏樂;第二,把手指伸進鍋裡冒出的蒸氣,就能聞到城裡各個爐灶的味道,知道每戶人家在吃什麼。

於是公主和侍女煮著鍋子,玩得不亦樂乎,「我們現在全知道誰家在喝甜湯和吃煎餅,誰家在吃稀飯和肉排啦。這多有趣啊!」(葉君健譯本)

故事的結局是,牧豬人原來是「男性的復仇」,經他設計陷害,不愛夜鶯愛玩具,膚淺拜物的公主,最後被國王怒逐出宮。教訓先別管了,重點是那只鍋子,我小時候讀到那段,百思不得其解,非常納悶:這有什麼好玩的?幹嘛知道別人在吃什麼啊?

公主從牧豬人那得到神奇的鍋子,可以聞到別人家食物的味道。(圖/wiki


幾十年後,我終於懂了,不是因為成長,是因為網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臉書IG,微博推特,每時每刻,嘈嘈切切絮絮叨叨,都在講吃的。這是個大「食」代,流涎四濺,口沫橫飛,自己吃什麼,別人吃什麼,是最重要、最有感、最熱烈的議題。

安徒生寫這篇,本來在譏諷公主耽溺於物,庸俗虛榮,卻也預言了一百七十年後的現象,這鍋子不就是味覺的臉書,另加iTune?不過Hold住先,別立刻跳入慣性的大敘事(grand narrative),挑起高眉往下俯看,批評這是淺薄無聊,瑣碎物化;拜託,我們好歹來到21世紀,觀念起碼要像手機,不時就得下載更新,別跟古人一般見識好嗎?

我們這個時代,權力解體,意識豹變,論述開枝分岔,感覺結構(structure of feeling)消長位移,歷史透視點傾斜逆轉,由宏觀而微觀,由單一而多元,文化不只是歌劇芭蕾,生活不僅是勞動異化,吃食更不是無聊的瑣碎小事,開始成為有自覺、有意義的行動,個體和社群不斷切磋,由點而面,如水成川匯聚推進,正在建構食物的認知體系,形成存在的新思維。

日日三餐,早‧午‧晚:葉怡蘭的20年廚事手記

日日三餐,早‧午‧晚:葉怡蘭的20年廚事手記

好了扯這麼多,其實是要講葉怡蘭的新書《日日三餐,早午晚》,我覺得唯有拉長時間軸線,跳出美食界,放入更大的脈絡來看,才能讀出這書的多層滋味。

這位食界女神,除了吃/喝遍天下,也在社群網路紀錄自炊飯菜,兩岸三地的數百萬粉絲,嗷嗷待哺,舉筷敲碗多年,終於盼來結集成書,想必見獵心喜,雀躍萬分。不是愛吃界的路人,大概也會探頭探腦,好奇關注,湊過來看看,女神在家都吃什麼呢?

答案:跟你家差不多,都是米飯麵,兩三個菜一道湯。但重點不在「吃什麼」,在於「怎麼吃」。

從操作面來看,這是一本好食譜,菜式眾多,繽然紛呈,內容澎湃有料,文字簡潔爽利,親切有溫度,而且要點明確,眉角提示夠到位,很好用。米粉怎麼拌,炊飯怎麼煲,玉子燒怎麼煎,披薩潤餅怎麼做,葉怡蘭都不吝分享心法,慷慨輸送功力,像我這種愛煮的人,讀了覺得很補,不愛煮的人,看了也會動心,被葉怡蘭一說,做飯好像很簡單嘛。

從操作面來看,這是一本好食譜,讓人不禁覺得:做飯好像很簡單嘛。(圖/《日日三餐,早午晚》內頁)


讀這書,彷彿鑼鼓點紛紛四濺,有快版的節奏感,看她開火熱鍋,手起刀落,連炒帶拌,頃刻間已做好一頓飯,噴香滾熱上桌。為了求快,必須簡單,吃完了繼續去幹活。我們的女神,其實是個女戰士,白手創業,身兼多職,要寫稿要管理要開會,繁忙緊湊,每天都很拚搏。

(順便說一下,「美食生活玩家」並不像外人想的那樣,每天就是快樂玩耍、悠哉吃飯,其實要花錢花時間花功夫,不斷見識磨練,燒錢又燒腦。)

簡單快速,不是草率粗飽,但求療飢醫肚,你看葉怡蘭的「快餐」多考究,飲饌相搭,物料參伍,主輔配佐,滋味相互串連呼應,又有營養和季節感,食器盤皿也清簡悅目,素雅和諧,看來就可口怡人。這位食材全方位,油鹽醬醋茶酒水果無一不精,品味優雅卓絕的高手,以私房的日常實踐,為我們演繹家常飯菜的立體感,示範一個「又忙又懶又饞又挑嘴」的職業煮婦,如何爭分奪秒,在時間的碾壓下巧妙閃身,發展出一套生存策略,守護家居生活的質地(quality life)。

三色蛋直接蒸,咖哩快手做,冰沙用冷凍水果現打,好吃未必搞剛,這書有不少「懶人菜」,馭繁(煩)為簡,出奇制勝。更多的是順手拈來、隨興混搭的創意菜,蕃茄蛋花湯可以加柚子和魚露,烏龍麵可以做綠咖哩然後配義大利白酒,看似天馬行空,奔放不羈,卻自有理路章法。乾拌麵三元素的比例,土鍋煮飯的數學題,都是多年操練,歸納提煉的訣竅心得,熟諳食材食性,才能揮灑自如,從心所欲不逾矩。

不過也別管章法了,葉怡蘭不是一直說嗎,「喜歡就好,好吃就好」,這正是家常菜的魅力,每一家每一餐都不同,相同的是自在舒服,快意窩心。

突然想吃三色蛋,也能「急就章」地美味上桌。(圖/《日日三餐,早午晚》內頁)


近年的飲食文類中,料理手記異軍崛起,傳統食譜受到挑戰,那種條列材料做法,工序性的枯燥說明,遠不如食記的敘述生動可讀,個人的觀點與經驗,也更貼心實用(喏,這就是感覺結構的改變啦)。在人妻、主婦、單身、便當、甜點、減肥等各種主題的手記中,葉怡蘭這本「二十年的廚事手記」,當然是重量級之作,跨度大,涵蓋面積廣,而且除了食記,在我看來,更是一個社會文本,裡面五光十色,縱橫著文化交融的動線,品味養成的軌跡。

這二十年,是台灣高度成長的年代,體制相對穩定,物質堪稱豐饒,本土意識勃興,世界觀與全球化並進,在小日子與小確幸裡,Foodie世代開始浮現,葉怡蘭正是領頭的先行者之一,至今仍孜孜不懈,致力吾島的賞味教養,生活美學知識。

安徒生那個玩鍋的公主,知道大臣他家今晚吃肉排,但她不知道肉排產地,熟成幾天,要怎麼燉,下什麼鹽,吃時又要配什麼酒,聽什麼音樂。吃飯,要有知識與技藝,需要時光淬煉養成,也需要態度,一飲一啄,可以簡,不能陋,敬慎認真,雅潔講究,我們不必做公主,但都能吃得像女神。要不今晚就開始?

(本篇由寫樂文化提供)


作者簡介

作家,作品多以飲食散文為主,曾獲第二十屆吳魯芹散文獎。作品《紅燜廚娘》曾同時獲得《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聯合報》讀書人獎。2012年再度以《種地書》獲《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媽媽如果沒有選擇生下我們,會有怎麼樣的人生?那些成為媽媽之前與之後的心事

拿起媽媽的身分,意味著要拋下許多東西,也許是原本可以更自在的人生、更大把的時間,有更多的「自己」。

273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