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
陳栢青:愛是左撇子──讀瑪格麗特.愛特伍《美麗性世界》
作者:陳栢青 /2017-02-02 瀏覽次數(15511)
擺哪一邊絕對很重要。周星馳電影裡說十個男人有九個擺左邊,倒不是管太寬住海邊,我說的是以下兩張圖,你覺得那一張臉正在笑? 這不是心理測驗,它並非問題,已經是結果。圖片引用自《東大...
-
如何讓受苦的人們獲得正確的治療和應享的服務與資源?──5本書更理解精神疾病
作者:吳佳璇 /2017-01-24 瀏覽次數(68893)
精神醫學在上世紀50至90年代間發生一場革命,使疾病成因從潛意識衝突,轉為體內化學失調。根據精神藥理學等相關研究迅速累積之資訊,精神科醫師開始告訴社會大眾:遺傳與生理因素,不但決定...
-
假裝往往是為了被愛,為了比較輕鬆的生活,白羊中的黑羊披上白羊皮。
作者:葉佳怡 /2017-01-23 瀏覽次數(13127)
愛有多艱難?張亦絢在2011年出版了小說《愛的不久時》,主題是一名對婚姻沒興趣的女同性戀與一名異性戀男子Alex「不是愛情」的一段愛情。兩人有段對話是這樣: 愛的不久時:南特/巴黎回憶...
-
吳曉樂/冤案是怎麼造成的?──讀《1.368坪的等待:徐自強的無罪之路》
作者:吳曉樂 /2017-01-18 瀏覽次數(27320)
好幾年前,為了一份報告,跟一位專事法庭觀察的記者約在萬隆一帶訪談。見面不久,我即切入核心:為什麼很多時候,一件案子明明破綻百出,但要翻案卻困難重重呢? 那位笑起來眼睛會瞇成月彎的...
-
「你是要一個死去的兒子,還是要一個快樂的女兒?」──番紅花和女兒從《背離親緣》談「跨性別」
作者:番紅花 /2017-01-13 瀏覽次數(66706)
去年我和孩子聊天時隨意聊起了「跨性別」,這是一個鮮少人關注的性別議題,我不認為我那每天忙著上下學的16歲孩子,關於跨性別她能懂得多少。 但顯然面對孩子的智識成長,我依舊帶有大人有意...
-
王盛弘/體罰、辱罵、挨餓的修煉值得嗎?──讀《雲水一年:行住坐臥永平寺》
作者:王盛弘 /2017-01-10 瀏覽次數(22643)
為了成就修行之業而雲遊四海的行腳僧,日本人稱之為「雲水」,也是因為中文字面的暗示:雲水者,行雲流水,常行於所當行,而止於所不可不止,也是因為當代對旅行簡化後的憧憬,不明就裡者,...
-
汪正翔/為什麼我們總是對攝影心懷疑慮?──讀《所信即所見》
作者:汪正翔 /2017-01-05 瀏覽次數(18431)
2015年的時候我曾經有機會拍攝《灣生回家》的田中實加女士。我記得那時候我覺得她就是一個道地的日本人,可是後來我們知道,她的身分是假冒的,當我回過頭來看她的照片,我又覺得好像不是那...
-
陳思宏:知識分子給殘酷世界的理性建言──讀《殘酷劇場》
作者:陳思宏 /2016-12-28 瀏覽次數(14374)
閱讀《殘酷劇場》是很過癮的動腦經驗,作者伊恩.布魯瑪辨析凌厲、思路尖銳,文字不拐彎,講理不炫技。時值台灣大喊轉型正義,新竹光復國中「展演」納粹,反同人士滿口歧視謬論;國際不安騷...
-
陳思宏/倖存者活下來,就是為了把故事說出去──讀《而你,沒有回來》
作者:陳思宏 /2016-12-23 瀏覽次數(29531)
瑪塞琳‧羅立登-伊凡斯生於1928年,15歲那年,她和父親在法國南部被納粹逮捕,遣送至集中營。她奇蹟生還,父親則沒撐到終戰,成為納粹種族清洗的受難者。2015年,她出版了個人回憶錄《而你,...
-
番紅花:逝去的生命,仍以各種方式產生意義──讀《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
作者:番紅花 /2016-11-30 瀏覽次數(16847)
當生命殆盡、走向終點時,其肉體仍然可以讓我們透過觀看而產生學習與理解。 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那些與大體老師在一起的時光 我印象很深刻,童年時有一次媽媽在家門口殺雞,她突然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