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齊邁可(Mike Chinoy),我們的思緒中浮現出一個熟悉的蓄鬍面孔,始終帶著微笑地訪問各國政要,是一位提問溫和又犀利的CNN資深記者。
在《中國任務:美國駐華記者口述史》中,齊邁可收集大量的記者自敘與報導相關的小故事,這些故事由歷年報導過中國的記者提供,依照中國大事記,從共產黨崛起,訪問毛澤東、周恩來開始,歷經美中建交、天安門事件、北京奧運、習近平永續執政、新冠肺炎等諸多事件,將每個記者對中國的看法,串聯成一本歷史敘事詩。
非常巧妙地,作者刻意規避香港與台灣的部分,將重點放在媒體對中國的態度,沒有挑起讀者的情緒,卻又能讓我們在閱讀中,緩慢地建立一幅中國圖像。或許對台灣讀者而言,這些都太過熟悉,不過對於外國讀者而言,不讓個別國家的態度左右,反而不會使人陷入偏見,或認定作者別有用心。
也可謂用心良苦,不過對讀者而言可能覺得不易閱讀,畢竟沒有連貫的故事,抓到核心要旨會有些不易。
就作者想要表達的主軸而言,最明確的即是「謊言」,不僅僅是「波坦金村」的宣傳,而是中國那深入骨髓的欺騙習性;倒不是指責中國人說謊成性,更偏向在共產體制下,人人都要自我欺騙,才能轉化成習慣,避免說出真相後的滅頂之災。如果說中國古代宮廷生存是伴君如伴虎,那麼現代共產中國則彷彿全國人民都活在恐懼之中;這種恐懼深植靈魂,表現在外的則是將謊言當真的自信。
可以從作者的編排中看出深深的嘲諷與同情,畢竟以齊邁可長年接觸中國大小官員的經歷,他可以明白這種為了生存,必須放棄人性的無奈。
其次,中國對西方從不信任到理解,深深地明白媒體對政策的影響,透過各種方式讓記者寫出符合需求的報導,最好能讓美國高層看到。記者在美中兩國的外交變化中,更能展現出華府與北京雙方,皆想要對媒體下功夫,對輿論形塑風向的努力。這尤以尼克森與季辛吉,試圖讓美中關係正常化的敘述中為甚,更可以在川普展開美中貿易戰時,看到當中國確定記者與川普政府關係不良後,立即換副面孔應付,凸顯了共產黨對於媒體的態度是始終將其視作「工具」,作為控制手段。
除了謊言與工具以外,讀完本書後回頭梳理脈絡,更可以發現作者想表達的另一個重點:中國體制如何適應不同時代的宣傳法。每當遇到不熟悉的媒體工具,共產黨的反應依序為「否定→憤怒→接受」,試圖利用新興工具,控制國內民眾,也影響外國政策。
從本書不同階段,平面媒體進入電視傳播,再到即時連線,到網路時代,或是遇到如天安門的大事,中國官僚的反應都是即刻否定一切,這是為了避免出錯被內部鬥爭的合理手段——透過否定錯誤,進行內部封鎖,確定對外方向。
而否定的方法不外乎是對記者們採取憤怒的回應,早期恐嚇記者將不得採訪,觸犯國安將會被關押,甚至用武力威脅;改革開放以來,逐漸熟悉西方市場體制後,則常用切斷生意、禁止合作等方式,用「減少獲利」讓媒體高層對記者施壓。
直到共產黨明白新興媒體的運作,或對採訪記者深入了解後,則大方接受改變,透過謊言與欺騙,構築一套新的合作模式。《中國任務》中的各個記者往往都有切身體會,沒有足夠勇氣者,可以想見為了獲得獨家、保住飯碗,在報導內做出妥協。
這也是齊邁可想要透過《中國任務》告訴讀者的:沒有足夠的好奇心、熱情、勇氣,以及對新聞價值的信念,將很難獲取中國真實的資訊。
作者簡介
二〇一六年開辦臉書粉專,除了定期文章外,也在方格子開辦系列專欄,協助普及性的觀念推行。近年主要進行軍事常識普及化的任務,旨在破除中國資訊戰滲透,對台灣民眾觀念誤導的更正。著有《阿共打來怎麼辦:你以為知道但實際一無所知的台海軍事常識》(與沈伯洋合著)。
王立第二戰研所:
www.facebook.com/eoiss.blog
vocus.cc/eoiss/
medium.com/@eoiss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