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廖梅璇/漂流是為創作本身──讀崔舜華《你道是浮花浪蕊》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第二本散文《貓在之地》出版時,崔舜華的散文仍更接近詩,意象瑰麗如團團星雲,凝密稠膠,閱讀時幾無空隙呼吸,每一句都是當下。到第三本散文《你道是浮花浪蕊》,節奏由高速奔馳緩了下來,一個個當下串繫成流動時間軸,是對過往的回望,亦是對內在更深的探索。

舜華這回寫躁鬱,寫貧窮,寫童年創傷,情愛關係的跌宕,以流浪的概念貫串起這些主題,從一間房遷徙到另一間,始終尋覓不得流乳與蜜之地,好比浮花浪蕊遭潮浪沖刷,過後僅餘空無,與不離不棄的貓兒。

貓在之地

貓在之地

你道是浮花浪蕊

你道是浮花浪蕊


由〈來遲〉、〈遲到者〉、〈青春悼遲〉、〈遲抵的信〉等篇章題目,可看出作家始終等待理想生活到來,等一個安妥靜好的家,等人生煥發光彩,奈何烈性女子無法委屈求全一段關係,期待總是幻滅,甜蜜化為酸苦,甚至讀到後來,會覺得她與一間間租賃的房間,與共享房間的伴侶,形成一種欲拒還迎的曖昧關係,對愛的渴求拮抗著自由意志,相互追逐,逐漸分不清因果。文字歷歷記載奔迎復逃離的過程,從單人房輾轉到雙人房又返回單人房,她養成從一地心碎中速速整頓好自己的習慣,痛不欲生仍需重生,又隱隱呼應諸多童年創傷。

散文作為貼近個人的文類,作者為觸及真實,需要撥除表面的障蔽,將自己沉降至意識底層,如鑽鑿原油般,淬取出萬象緣由。令我驚詫的是,舜華似乎無所怖懼,愈寫愈深入內心的宇宙洪荒,潛索殘酷回憶,近乎是沉到了底。

如是她在我心中走進了近代流浪女作家的行列。所謂流浪,不是三毛有充裕經濟托底的異國浪漫遊,而是如蕭紅張愛玲林芙美子般逃出原生家庭,在都市作為職業作家鬻文維生,掙扎求存的艱難生活,而女子若如張愛玲所言,冀望「謀生之外也謀愛」,便免不了在保全自我與服膺情愛規條間躊躇,陷入兩難困境。舜華在上一本散文裡有句話,最能形容這種糾纏連綿的苦楚:「如果可以,誰不願做愛裡的良民?」但當安穩變為束縛,有時候女子不可以也不願意待在良民框限內,只得不停逃遁,自我放逐於婚戀體系外,成為無家難民,徘徊於邊陲之地。

逃離並不可恥,只是痛苦,閱讀舜華的散文是一種華美的自虐,正如她鍾愛的刺青,劇痛隨著針尖吻入肌理,偏偏她慣以肉身之痛銘記精神之殤,刺青亦依隨一趟趟苦旅累加。

奇異的是,這般痛楚原是精神上的危機,卻觸發了強大的生命能量,文字在顛危處境下泉湧而出,開展出特異的情感流域,竄動著痛苦的動能,穿透生命的困限擠迫,沛然莫之能禦,迫近她所嚮往的自由。

寫作者皆知,維持創作的自由要付出巨大代價,需要一個避免他人打擾的空間,需要衡量市場取向與自己對文字的偏嗜,若果還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心理病癥,還需在陷入憂鬱泥濘時,撐起一身骨架,在至苦時刻凝聚精魄不散,以意志與自己拚搏,捱過寫作的孤獨,種種磨難宛如煉金,灼燒的正是己身骨肉,幾番冶煉後,文字方有機會提純為真金,或用舜華的話來說,人總是必須經歷瑣碎的挫折與耗損,等候語言之神降臨,擁抱身軀,進入靈魂,珍罕的命定一刻才會到來。

斲傷雖痛,來回摧折生命的流徙雖痛,但反覆逃遁體制的痛苦,催發了停滯在日常的生命,成為創作最大的動能。

浮花浪蕊失根,沙漠卻綻放玫瑰。崔舜華在曲折的踽踽獨行中,成就了她的文字煉金術,我相信她,已逼近她所追求的,文學的誠實與自我的真實。

 

你道是浮花浪蕊 (電子書)

你道是浮花浪蕊 (電子書)



作者簡介

1978生,台灣嘉義人,台大歷史系雙修外文系畢。善於失眠,喜陰溼,背對鏡子面朝苔綠,在詩、散文和小說間切換電頻,曾獲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梁實秋文學獎,2015年於法國出版中法對照詩集《雙耳的對話Dialogue des oreilles》。另著有散文集《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印尼國慶日的這天,讀五篇東南亞主題文章

《異地安身》有五個東南亞田野故事,《八尺門的辯護人》圍繞著印尼漁工案件、《移工怎麼都在直播》關注我們未曾留意的移工日常樣貌,《美傷》則由印尼作者寫出它們的歷史。

89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