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馬欣|孤獨眾生相

【馬欣專欄】那些不動聲色,但如潮汐的心碎與幸福──《夏日悄悄話》

  • 字級


這部電影以孩童視角,因懵懂打造了美好的構圖。(圖/《夏日悄悄話》劇照)


我發現將作品與事件當魔術方塊看,每次看就會有不同發現。
比方從人心來看那些回憶的流變,或從事件中鑽個小孔來看人性的切面,這對我來講都是生之樂趣,
它不見得會接近真相,但比較接近我人生想追的真理。
如果電影大師塔可夫斯基說當個「合格的讀者」是重要的,那我們何妨一路當個找答案的人,
在找答案的過程中,它就是你自己的故事了。




※本文可能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夏日悄悄話》的結尾後座力絕不亞於其他劇情片,包括之前也描述非典型家庭的《小偷家族》,前者天才童星最後一幕的演技,深刻度直逼《小偷家族》安藤櫻被審訊的眼淚,美到你只覺得當下風吹樹梢,而它的短暫正因它足以永恆。

或許我們在新聞或廣告上看到的孩童多半是被關愛的,甚至有時有些吵鬧。讓我們有時會忘記在這世界上的確有小孩童活得非常安靜,盡量不佔用大人的時間、空間與資源,自己像角落的仙人掌一樣,默默地趨光長大著。

《夏日悄悄話》裡的凱特就是這樣的小孩,在被生活瑣碎給壓垮,且無節育的父母面前,她在一堆大女孩之中,吃不飽且活得戰戰兢兢。彷彿得佔最小的地方、講最少得話,盡量減低自己的存在感,才能好好的活到「長大」。

凱特只是這樣動物性地靠本能直覺活著,看姐姐們在不住孕吐的母親面前必須想辦法多佔點資源、多伸手要糖,甚至視自己的手足為「物競天擇」的敵人。在那個乏人打理的家,灰塵比人還有存在感,身為父親的不斷抱怨生活難過,彷彿全世界都在與他們為難。

才九歲的凱特只認識這樣缺乏善意的世界,自己總是習慣屏息承受著自己是否又驚動了誰,她整個人生都是沉默的,語言如鉛塊掉進了大海裡一般。

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

這樣的一個孩子讓人想起了作家蕭紅寫的《呼蘭河傳》裡,都是一孩子在快要荒蕪的一角獨處著,她們習慣著自己也是那裡的「靜物」,這樣看著四周的世界,於是角度都跟人不一樣,她們看得懂塵埃,也早早比起愛更了解的惆悵本質。我記得《呼蘭河傳》中爺爺當時烤著橘子這樣安慰著蕭紅:「只要長大就好了。

「長大」在這裡簡直像個盡頭,難以想像的「另一個世界」。在這之前,她們都必須不動聲色地長大著。

原本凱特會像小蕭紅一般,在長大前就因失去了唯一愛她的爺爺而失去了盼頭;如果她沒有在那年夏天的回憶的話,她很難在長大前感到生命的溫柔,只是嘗到日子無盡的粗礪。

而那段寄養在他人家庭的夏天,則會像風一樣,不斷地溫暖她日後的生命。

電影中她坐上車離家的那一段路,凱特看著沿路樹梢的陽光,雖然膽怯害怕,但聽著父親一貫不住地怨聲載道,她自行與陽光獨處了一般,彷彿大自然屏蔽了父母的焦慮。心感受前所未有的溫柔,那來自大自然的善意,比她家裡的明確許多。

寄養在他人家庭的夏天,則會像風一樣,不斷地溫暖她日後的生命。(圖/《夏日悄悄話》劇照)


但那時仍是懵懂的,當她回到了人的面前,仍是害怕的。記憶中留下的只是家人彼此的競爭與學校如莽原般的野生本質。這時她面對寄養家庭的夫婦,仍然維持她趨光生物的本能,只求靜靜地躲在一角。但那家夫婦面對她多年來已成塊的沉默,並沒有用言語對她曉以大義,而是讓凱特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最大的溫柔與善意。

那對夫婦給的關愛是非常日常的;且持之以恆地讓她放心。比方第一天到的時候,艾琳就為她洗去腳趾間的泥垢跟滿身的灰塵。隔天發現凱特緊張到尿床時;艾琳很自然地說:「看我有多糊塗,竟給你這麼潮濕的床墊。」

艾琳說他們家的相處沒有祕密,於是當凱特一步步發現他們家的秘密時,都是彼此走進了對方內心的時刻。那些關鍵時刻被紀錄得很美,彷彿你就是凱特,一起感受到了被照拂的瞬間。

這部電影以孩童視角,因懵懂打造了美好的構圖。尤其當凱特被穿上那戶人家的男孩舊衣時、當凱特在灑滿陽光的窗戶旁被艾琳梳著頭髮、當她們一起喝著聽說可以美膚的井水時、當艾琳帶她去買第一件真正屬於自己的洋裝時。

那對夫婦給的關愛是非常日常的;且持之以恆地讓她放心。(圖/《夏日悄悄話》劇照)


她的身體終於被好好對待了,她第一次有了熱的洗澡水、吃到了冰淇淋、被好好洗了澡、穿上了新衣服,這些儀式似乎沒什麼,但凱特因為這樣的過程,終被當一個個體看待,而不是一直附屬於什麼的害怕著。

這部電影讓人同步感受彷彿凱特「初次」為人的種種,觀眾也一起經歷了這世上並沒有來由的溫柔。

而那家的男主人原本看似冷淡木訥,他起初像抗拒回憶一樣地疏遠凱特。但看著這個悲傷的女孩,似乎也共振了他的悲傷。於是他留了一塊夾心餅乾表達他的善意,並且讓凱特每天要跑過牧場小路去拿信。每日凱特在奔跑時,都可以知道有人在身後等著她,她於是跑得更歡快了。

後來他們打掃農舍。如果艾琳喚醒了她的身體感受,那麼男主人則是在生活中接住了她。甚至凱特因為走進了那對夫婦深層痛苦的秘密,彼此有了最接近家人的聯繫。

九歲的凱特體會到了中年人的手足無措、慌了手腳的哀痛與隱忍。這是艾琳原本說的:「我們這一家沒有秘密。」,他們三人共享了自己獨一無二的「傷痛」。

他們三人共享了自己獨一無二的「傷痛」。(圖/《夏日悄悄話》劇照)


這或許才是日後真能接住凱特的「力量」吧。不是看著父母力求給子女的最美好的一面,而是包含他們力有不逮的一面。

而獨一無二的「夏天」終會過去,童年的夏天總是感覺漫長,但不知為何它總是會成為一個「抽手」的意象。於是你日後回想起來它都非常短促,有如裝了你人生中總留不住的「最初」感受。

凱特終要回到那原生家庭裡「廢置」的生命狀態。原本那原生家庭問題不在於窮,而是兩個主人任由他們的人生如事發現場一般,還活著就已經進入了生命的哀悼期。

因此當光影照到凱特的親生母親時,她近乎是枯萎地抱著初生兒,力不從心地只能餵飽手上這孩子了。流理臺的髒亂、桌上的灰塵、總是暴躁不平的男主人,還有著看著臉色紅潤的凱特歸來時面露忌妒的姐姐。

那集體像是一處已無人氣的荒置風景,離「家」這個字太遙遠。

《夏日悄悄話》與《親密》《日麗》一樣都是孩童視角,因尚無成見,於是從他們看世界最是鋒利。《夏日悄悄話》的運鏡與光也非常洗練,有如內心風景的折射,格外的美麗。

而《夏日悄悄話》的結尾後座力絕不亞於其他劇情片,包括之前也描述非典型家庭的《小偷家族》,無論是後者安藤櫻被審問「母親資格」的眼淚,還是《夏日悄悄話》中這天才童星最後一幕的演技,美到你只覺得風吹樹梢,而它的短暫正因它足以永恆。

我想這部上映時間所剩不多,但值得人去大銀幕細品。你總會記得其中某一幕的「日常」是如此彌足珍貴。

《夏日悄悄話》預告
※本篇文章由作者個人創作授權刊登※



《夏日悄悄話》(The Quiet Girl)本片改編自愛爾蘭小說家克萊爾吉根的短篇作品《寄養》(Foster),是導演柯姆巴瑞德首部劇情長片,細膩動人更一舉入圍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全片以孩童視角出發並特意使用愛爾蘭蓋爾語完成,將話語權還給一個式微的語言及在大家庭中被忽略的小孩身上。初試啼聲的小女主角凱瑟琳克林區,完美演繹靈魂人物的羞澀與內在騷動,充滿靈光的日常剪影與無比親密的情感經驗,相互烘托出震懾人心的靜謐力量。《夏日悄悄話》於柏林影展首映時獲新世代單元評審團大獎最佳影片。同時代表愛爾蘭征戰奧斯卡並入圍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殊榮,12歲小女主角勇奪愛爾蘭電影電視學院獎影后。此片不僅在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榮獲觀眾票選獎,更打破愛爾蘭與英國影史票房紀錄,成為近年來最成功的愛爾蘭電影之一。
 


作者簡介

同時是音樂迷與電影癡,其實背後動機為嗜讀人性。在娛樂線擔任採訪與編輯工作二十多年,持續觀察電影與音樂,近年轉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從事專欄文字筆耕。曾任金曲獎流行類評審、金鐘獎、金馬獎、金音獎評審、中國時報娛樂周報十大國語流行專輯評審、海洋音樂祭評審、AMP音樂推動者大獎評審。樂評、影評與散文書寫散見於各網路、報章刊物,如:《中國時報》娛樂周報、《聯合報》、《GQ》、《VOGUE》、《幼獅文藝》、誠品《提案》、《KKBOX》、博客來OKAPI、娛樂重擊網站與《HINOTER》等,並於「鏡好聽」平台開設Podcast節目《馬欣的療癒暗房》。著有影評集《反派的力量》《當代寂寞考》《長夜之光》;雜文集《階級病院》、散文集《邊緣人手記》。最新作品為散文集《看似很美,其實是壞掉的》

✎作家金句:「人生難免失去,但也讓你有再次擁有的能力。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不想看賀歲片?春節推薦你這部

今年入圍的奧斯卡強片你都看過了嗎?馬欣幫你一次複習(內文可能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299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