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黃鴻硯/慘劇發生了,但那是常有的事──淺談岡崎京子與《惡女羅曼死》

  • 字級



不如從《我很好》說起吧。做為一○年代台灣第一個有意系統性引入非主流日漫的「PaperFilm」書系第一本書,它上岸的時間點似乎尷尬了點。「河邊」(River's Edge,《我很好》的原書名直譯)已經沒有人了,再多屍體都不會被發現。我們對「生活之外」的想像和欲求已等同於淨化處理過的自來水,沒什麼怪味。不過人生是一種體內異物──對,我們也這樣看,跟書中的他們一樣,可是我們已經不能理解在九○年代剛被植入這種異物的他們的激烈過敏反應。

我很好

《我很好》日文版書封

比例微妙的生理層次的異同存在於「他們」和「我們」之間,使他們成為我們的遠房親戚;血緣上的親近感不足,又缺乏純粹「他者」的陌生吸引力。因此當年讀者面對他們的冷淡是合情合理的。如果再慢幾年,等到「厭世」風潮如公路廣告看板和聚光燈在城市邊陲地帶立起、鼓勵我們稍微往暗一點的地方移動時再出版這本書,也許不小心瞄到它、願意多看他們幾眼的人會更多?(又也許不會。擺在告別式會場和倒在河邊的屍體畢竟是不同的,為前者悼念已經讓我們忙不過來,分不了神。)

是的,我嘗試丈量「我們」和「他們」之間的距離。不是為了評判哪一方或對哪一方絕望,而是為了說明岡崎京子緊咬時代的筆法必然會在時間的推擠下形成某種斷層。不僅對後到的讀者而言是隔閡,對早期追隨者也可能是。《我很好》在此又是個好例子,儘管作品在日本獲得評論家與市場的讚譽,可說是岡崎京子代表作之一、許多新讀者的入門,但作家吉本芭娜娜在《文藝別冊:岡崎京子》的訪談中(多少基於私交甚篤的關係吧)毫不留情地表示:她不喜歡《我很好》。說它太淺薄、太缺乏餘地,應該有更適合的人來畫這路線,岡崎京子不該全面投入時代的肅殺之中。那麼她眼中的岡崎京子色彩又是什麼呢?我們從漫畫家的經歷和過去作品可以略知一二。

 《文藝別冊 岡崎京子》


▌岡崎京子的低度戲劇性

岡崎京子最早會產生想當漫畫家的念頭,是因為國小在第一時間閱讀了萩尾望都大島弓子等「24年組」(昭和24年左右出生)少女漫畫家的全盛期作品。國中迎來漫畫新浪潮,高野文子柴門文大友克洋等人的漫畫新語法,使她脫離了當時以學園戀愛、夢幻少女心為王道的主流少女漫畫,投向她眼中更為「帥氣」的表現。上了高中,她嘗試投稿白泉社的《花與夢》雜誌,但被評為C級,使她對成為漫畫家一度斷念。也許當時的作品真的很不成熟,但早早被少女漫畫雜誌拒於門外這點,已經預示了她與部分同世代女性漫畫家的命運:從少女漫畫獲得養分,繼承某些少女漫畫家的精神,但日後揉合自己追求的手法、主題創作出的女性漫畫卻無法被傳統少女漫畫圈接納,只得另尋出路。

根據她的自述,這最早的投稿作品也已經反映了她的其中一個面向:低度戲劇性。經營結構嚴謹的故事,終究會被讀者榨出一個教訓、一個道理,與自身再貼近都會感受到乳膠觸感般的虛假,那似乎是她十幾、二十歲時,身為讀者也好、創作者也好,都相當抗拒的。而她逃離故事後落腳在什麼地方呢?在日本八○年代的日常感。在《唇間伸出霰彈槍》(くちびるから散弾銃)當中,都會女孩們沒頭沒尾的無盡閒聊。在高度經濟成長和冷戰情勢形塑出的「對終結的期待」、「反正都要完蛋了就開開心心地完蛋吧」等等,終歸算是開朗的社會氣氛。以及生活其中的女性的不安,與願望。嬉笑和幽默在此還有呼吸的空間。

《唇間伸出霰彈槍》

然而,到了《pink》和《我很好》,「虛無」開始清晰地浮現到岡崎京子作品的表層,角色們塑造自身命運的行動力更加低落,失去悠哉心情,開始招架不住現實,因此流淚,甚至流血。《我很好》以河邊屍體為角色的精神避風港,早五年出版的《pink》成人童話感顯著,描寫女主角靠飼養鱷魚來對抗日常的索然無味。社會學家宮台真司認為,兩部作品看似調性仍有差別,實際上整體都瀰漫著「對現實的絕望」。「《我很好》描寫的是『想要好好活下去就會壞掉』,《pink》描寫的是『只要壞掉就能好好地活下去』。」儘管痛苦,這兩部作品的角色仍試圖延續生活,「維生必要道具(屍體/鱷魚)面臨威脅」才成為劇情衝突點。

我很好

《我很好》

pink(首刷附贈台灣限定紀念書籤)

pink(首刷附贈台灣限定紀念書籤)

《我很好》以河邊屍體為角色的精神避風港。(圖/《我很好》內頁)

《pink》女主角靠飼養鱷魚來對抗日常的索然無味。(圖/《pink》內頁)

 
▌在自我消融之後

最後,輪到《惡女羅曼死》Helter Skelter)登場了。讀者可以清楚感覺到,岡崎京子有意將這部作品經營成新的長篇漫畫代表作。她把關鍵場景從《我很好》裡的城市邊陲拉回消費文化的中心。(於是這次對「我們」台灣讀者而言,故事中的「他們」終於是沒有時差的存在了。可喜可賀?)取消徒勞的鋼索上的平衡,取消鋼索(屍體/鱷魚)本身,直接從下墜開始描寫:站在高處的主角莉莉子透過禁忌的技術整形,徹底消滅自我,化身為大眾慾望的形狀本身。然後她掉下來了。

Helter Skelter 惡女羅曼死(蜷川實花同名電影改編原著,隨書贈台灣版獨家限量海報)

Helter Skelter 惡女羅曼死(蜷川實花同名電影改編原著,隨書贈台灣版獨家限量海報)

她會掉在哪?在岡崎京子的誘導下,再怎麼想認同主角、沉浸到某種感傷中的讀者,也只會被勾起這種窺探者的、災難影像成癮者式的冰冷疑問。這也是跟《我很好》、《pink》的斷裂之一。躁濃過鬱。硬蕊、暴烈的速度感主宰整部作品。八卦影劇版幸災樂禍、反演藝人員人類性的視點無所不在。讀者不僅要擔心莉莉子這個角色的瓦解,似乎也得擔心整個故事的意義萎縮:所以說,它最後只會被榨出陳腐的道德教訓嗎?例如凡事要適可而止?消費文化是病態的,句點?岡崎京子在此也將陷入她創作初期排斥的樣板故事中嗎?我不該透露莉莉子的命運,但至少可以指出故事尾聲發揮魔力、扭轉作品調性的祕密香料來源:這本書的封面插圖畫的不是主角莉莉子,而是摹寫大衛.林區拍攝的照片。岡崎京子甚至說過:「我要一生追隨你──林區大人(笑)。他的作品真的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意外嗎?看到最後就不會了。

主角莉莉子透過全身整形,徹底消滅了自我,化身為大眾的慾望。她享受外表帶來的好處,卻時時擔憂跌下神壇。 (圖/《惡女羅曼死》內頁)


最後還有一個「TO BE CONTINUED」,這是因為岡崎京子原本規畫將連載分為三部。單行本收錄了前兩部,而她在著手畫第三部前遭遇嚴重車禍,停筆至今。這是命運開過最惡毒的玩笑之一。《pink》裡的主角等不到人;《我很好》當中的飛碟沒有來;而岡崎京子似乎終於要透過《惡女羅曼死》想像「這一切之後」會有什麼、莉莉子將如何生出主體性之際,「之後」還是無法來了。不過通往「外面」的門至少在這本書的結尾處已再次開啟,就看我們要怎做了。

Helter Skelter 惡女羅曼死(蜷川實花同名電影改編原著) (電子書)

Helter Skelter 惡女羅曼死(蜷川實花同名電影改編原著) (電子書)


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公館漫畫私倉兼藝廊「Mangasick」、泰順街「衛星」副店長,文字工作者。翻譯、評介、獨立出版海內外另類漫畫或畫集,企劃相關展覽。
曾翻譯松本大洋、五十嵐大介、丸尾末廣、花輪和一、古屋兔丸、今敏、吉田戰車的漫畫,文字書譯作有沙林傑、尼爾‧蓋曼、綾辻行人的小說,都築響一《圈外編輯》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神小風的漫畫出租店陪你過新年!

常常我想,是這些漫畫收留我, 是這些心愛的少女們陪伴我度過困惑的人生, 讓人在現實裡有一個能鑽進去的、黑暗而安心的地方......

195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