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間處處可見勤洗手、多消毒的提醒和報導,近日一則來自紐西蘭的新聞卻反其道,指出近來有多名嬰幼兒感染嚴重呼吸道致命病毒,原因就是封鎖太久兼勤於消毒,導致環境過於乾淨,嬰幼兒免疫系統發展不完全,降低免疫力,因此若遇到多樣病毒或細菌就容易生病。不禁令人想起以傳統掃帚串起台灣清掃日常的專書《小島製帚》序言裡的一句話:
「在吸塵器出現之後,日常掃除似乎走向『一塵不染』的完全清潔。透過傳統掃帚,我們重新思考何謂掃除?掃除的標準又是什麼呢?」
是啊!在你家對你而言,所謂「完全」的清潔究竟需要到達什麼程度呢?平日使用來掃除的器具又有哪些?這些基礎的日常事務,因為過於平常,因此也經常被人們所淡忘著,亦容易受到都市裡或廣告中資訊交流的互相影響而僵化定型,卻忘了掃除、清潔其實是很個人的事。依照需要、居住環境和居住人口組成,來決定清掃範圍和清潔程度,這些都是很費思量的事,而不是買越高級越先進的吸塵器,家裡就能越乾淨,這樣簡便、未經思考的懶惰作法。(何況前面也證實了「越乾淨」不代表越不會生病呦!)
那到底何謂掃除?這個問題如果用傳統手工打造的清掃用具來看的話,就會非常有趣!而講到清掃,不得不提幾乎是每個人人生裡第一次使用的清掃道具──掃帚!
桂竹掃帚(圖片來源/書籍內頁)
還記得中小學時期掃外掃區,人人必備的一把桂竹掃帚,想當年如果不是它,何來掃除時間半小時如秋風掃落葉般把校園落葉掃得乾乾淨淨,想必一定也有人想過用塑膠製的紅色掃把來掃落葉,儘管較輕便,但用紅色塑膠掃把掃落葉不但掃不起來,還可能掃地不成,先把掃把弄壞了,要不就掃了一畚箕沙土,還是滿園落葉;相反的,桂竹掃把掃不起細小的沙石,但若說掃落葉和大型石塊,可是好用的不得了,輕輕一掃就一網打盡,且細細長長的竹枝掃毛,不會令塵土飛揚弄得人眼睛不舒服,小時候拿著這一柄充滿「武俠」風的桂竹掃帚,真是比拿塑膠掃把威風太多了!但,其實在台灣的植物系掃除用具裡,不只桂竹掃把一種呦!
認真說來,台灣傳統掃帚可分為木、禾、艸、竹四科,分別為:
- 木科,山粽、槺榔;
- 禾科,稻草、高粱、貴黍;
- 艸科,地膚草、蘆葦、芒草;
- 竹科,桂竹、蘆竹
,共十種常見植物。不要小看簡單一隻掃帚,製作一支精良的掃帚和其背後的技藝卻不簡單!
以日常比較少見的「槺榔掃帚」為例,槺榔是一種台灣原生棕櫚科植物,又稱「台灣海棗」,據日治時期《臺灣樹木誌》記載,槺榔是「台灣全島低地皆屬常見」的植物,也早在清朝時期,台灣人就開始以槺榔來製作掃帚了。不過隨著清掃用具的演變,目前手工製作槺榔掃帚的地區幾乎瀕臨絕跡,仍在製作的匠人更是屈指可數。不過在嘉義朴子,因為過去曾大面積栽植槺榔,就地取材方便,曾經掃帚產業興盛,故今日還有幾位富有經驗的製帚匠人。
槺榔掃帚又稱「天地掃」,因為槺榔樹長的挺立高大,吸收日月精華、天地靈氣,因而稱為「天地掃」,天掃掃天,地掃掃地,趨吉避凶,消災納福。
嘉義朴子的槺榔及槺榔掃帚的製作流程與成品。(圖片來源/書籍內頁)
又像嘉義六腳的「貴黍掃帚」同樣也比較少聽到,貴黍又稱「掃把草」,外貌形似高粱又似玉米,春天播種,兩個月即可採收,果實大小與稻米相仿,呈紫黑色,是飼料的材料,而菁桿經日曬乾燥後可做為掃帚。貴黍掃帚很特別,它作為「日本榻榻米空間文化衍生的重要元素,承載日本傳統祭儀、婚喪喜慶的文化象徵意義」,1970年代,因日本本土栽種成本提高,因此有日本人將貴黍種子引進台灣,開啟了嘉南平原一段時期大面積的栽種,隨後因應日本國內人工上漲,乾脆請台灣原料供應商成立工廠,由日方派人來台教附近婦女製作貴黍掃帚的技巧,直至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才又將工廠轉至東南亞。
一支貴黍掃把需耗時一個小時才能完成,做工繁複精緻,掃毛上端呈不對稱設計,「一邊有配色鮮明的平紋花樣,一邊則根據掃帚尺寸,為二至三個球型」,六腳地區的掃帚外銷日本,品質要求極高,全程皆靠手工製作而成,由此也可見台灣匠人的實力精良不輸貴黍掃把的原母國日本。
嘉義六腳的槺貴黍及貴黍掃帚的製作流程與成品。(圖片來源/書籍內頁)
一支傳統掃帚可用好幾年,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質性,造就不同環境的清潔輔助,柔軟雅致的芒草掃帚、質樸清香的稻草掃帚、文化精緻的貴黍掃帚,還有掃天掃地的槺榔掃帚,透過每一種不同的掃帚性質,匠人設計時思考該如何設計和使用,使用者買回家也持續揣摩著清掃用具的最佳用法和保存方式,最棒的是,壞掉的傳統掃帚還可直接分解了回歸土地,這樣人親土親的用具和清掃形式,似乎給現代很少直面自然,也幾乎無從使用這些傳統清掃用具的我們借鏡和反思,究竟何謂掃除?掃除的標準又是什麼?也是疫情肆虐不得不保持環境整潔的今時今日,該好好思考的問題。
延伸推薦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