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豔、蠢萌的憨態,浮躁、脹痛的憂傷,在一個貪腐橫行的天主教熱帶城市,深夜不眠的樓窗裡,汗流浹背地思念不可觸及的戀人。主角90歲愛上雛妓時,他躲在家裡設法分心找事做,三天織了12雙嬰兒鞋,不聽、不唱、不回憶會讓他想起愛人的歌。
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2014)病重,相信自己快死了。他沒空養病,反而加碼催命寫小說,77歲時出版了《苦妓回憶錄》。描述獨身的報社記者90大壽,壓抑了一輩子,立志嫖處女慶生。結果雛妓白天在工廠縫鈕扣,回家煮飯打掃養一家子,蠟燭兩頭燒,妓院床上一沾枕頭整晚睡死,老人進房她還在睡。他沒叫醒她,自問叫醒了又能怎樣。等天亮他就很有禮貌地回家了。在愛情面前,老人像幼犬般憨態可掬、手足無措。寫老人,是寫少年的初戀:受美少女天真不設防所誘惑,柔情憐憫,愛慕,羞怯,徬徨,狂熱奉獻家傳珠寶首飾。嫉妒,心碎,暴怒。
乍看很矛盾,他不是沒經驗的處男,反而說50歲時已上過514個女人。他習慣夜夜嫖妓,每月一次從背後上他家女傭。朋友女兒在家全裸誘惑他,他求婚、訂婚,天天在她家促膝打毛線,鉤未來小孩的嬰兒鞋。轉身就去嫖妓,婚前在妓院狂歡,婚禮當天臨陣脫逃。這到底是時間管理大師還是自閉宅男,乍看搞得讀者好亂啊。
主角看女人是兩極化的,把未婚妻當聖母,一起織嬰兒鞋暗示結婚為生小孩服務。只有面對婊子,他愛做什麼都可以,不要愛上她就好。為什麼他會這樣看?
●
書末主角缺錢孔急,甩賣珠寶。珠寶老店放大鏡檢查完,卻說都是假貨,這話嚴重打擊他。珠寶象徵童年浸淫爸媽的價值觀,奉為珠寶。成年後環境、狀態大變,傳統框架阻礙他追求人生,他卻很難發現爸媽的價值觀已非絕對。
珠寶店員說可能被不肖子孫或珠寶商掉包。主角記起跟母親來過幾趟,她叮嚀別跟爸爸說。真相呼之欲出,主角卻否認,暴怒歸咎老鴇、雛妓掉包。明知真凶卻遷怒,暗示了主角把女人兩極化的原型:
- 未婚妻既對應他母親,也將做他未來小孩的母親。他不敢接近,深怕暴露骯髒。
- 老鴇、妓女、女傭,是任他傾倒骯髒污穢的垃圾場。
他會把女人兩極化,是因為把自己兩極化:真實自我是骯髒的,假面具是清潔的。
●
主角回憶戰後本城多了很多「解放婦女」在酒館狂歡,可能是指妓女,但他沒有從嫖客觀點表示滿意,卻說非市民所願。然後他讚美市民因為和善聖潔而深受喜愛,暗示「若不聖潔就沒人愛」。這是講幾百萬人口嗎?是講他母親,他自己。
主角對父親的印象是「不犯錯」、「死板」。可知父親完美主義、嚴厲頑固,不接受母親的需求。父親愛母親是有條件的,如果母親不聽話,父親就不愛她,所以母親只能自己想辦法脫困,典當珠寶要主角幫忙保密。主角從中學到,要滿足需求,就不能讓人知道。不然別人會不要你,而你承受不起。
先前主角說他有自己的道德觀:不去團體狂歡或公然姘居,不分享祕密心事,從年輕時就發現會付出代價。那麼,這些禁忌背後的共通原則是什麼?他的道德觀不是不能有性,而是怕人知道他有性需求。他不在乎傷害對方,而是怕被曝光所傷害。
他說自己既醜又靦腆,思想落伍,但不想被看出來,一直偽裝成相反的樣子。讀者看到惡性循環拖住他向下盤旋直入深淵:越自卑,就越偽裝。越偽裝,就越自卑。
母親的祕密是典當珠寶滿足經濟需求,主角的祕密是親密需求。他為了保密而嫖妓,嫖妓又變成祕密要他死守。婚前焦慮說明,解除偽裝對他而言極為恐怖,壓力如山,使他每晚一離開未婚妻就不得不去嫖妓紓壓,婚禮前晚不得不在妓院狂歡,婚禮當天還不得不臨陣脫逃。儘管未婚妻美女全裸挑逗他,但是在他心目中,此刻迎上前,就是敲鑼打鼓叫大家快來看,這個可憐蟲竟敢掏出老二侮辱別人的眼睛。他怎麼敢。他太害怕了。
●
《苦妓回憶錄》開頭引用川端康成《睡美人》開頭:「客棧的女人叮嚀江口老人不要惡作劇,不要把手指伸進熟睡的姑娘的嘴裡,或做類似的事情。」客棧女人是老鴇,讓老人跟全裸熟睡的美少女獨處過夜。因為老人已無法勃起插入,所以老鴇很放心,只說不要惡搞少女就好。但凡是恐怖片開頭誰耳提面命警告主角不要做什麼,讀者就知道結尾他一定做。小說後半段老鴇一句話激怒江口老人,意思也是「老人不舉,所以傷不了女孩們」,江口暴怒,要為老人們復仇,動手違規去摳熟睡少女口腔、扯頭髮、推打、掐脖子,證明自己還是有能力傷害少女。
不舉是真的嗎?是象徵這些人封閉自己,一輩子不敢向人敞開心胸袒露自我。想連結別人,卻發現沒有什麼可以連結。一觸及就會劇痛、暴怒反擊,趕走少數願意幫助他們的人。江口推打少女,也是想叫醒少女,讓少女看見他、知道他的存在。每次老人江口都想等少女睡醒,都被老鴇趕走,勒令他若在外遇見少女、也絕不能相認,堅持不讓少女見到他。這些限制,才是不舉的真面目。
《苦妓回憶錄》主角能與人連結的方式就是遙遙回憶。寫回憶錄,就是寫性事清單,從20歲就記錄性伴侶的名字、年紀和地點,情境和方式。他說「上床紀錄能寫我不為人知的、悲哀的韻事」。他看自己,就是個苦妓,不能不上床,不能決定自己要跟誰上床,也不能跟嫖客談感情。
燃燒最後的戀情,只是引子,勾出這輩子說不清的層層疊疊苦戀、恍恍惚惚鬼影。可以是90歲,也可以是19歲,總之都走不出名為自己的監獄。
盧郁佳
曾任《自由時報》主編、台北之音電台主持人、《Premiere首映》雜誌總編輯、《明日報》主編、《蘋果日報》主編、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現全職寫作。曾獲《聯合報》等文學獎,著有《帽田雪人》、《愛比死更冷》等書,亦參與《字母會》小說創作。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