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昭和奇案活字典.日本法醫第一人的醒世恆言:上野正彥《那些屍體教我的事》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活著的時候沒有被幫助,死了之後還要被視而不見嗎?」
──野木亞紀子,日劇《法醫女王》編劇

在平成元年(1989年)出版《屍體在說話:日本法醫之神帶你看死又看生》,至今熱賣近百萬冊的上野正彥,在其工作的30年間遍歷奇案,曾擔任東京都監察醫務院院長,位居全日本法醫的頂點。解剖屍體超過五千具、相驗屍體更有兩萬具以上。不但是公認的日本法醫第一人,更以退休後的作家、電視學者等權威身分,對法醫學在日本的普及化占據重要的地位。

如2016年推出《希波克拉底的誓言》的知名推理作家中山七里,便在祥傳社專訪中表示過自己寫作這系列法醫小說時,「唯一」參考的鑑識類書籍就是上野正彥的著作。

屍體在說話:日本法醫之神帶你看死又看生

屍體在說話:日本法醫之神帶你看死又看生

希波克拉底的誓言

希波克拉底的誓言

包含日本國鐵戰後五大事故的三河島事故(1962)、全日空60號班機空難(1966)等災難遺體鑑定、又或是「戰後最大綁架事件」吉展事件(1963)、惠庭OL殺人事件(2000)、世田谷一家殺害事件(2000)這些重大犯罪,都有上野正彥在其中參與、貢獻。

那些屍體教我的事:日本首席法醫的處世哲學:從死亡找尋生命的意義──獻給活出未來年輕的你們

那些屍體教我的事:日本首席法醫的處世哲學:從死亡找尋生命的意義──獻給活出未來年輕的你們

甚至,在《那些屍體教我的事》中他還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案例,接受出版社編輯的委託,鑑定漫畫《小拳王》(1968)主角矢吹丈在結局「燃燒殆盡」的名場面,究竟是死了還是仍活著?由於漫畫家千葉徹彌刻意的留白不宣,成為粉絲無解的懸念;上野以醫學觀點指出:「頭很重,如果失去意識會破壞坐姿直接從椅子上跌下來,死後不可能還好好坐在椅子上。」結果,這一段鑑定變成雅虎首頁的熱門新聞,被數百萬人看見並激勵了《小拳王》迷──無論是真實還是虛擬世界,都逃不過他的法眼。

《小拳王》的最後一幕名場面。(圖/《小拳王》封面)


名言是「傾聽死者的聲音」、「必須維護死者的人權」。在第一線活躍,累積了充沛的經驗,記錄昭和各種犯罪、事故的真相與祕辛,宛如「活字典」的上野正彥,除了在節目上進行鑑定、分享法醫學的小知識,也在推理犯罪的戲劇/小說中擔任原案或監修角色,設計出謎團與鑑識破案過程同樣精彩的奇案,開了當今風靡的「法醫職人劇」先河,豐富了日本文創娛樂作品的系譜。

法醫鑑定現場Ⅰ:精心策劃一場火

法醫鑑定現場Ⅰ:精心策劃一場火

如東京電視台製播,在2001年至2011年播出共15集的《法醫.篠宮葉月與屍體說話》一劇,第六集便是出自上野經手的「赤坂殉情事件」。另外,他也與本名「水田靜子」的作家柚原琉璃子合作,推出「法醫鑑定現場」系列小說,故事中洋溢昭和風情的警察與法醫合作辦案的趣味。以系列首作《精心策畫一場火》(2011)為例,便以當時盛行的「燒炭自殺」來設計完全犯罪的手法。又或者上野舉出某個時期毒殺事件頻繁,松本清張小說中時常使用到氰化氫,其實與昔日政府在此類化學物質的管理鬆散,犯人能輕鬆取得有密切關聯。這些反映社會問題的寫實刑案與人性,格外獲得讀者觀眾共鳴。

然而,上野正彥之所以如此受到推崇尊重,仍是他畢生傳達的「生命」、「人權」理念。他在書中多番提及自己受主動搬到北海道無醫村懸壺濟世的父親影響,立定了就讀醫科的志向。選擇成為法醫後,他發現人類的死亡實在有太多表面上無法辨別的內幕,如比想像中還要常發生的「猝死」,若找不到理由,家屬與死者本人,將永遠懷抱著遺憾與疑問度日。因此致力解剖、研究,為死者爭取人權與真相。

正因他有這樣求知的決心毅力,在職涯中面對看似稀鬆平常的泳者溺斃案時,不以同行慣用的「心臟麻痺」解釋為猝死作結,而在細膩的解剖過程中,檢視了一般鑑定時不會刻意觀察的頭蓋骨,找到了埋藏在頭蓋骨中的錐體(岩部)才是肇禍主因。由於是全球性的醫學發現,解決「非自然死亡」診斷的一大突破,也被許多興奮的學者想將此「錐體出血」症狀命名為「上野出血」。無論是專業或業外領域,上野法醫的成就都備受肯定,才能被讚譽為日本法醫的第一人。

曾歷經二戰的殘酷洗禮,上野正彥在2000年代後發現,平成後期大量發生家庭虐待、自殺事件,於是不斷在媒體和著作上請國家重視相關議題。他在《那些屍體教我的事》中指出,因大家族三代同堂的家庭型態改變,導致年輕母親必須一人兼顧育兒與所有家事,逐漸陷入憂鬱狀態,進而產生悲劇。這種昭和中期開始出現的「育兒精神官能症」,需要丈夫與家族甚至地方政府給予更多支援。

他並以實際經驗、調閱數據,提出「自殺老人以三代同堂者居多」,大大顛覆世人刻版印象。身體病痛只是表面的假象,原來看似幸福,卻被家人冷漠無視、甚至慘遭虐待的老人,才造成更嚴重的自殺問題。上野提醒上班族、年輕人勿要漠不關心,這可是大家退休後也會面臨的現實。

遺體訴說的各種人生︰法醫解剖檯上的死亡課題

遺體訴說的各種人生︰法醫解剖檯上的死亡課題

兵庫醫科大學法醫學教授西尾元在2019年推出的遺體訴說的各種人生︰法醫解剖檯上的死亡課題》也從數據提出相同見解:與家人同住但「一個人吃飯」的老人死亡率比「和家人一起吃飯」的老人高了足足1.5倍。他也從工作中發現,每年解剖的屍體至少有三成患有精神疾病。而若單純計算「被殺害」的死者,精神疾病患者也多達四分之一。西尾認為,這些必須照顧精神病患的家庭,得不到政府的援助,更被排斥「異類」的日本社會孤立,而在精疲力竭的照護中產生無數人倫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2019)中的情節,日本也正不斷地發生。法醫從死亡案例發掘為世人忽略的社會現象,發出警示之聲,大大提升了現代法醫學的應用價值。

上野在2013年的雜誌專訪中敲響「自殺是另一種他殺」的警鐘,是高齡90歲的他針對平成時期死亡事件特徵的總結。他說,在昭和時期自殺的孩子並不多,但在太平的平成期間,那些還沒有確定自我、沒有找到志向的孩子接二連三結束生命,是令人心痛與疑惑的。當瞭解許多自殺的孩子是受不了霸凌,且加害者們一副無所謂的態度,讓上野提出「90%的自殺是他殺」的沉痛論述,呼籲教育界重視並消減學校霸凌的現狀。

做為生涯最後的挑戰:《那些屍體教我的事》與《自殺的九成是他殺》(2012),上野在書中以2011年滋賀縣國中生自殺、大阪高中籃球社社長體罰事件,以及311大地震之後搬遷到全國各地卻遭同儕霸凌的福島兒童悲劇為例,自殺的孩子即使留下遺書當作證據,警察的處理方式依舊是直接結案,被遺書點名、指控的加害者並不會遭到任何懲罰。平成時期日本平均每天就有80人自殺,維護自殺者被謀殺卻再無法發聲的人權、更挽救往後其他寶貴的生命,鼓勵孩子體諒與行善觀念,改變現行的罰則風氣,是上野期許社會的必行課題。

因為,解剖並不只是單純為了死者,更是為了活著的人。

 上野正彥作品 

那些屍體教我的事:日本首席法醫的處世哲學:從死亡找尋生命的意義──獻給活出未來年輕的你們

那些屍體教我的事:日本首席法醫的處世哲學:從死亡找尋生命的意義──獻給活出未來年輕的你們

法醫才看得到的人體奧祕(彩繪圖解)(二版)

法醫才看得到的人體奧祕(彩繪圖解)(二版)

我不是這樣死的:離奇屍體再鑑定,法醫現場的犯罪診斷報告書

我不是這樣死的:離奇屍體再鑑定,法醫現場的犯罪診斷報告書

屍體在說話:日本法醫之神帶你看死又看生 (電子書)

屍體在說話:日本法醫之神帶你看死又看生 (電子書)


作者簡介

百萬書評部落客,日韓劇、電影與足球專欄作家,本業為製作超過百本本土推理、奇幻、愛情等類型小說的出版業編輯,並成功售出相關電影、電視劇、遊戲之IP版權。興趣是日本文化的深度觀察。

 延伸閱讀 

犯罪手法系列4-法醫人類學:聽!骨頭在說話,美國傳奇法醫人類學家梅普斯自傳暨案例集,直擊魔鬼潛伏的淵藪

犯罪手法系列4-法醫人類學:聽!骨頭在說話,美國傳奇法醫人類學家梅普斯自傳暨案例集,直擊魔鬼潛伏的淵藪

停屍間的死亡人生:40年法醫生涯、9000份驗屍報告和9件被鑑識科學翻轉的謀殺、冤罪與歷史懸案

停屍間的死亡人生:40年法醫生涯、9000份驗屍報告和9件被鑑識科學翻轉的謀殺、冤罪與歷史懸案

D. P. 萊爾「鑑識問答系列:561道懸疑、逼真的謀殺手法」╳「法醫科學全方位指南」+「毒物研究室」【博客來獨家】

D. P. 萊爾「鑑識問答系列:561道懸疑、逼真的謀殺手法」╳「法醫科學全方位指南」+「毒物研究室」【博客來獨家】

犯罪手法系列3-法醫昆蟲學:案發現場的蠅蛆、蒼蠅與甲蟲……沉默的目擊者如何成為破案證據

犯罪手法系列3-法醫昆蟲學:案發現場的蠅蛆、蒼蠅與甲蟲……沉默的目擊者如何成為破案證據

屍體證據:日本法醫揭開解剖台上孤獨、貧窮、衰老與不平等的死亡真相

屍體證據:日本法醫揭開解剖台上孤獨、貧窮、衰老與不平等的死亡真相

告訴我,你是怎麼死的

告訴我,你是怎麼死的

驗屍官傳奇:讓屍體說話,四十年與殘酷凶手的智力對決

驗屍官傳奇:讓屍體說話,四十年與殘酷凶手的智力對決

解開死亡謎團的206塊拼圖:搜尋骸骨中的致命線索,英國爵士勳章級法醫人類學家在解剖室、災區與戰地的工作紀實與生死沉思

解開死亡謎團的206塊拼圖:搜尋骸骨中的致命線索,英國爵士勳章級法醫人類學家在解剖室、災區與戰地的工作紀實與生死沉思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二二八專題│因為不想忘記,我們用不同的方式訴說

距今76年前的二二八事件,與隨之而來的恐怖時期,許多當年被掩蓋的故事一一被出版傳播,成為人人可見的著作。有從歷史角度探討、用攝影方式記錄,或用漫畫娓娓道來,不同的媒介帶我們重回深入那個年代。

137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