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醫學的藝術被人愛戴,我們就會看到人性的愛。」
──希波克拉底(西方醫學之父)
從美國長達16季的《CSI犯罪現場》、到邁入第19季的長青日劇《法醫女神探》,甚至是獲得國際級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加持演出的台劇《鑑識英雄II:正義之戰》……伴隨一部部膾炙人口的戲劇作品,「鑑識劇」不但成為懸疑、刑偵劇的一個重要分支,「鑑識科學」(forensic science)更默默地在全球成為娛樂化的顯學,相關書籍近五年來也在國內出版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作者、讀者一個比一個還要專業。
仔細檢視這些名劇、專書,基本上鑑識團隊都屬於政府出資運作的官方組織,他們領取人民稅金,工作項目就是協助警方進行調查。但《絕地追凶》這一批主角,乍聽下有點驚悚又有些詼諧的「埋豬人」──國際死亡調查組織(NecroSearch International Inc.),是由一群科學家與犯罪學家在1988年組成。他們沒有辦案經驗、甚至缺乏器材在內的任何資源,最初他們僅能依靠自費與熱情在現場奔走,更被警方當成一群「手持高科技物品、且接受了過度教育的靈媒」,遭遇令人沮喪的阻力與失敗。這樣一個非營利民間團體,遇過哪些困難、而他們又如何秉持信念以及善用每一位成員的學術專業,來找尋出關鍵的被害者屍首,便成為本書知識性豐富且人性情感充沛的作品內涵。
書中鉅細靡遺地從鑑識科學的起源開始介紹,令我們震驚的是,即便早在19世紀便進入科學時代,但這些學問與警界的連結卻是慢得離譜,更糟糕的是民智未開,一般人不願意相信這些還不理解的知識,法庭上的被告律師、陪審團,負責偵辦的檢察官與警察都成為事實的阻礙者。在許多學者持續努力下,尤其是找出「世紀犯罪」飛行員林白之子綁架撕票案真兇的「木材解剖學」,才漸漸改變世人觀感,讓鑑識科學在1980年代起飛躍性成長。
但除了FBI以外,地方警察仍未建立起相應的團隊。從1970年代開始,美國每年超過一萬五千件凶殺案只有66%能夠被警方偵破、另外還有幾千人失蹤,這些「被消失」的受害者屍體被埋藏在荒郊野外,只要沒有屍體做為證據,無論檢警雙方多麼肯定受害者已死、嫌犯是誰,上法庭打官司時就幾乎得以敗訴收場──這就是正義最缺少的關鍵技術:如何縮減藏屍處的範圍、找出死者被埋在山上或海裡的屍體,為他們伸冤
林白之子綁架撕票案當時的尋人海報。(圖/wiki)
在古典推理小說中,名偵探將嫌疑人們集中一堂,指出真兇身分、破解眼花撩亂的犯罪詭計後,故事即告一段落。但現實中的謀殺卻必須歷經更複雜的程序,讓兇手逃過法律制裁的「完全犯罪」並沒有那麼困難。基於「一罪不二罰」的規章,檢警必須在最完善的準備之下才能起訴罪犯,不然證據不足就會讓嫌犯永遠不需付出代價。在欠缺尋屍技術的時代,無數謀殺案確信了兇手,卻只能拿他們沒轍。直至故事中這幾位啟發自福爾摩斯演繹法的犯罪學家、執法人員與科學家所實行的「埋豬計畫」實驗,終在20世紀為「尋找屍體」踏出了重要的一步。
未成氣候的埋豬人們很快就遇到美國最惡名昭彰殺人魔泰德.邦迪的手下亡魂,他們最終沒有辦法尋獲屍體,但從執法人員口中了解到,這些頭腦聰明、外表風度翩翩、內心卻充斥強暴與謀殺的精神變態與反社會人格者,會是最可怕的敵人。未來或許必須倚靠這項技術,才有辦法盡早阻止這些怪物。1991年6月,逐漸建立起實績的國際死亡調查組織正式成立。他們決議不為公權力背書,只追求唯一的真相。同年10月,他們接受委託,挑戰16年前的懸案,搜索消失在科羅拉多州深山,曾出動數百位搜索隊、專業獵人也找不著的蜜雪兒(Michele Wallace),正式展開這一段與變態犯罪者對抗的無盡漫長旅程。
《絕地追凶》作者Steve Jackson,同時也是國際死亡調查組織成員(圖/作者twitter )
《絕地追凶》收錄國際死亡調查組織踏遍雪山、森林、密蘇里河與被水泥封死的後院尋屍、甚至遠赴俄國鑑定「真假公主」安娜塔西亞的遺骨等五大懸案。每案奇峰突出,辦案過程的艱苦歷歷在目(如臉部貼著地面爬行的徒步掃蕩搜索後仍然徒勞無功)。記者兼作家,同為組織成員的作者史蒂夫.傑克森(Steve Jackson)在成功刻劃這些真實人物的面貌,地球物理學家達文波特、犯罪學家史旺柏格、人類學家法蘭西、尋血獵犬訓狗師尼爾森……等,每位成員的背景、經歷、信念在生動的描述下,讓讀者也對他們產生信任與感情,因而在他們找到珍貴線索時也感同身受地感動。
他們也不斷在書中強調、感謝那些放下身段,前來委託他們協助的警探們。若沒有這些警探事前做足充分調查、縮小搜查的範圍,以及秉持絕不放棄的精神,這些懸置多年的「冷案」不會有重見天日的可能。呼籲警探為自己的工作付出心力,絕對有更大的機會得到回報。
此外,這些科學家也在書中宣導重要觀念:「永遠不要過分吹噓科技的能力。」達文波特的名言是:「沒有單一技術能夠告訴你屍體的確切位置,但我們可以告訴你到哪些地方找。」他們許多次的失敗來自對科學的自信,但成功的案例總是仰仗科學、人類與獵犬的通力合作。實際上根據報導,《CSI犯罪現場》中有約40%的科學技術是「不存在的」,而且劇中忽視這些鑑識結果的不確定性元素,因而也讓許多民眾產生「科學萬能」的錯覺,甚至在配合調查時產生干擾辦案的遺族。《絕地追凶》出版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嘗試分享正確的觀念。
國際死亡調查組織官網列出了他們尋找線索的各種方法。(圖/國際死亡調查組織官網)
在虛構的犯罪小說中,主角時常是那些冷血殺手、或與他們對抗的冷硬派警探。但《絕地追凶》中,每一章節的主角卻設定在那些受害者們。她們有自己的人生,或許不是完人,卻也不該毫無道理地犧牲在男性、國家暴力下,整個人的存在就此被抹滅。失蹤人口是最折磨被害者家屬的一種犯罪。所謂「生要見人,死要見屍」,唯有讓死者的屍骨入土為安,才是讓家屬與死者能夠完成告別與安息的重要儀式,而這也是國際死亡調查組織不應被遺忘的偉大成就,他們讓深愛被害者的人、以及不願世人遺忘被害者的警探們就此平靜,讓她們可以從荒山野嶺中回家、回到親人的懷抱中。值得我們尊敬的不僅是這群科學家的技術與知識,更是他們閃耀的人性光輝!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