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我們這一輩人,要如地毯式轟炸那樣去推廣臺灣美術。」──專訪潘家欣《藝術家的一日廚房》

  • 字級



臺灣島上曾有過一段藝術盛世。在日本時代的50年間,因為殖民國日本的統治,臺灣意外搭上現代化的列車,也影響了島內的藝術教育與發展,在極短時間內,出現了大量的優秀藝術家,風格殊異,各有風華。1927年起,臺展」(臺灣美術展覽會)開幕,此後年年都有美術展覽,一般民眾也都共襄盛舉。而將這段藝術發展形容為「離奇」的美術老師、藝術家詩人潘家欣,近年投入日本時代的臺灣藝術研究與撰寫,歷時三年完成了《藝術家的一日廚房》一書。

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

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

書中介紹26位日本時代臺籍美術家和師輩日籍畫家的生平,如石川欽一郎廖繼春陳澄波郭雪湖李梅樹等,及戰後來台的黃榮燦陳庭詩。不僅深入剖析每位藝術家的創作風格與歷史定位,更描繪出當時藝壇的時代風韻。特別的是,有別於一般藝術史普及讀物,潘家欣還帶入創意,在每位藝術家的介紹文章後附上一道台菜菜譜做為映照,以回應並致敬藝術家們的燦爛作品。

回憶寫作契機,初始是接受SOSreader(現更名為方格子)的專欄邀約,潘家欣試著把可能令人打哈欠的時代背景和藝術家生平,用輕鬆有哏的筆調進行寫作,再加上菜譜,推出了跨領域專欄「藝術家的一日廚房」。

寫下這些文章,原本是希望能應用在美術教學現場,她觀察到,「臺灣的美術教育過於強調術科,導致不擅長畫圖的學生只能想辦法混過去。為什麼我們要浪費大家的青春呢?」於是,她會在課堂上介紹臺灣藝術家的故事,不僅學生的反應熱絡,也有民間自學團體以她的專欄內容進行教學,「他們會帶孩子先認識一位藝術家,然後就照著食譜做一道菜。我才意識到,原來這樣的跨界,可以帶出更多元的學習空間。」


那麼,菜譜怎麼選取的呢?與藝術家關聯何在?「大致上從藝術家生平和作品出發,或透過家屬提供的故事。」潘家欣解釋,「例如原本搭配畫家廖繼春的菜譜是櫻花蝦蛋炒飯,後來因家屬提及廖繼春的肺不好,妻子林瓊仙秉持吃肺補肺的想法,就經常料理『酸菜炒豬肺』這道菜,於是我就換了菜單。」這是一道需要費時清理生豬肺的料理,也藉此帶出廖繼春的故事,展現這對夫妻的深厚情感。「也許一開始這樣的轉譯會讓人覺得不倫不類,但如果可以用另一個領域來理解美術家也很有趣啊。其實達利也做過一本瘋狂食譜《卡拉的晚宴》Les Diners de Gala,是一本很詭異的超現實食譜。」潘家欣慢慢發現,藝術搭配食譜的寫作迴響還不錯,在網路專欄階段便獲好評。

或許是長年在教學前線累積了豐厚的實戰經驗,潘家欣筆下的藝術家故事活靈活現,她先在文章標題為藝術家們立下清晰的評價,例如,李石樵是「不懈的長跑者」(作畫超勤奮)、廖繼春為「一代宗師」(培育美術人才)、黃榮燦則「運筆如刀」(以木刻版畫聞名)……。普及寫作並非易事,除了寫到精髓還要有哏,下筆前,她先在圖書館搜尋資料,藝術家輪廓逐漸浮現後,開始思考文章切入角度,點出藝術家的特色和代表作。她以李石樵為例,「李石樵的作畫主題關注社會脈動,每幅都具有時代指標性。比如他著名的〈市場口〉,呈現出國民政府來台後新舊文化的撞擊,畫面張力十分強烈,他用『海派女子』與『飢餓黑狗』的對比,描繪當時臺灣經濟榮衰的現場,也多少批判了當權政府,這是藝術家對臺灣未來命運的提問。

李石樵的《市場口》。〈市場口〉,1945 ;油彩、畫布,149 × 148 cm。李石樵美術館藏。
讀者可於新北市藝文中心「李石樵紀念特展」觀賞此畫作(展期至2019-08-18)。


章節安排上,為了閱讀節奏,設計了楔子、中場與後記,除了藝術家故事,也帶入幾個至今仍影響我們如何理解「藝術」的重要美術史概念,例如「正統國畫之爭」,終戰後,日本政府主導的「臺展」當然停辦,國民政府來台後接續舉辦「省展」,但改了展部的名稱,將西洋畫部改為「西畫部」,東洋畫部改為「國畫部」……結果問題來了,國畫部裡的「國」是哪一國呢?在這段何謂正統國畫,哪種媒材為國家所承認的鬥爭中,「水墨」漸漸成了主流。於是現在提到國畫,我們腦中浮現的就是黑白山水。

而文字風格上,考量到美術史這個主題可能對一般人有距離感,潘家欣用較為活潑的筆法來表現,「我喜歡相聲、脫口秀等表演藝術,所以把文章視為『段子』來經營,盡量讓讀者感受到笑點或層遞性。」比如,她這麼形容陳澄波:

做人可以中立,構圖不能中分,這道理,讀到美術研究所的陳澄波當然知道,所以啊……他是故意的。故意違反規則、挑戰傳統繪畫方式,想試試看會產生什麼新的可能?這種挑釁的態度,我認為這正是〈夏日街景〉入選帝展的理由。

亂畫潘家欣說,〈夏日街景〉雖大膽採用中分構圖,卻利用左方小範圍樹蔭,來「對比」右側大面積地面反光,使畫面產生協調的動感。左右樹籬的位置差異、橢圓造型,讓畫面水平動線有和緩的起伏。所以不要再說他亂畫了啦。(1927 ;油彩、畫布,79×98cm;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儘管輕鬆,考據卻不馬虎,書進入編輯階段,一方面努力查證書中提及的年代,也邀請美術史學者蕭瓊瑞協助審定,提供關於史實與作品選介的建議。潘家欣特別提到,「蕭老師認為陳德旺的經典作品應該是『淡水』系列,尤其是對風景與形色的探索。透過老師的建議,讓這本書觸及歷史詮釋的部分,有了更豐富的觀點和面向。」


除了好入口的故事,書中的大量圖版亦搭配得相得益彰。可想而知,要取得上百張畫作的圖像授權,絕對是一大考驗。編輯們必須先確認作品的所在位置,向藝術家後代取得使用授權後,再向海內外的蒐藏館方調大圖檔。要聯繫的人數之多,過程之繁瑣,責編沈依靜卻也默默感受到了似有神助,「過程中真是感覺藝術家們冥冥相助,每當一條線斷了、快放棄了,就又會出現一個關鍵的新訊息……」讓沈依靜印象最深的,是尋找陳德旺家屬的經過,「我先是查到三重區公所的地方報做過報導,就打去區公所問那位記者的聯絡方式,再透過記者幫忙聯繫,終於找到陳德旺的兒子……最後才順利拿到圖片授權……」

內頁《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內頁收錄了130幅原作。


潘家欣笑說,《藝術家的一日廚房》雖歷經艱辛,一路上卻獲得許多美好的緣分。對她而言,這本書的意義在於拋磚引玉,目前,書市已有許多專門領域的普及寫作,如科學、歷史、哲學等,臺灣美術也應要急起直追。如她在書序中提及:「我們這一輩人,應該要如地毯式轟炸那樣去推廣臺灣美術。」相較於學界已有許多品質優秀的研究,坊間更應該大量生產普及性讀物,「希望有更多作者投入這一塊的寫作,讓臺灣近代最重要的藝術影像,深入大家的記憶地圖,讓故事鮮豔的活下去吧,一代又一代。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地方創生到底是什麼?日本經驗可以複製到台灣嗎?

    2019年風風火火的「地方創生元年」剛剛落幕,但認識自己的家,把地方的美麗傳達出去,並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從透過地方刊物聯結城鄉的文化與食物,成功促進消費與發展的日本經驗,到實際設計深度旅行引導旅人體驗地方的台灣經驗,五篇文章帶我們理解日本、台灣關於「地方創生」的各種方法,以及在地風土的無限魅力。

    3617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地方創生到底是什麼?日本經驗可以複製到台灣嗎?

2019年風風火火的「地方創生元年」剛剛落幕,但認識自己的家,把地方的美麗傳達出去,並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從透過地方刊物聯結城鄉的文化與食物,成功促進消費與發展的日本經驗,到實際設計深度旅行引導旅人體驗地方的台灣經驗,五篇文章帶我們理解日本、台灣關於「地方創生」的各種方法,以及在地風土的無限魅力。

361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