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路徑列表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S
白色恐怖相關文章 Related Stories (71則)
-
作家專業書評 蔣亞妮:誰是住在裡面(的裡面)的人?讀朱嘉漢《裡面的裡面》
作者:蔣亞妮 /2020-06-22 瀏覽次數(6720)
朱嘉漢善於以小說再生小說,這在《禮物》裡我們就知道了。在《裡面的裡面》,他寫出被後代描寫與虛構的「阿信」,躲避於藏身的閣樓時,推開小小天窗,竟開始與書寫他的人對話:「那位書寫者...
-
作家專業書評 民主英雄代代輩出,為何攏半途來犧牲?──讀馬奎斯《沒有人寫信給上校》
作者:盧郁佳 /2020-04-17 瀏覽次數(8097)
全書探討的隱藏命題是:為何殖民地獨立後仍難以擺脫獨裁宿命?為何政黨輪替後,民主化還是遙遙無期?「沒有人寫信給上校」這句話在台灣的意義是:解嚴三十多年了,為何居住正義、租稅正義、...
-
作家專業書評 蔣經國的民主妥協,是不得不然的選擇?──讀吳乃德《台灣最好的時刻》
作者:萬金油 /2020-03-19 瀏覽次數(10335)
去年總統大選前夕,家裡念小學的姪子在網路上看韓國瑜的惡搞影片,脾氣一向溫和,總是放縱孫子打電動、看電視的阿公突然大怒斥責。另一個朋友的父親是大學教授,是大家眼中的好父親、好老師...
-
作家專業書評 「她說:噓……」一再被打斷的台灣搖滾樂發展史:讀熊一蘋《我們的搖滾樂》
作者:林易澄 /2020-03-11 瀏覽次數(11737)
這是一本「讀」起來很有意思、儘管「聽」起來並不那麼精彩的書。或許,這也是這本書與那個時代的聲音最為特別的地方。 我們的搖滾樂 《我們的搖滾樂》不像書架上那些關於搖滾樂與搖滾樂...
-
新手上路 臺語童星的逆襲!為何臺語片在我們的集體記憶完全消失?──專訪蘇致亨《毋甘願的電影史》
採訪:蔡雨辰 攝影:陳佩芸 /2020-03-02 瀏覽次數(32644)
你看過臺語片嗎? 曾經,臺灣每年平均上映上百部臺語片,是世界第三大劇情片生產國,僅次於日本和印度;曾經,在龜山與鶯歌的交接處,有一座占地十餘甲的片廠,規模浩大,是亞洲第三大製片...
-
\ 本月大人物 / 斷掉的語言用舌頭補起來,斷掉的文化她用漫畫補回來──專訪漫畫家林莉菁
作者:陳怡靜 攝影:陳佩芸 /2020-02-26 瀏覽次數(18142)
《Fudafudak閃閃發亮之地:Formosa環保小農奮鬥記》新書座談會就要開始了,旅法漫畫家林莉菁拿起麥克風,清了清喉嚨:「逐家好,我是林莉菁,遮是我ê新冊。」這是她一貫的開場白,全台...
-
博客來選書 【編輯說書|莊瑞琳】在虛空中掘墓──關於「臺灣白色恐怖小說」的編選與如何閱讀《讓過去成為此刻》
作者:莊瑞琳 /2020-02-04 瀏覽次數(16329)
有一種經驗,發生時沒人知道那是什麼,之後因長期不允許談論,使歷史記憶顯得模糊、破碎,繼續壓抑或者否認、遺忘,在更往後,有了談論的契機,卻往往陷入追溯的困難,以及與當代經驗的糾葛...
-
這本書很有事 這本關於台北萬華的雜誌,拿下了2019年度最佳獨立雜誌!跟著來自柏林的《漫遊者》(Flaneur)漫遊康定路、萬大路
作者:郭光宇 /2019-12-27 瀏覽次數(22572)
2013年創刊的獨立雜誌《漫遊者》來自德國柏林,每期只聚焦於一條街,以零碎而游擊的觀點看地,看人,看世界。編輯團隊會到當地蹲點一段時間,一邊漫遊踏查,一邊尋覓當地的藝術家和作家當撰...
-
作家專業書評 被遺忘等於不存在──讀陳雪《無父之城》
作者:蔣亞妮 /2019-11-15 瀏覽次數(8040)
在文學與電影裡,三似乎是一個魔幻數字,「三部曲」的概念遍及文學史與電影史。於是,我們看到從巴金、李喬、吳濁流、施淑青到兩個托爾,甚至李安、王家衛都曾燃心焚志的處理與面對他們必得...
-
作家專業書評 羅毓嘉 / 六四關台灣什麼事?──讀《重返天安門》
作者:羅毓嘉 /2019-05-28 瀏覽次數(11689)
「歷史事實不應該被挾持,服從與共犯的界線已經變得微乎其微。」──林慕蓮,《重返天安門》 六四天安門今年滿30年了。第一次接觸六四,是某期《小牛頓》月刊最後面的一篇小說。大抵是為了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