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偵探社
【推理入門】誰說推理遇上社會議題就GG了?
作者:翁裕庭 / 2016-12-22 瀏覽次數(4662)
眾所皆知,推理小說從「解謎」起家,逐漸加入寫實色彩,然後開始關注重大社會議題。發展到這個階段,誰還能說推理小說只是一場遊戲?尤其是近代的作品,「謀殺」總是涉及人性糾葛,而這些糾葛又牽扯到社會的運作與其背後的利害衝突。某種程度上,作家在謀殺詭計之中探討社會議題,手上之筆有如解剖刀,狠狠劃開命案表象下的醜陋與詬病。他們雖是作家,下筆或許帶些詩意,但本質上做的是醫生的工作,意圖直指社會的病灶何在。
可是,解謎色彩變淡的小說會好看嗎?
最早的例子,應該可以回溯到1965年的《惡夜追緝令》(In the Heat of the Night),作者是約翰.波爾(John Ball),故事背景是在60年代的密西西比州一個小鎮,導火線是一名白人企業家橫屍街頭,當地警察在車站碰上一個外地人,二話不說立馬將他逮捕歸案,原因只在於他是個黑人。
講到這裡,相信大家都明白這本書探討的是「黑白種族衝突」。即便在21世紀的今天,白人歧視黑人的現象仍屢見不鮮,更甭提60年代更為嚴重,那時候黑人要坐公車,恐怕只能坐在最後幾排。在這樣的有色眼光下,難怪來自北方費城的黑人刑警一到南方小鎮,就被當成罪犯抓起來。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名黑人刑警被迫與當地白人警長合作辦案,過程中感受到更多對於黑人的差別待遇與種族歧視。
美國是個大熔爐,除了黑人以外,還有許多從外地移民過來的種族,譬如猶太裔、義大利裔和亞裔,這些人懷抱著美國夢前來掏金,想當然耳,有些人並非透過正常管道入境,而是冒著風險偷渡闖關,於是形成治安上的一大問題。泰絲.格里森(Tess Gerritsen)2005年的《漂離的伊甸》,以小說形式揭露這個非法移民的黑幕:故事敘述俄羅斯女孩偷渡美國,自以為來到伊甸園,未料被人口販子逼良為娼,成為肉票或無牌妓女。雖然作者給了一個英雄式的完美結局,但真正的情形就像英文書名所示,絕大多數的偷渡女都墜入地獄般的深淵,最後在「用過即丟」的非人道對待下無聲無息地消失,變成一具具無名女屍。而這樣的慘狀,每一天都在全球各地的資本主義國家上演。
資本主義造成的問題,最嚴重的應該是貧富不均。一旦窮者恆窮、富者恆富,階級對立將無可避免,甚至兩性關係的偏差和社福制度的失衡都會一一浮現。深入探討這些社會議題的近代作品,以史提格.拉森(Stieg Larsson)的《龍紋身的女孩》最為出色。故事中的男主角記者以小搏大,企圖揭發企業家醜聞卻淪為被告;女主角身為超級駭客,卻慘遭監護人性侵。這兩隻小蝦米組成的拍檔,接受委託要解開某一豪門貴族40年前的祕辛,其中更涉及一大禁忌話題:納粹。他們能否各個擊破眼前的障礙,並破解層層謎團?這是本可以看門道、也足以看熱鬧的傑作。
提到社會議題,自然不可錯過有社會派小說的日本推理。松本清張的作品就甭提了,每一本都是意有所指、擲地有聲。有「松本清張的女兒」之稱的宮部美幸也不遑多讓,她的作品《火車》雖早在1993年發表,卻已經預言了信用卡所養成的消費習慣,將為人們的生活形成始料未及的顛覆與荼毒。正如小說中的失蹤女子,為何出於自願要徹底抹滅自己的存在?這是個值得現代人深思反省的問題。
在日本推理作家當中,有好幾位大將都對死刑的議題深感興趣。最為國人所知的島田莊司便是其中之一。還有一位拿過亂步賞的高野和明,也以《十三階梯》探討了「正義」與「罪愆」的對應關係。故事中的主角想把十三級階梯上的死刑犯救下來,難道死刑不會造成冤獄?處以死刑真的可以和伸張正義畫上等號?死刑究竟該不該廢除?這些大哉問雖然嚴肅,但以小說的形式呈現,的確較為容易進行辯證,也適合讀者自行探索。
另一個需要大家正視的現象,是在少子化的情況下,許多國家正邁向高齡化的社會,首當其衝的便是老人的照護問題。除非經濟狀況許可,其實蠻多人為了照顧年老雙親而疲於奔命,甚至自己也陷入泥沼,而且在惡性循環下越陷越深,結果被迫採取最激烈的手段……葉真中顯寫了這本《失控的照護》,呈現了日常生活中如履薄冰的困境。或許上述這些作品都讀來沉重,難以得到指著某人鼻頭大喊「你就是兇手!」的暢快感,然而小說家用講故事的方式讓我們反芻這些問題,也算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吧。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