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偵探社
【推理入門】「厚重」才是關鍵,閱讀大部頭小說的暢快淋漓
作者:譚光磊 / 2016-01-21 瀏覽次數(5271)
過去我讀的奇幻小說比較多,動輒史詩大系,一本書七八百頁是家常便飯。後來開始從事版權代理工作,犯罪推理小說讀得多了,發現最大的差異就是故事本本獨立,而且篇幅精簡得多,原文書三百來頁是標準長度。若是寫到四百多頁,已足以稱之為「大部頭」。
所以,當我讀到五百頁的《神秘森林》,除了折服於她的好文筆和惆悵的故事,還有一種久違的熟悉感。是的,那就是閱讀大部頭小說的趣味。
此後法蘭琪佳作不斷,皇冠也悉數在台推出中譯本,而厚重的篇幅、立體的人物和哀傷的氛圍,則一直是她的「註冊商標」。中國大陸的出版社封她為「悲情懸疑天后」,算是非常精準的定位。這樣的特色,在她的第五本作品《我知道誰殺了他》中特別明顯,因為法蘭琪只寫了一天內發生的事,從主角早上收到字條到晚上破案,足足用了三十萬字。
當然,小說是雙線進行,真正寫當天探案的只有一半篇幅,另一半則以倒敘的方式追溯一年前兇案的來龍去脈,但即便如此,要讓讀者看得津津有味,又不顯得囉唆,還是極度考驗功力。國外有書評認為《我知道誰殺了他》可以精簡一些,但也正是因為這本書篇幅夠長,法蘭琪才能從容不迫地描寫八個性格各異的女學生,帶領讀者逐步揭開悲劇的真相。
這本書的另一個趣味,在於角色的「隔代穿越」。讀過法蘭琪作品的人都知道,她有個「主角免洗」的習慣,每本書的主角都不同,而且往往由前作的配角出來擔綱。《我知道誰殺了他》的敘事者就是前前作《神秘回聲》的小配角史蒂芬,當年還是個菜鳥巡警,陰錯陽差承辦了臥底組警探老大法蘭克的家族懸案,因此升官進了……懸案組。人家滿腔熱血只想進重案組,好不容易逮著機會,誰知來舉報的「線民」竟是法蘭克的女兒荷莉。
是的,距離《神秘回聲》的故事已經六年,當初的小女生,如今是貴族寄宿學校的高中生,由於發現匿名布告欄上的「我知道誰殺了他」字條,她也被捲進這場謀殺調查。女兒落難,老爸豈有不救之理?於是史蒂芬和法蘭克上演了一場「師徒對決」,只是這回徒弟是承辦警探,師父的身分卻是「家長」。前作配角登場,在法蘭琪的筆下並非首例,不過「第二代」擔綱主演,這還是頭一遭,也的確讓長期追隨她的忠實讀者有了額外的閱讀獎賞。
講到「隔代」,我不禁想起前陣子讀的另一部作品,日本作家佐佐木讓榮獲2008年「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第一名的《警官的血》。此書同樣篇幅浩繁,以日本戰後五十年的背景,講述了安藤一家三代擔任日本警察的故事。第一代的清二以地方駐警死於神秘火場,被上級認為擅離職守,家人拿不到撫卹金,還背負了莫名的恥辱。清二的兒子和孫子因緣際會都成為警察,兒子民雄以臥底身分去查緝激進左翼團體,但更在意的是解開父親死亡之謎,可惜仍未竟全功。孫子和也違反了所有長輩的期望,也成為警察,結果卻奉上級之命調查同袍的貪腐行為,那正是所有警察最痛恨的「抓耙仔」行徑。
三代警察,三個截然不同的推理故事,藉由家族血緣串連起來,在追索父親死亡謎團的同時,也探尋「警察」身分的意義。這樣的結構,可能更接近陳浩基的《13.67》,透過關振鐸警探經手的六個案件,反映香港過去半個世紀的變遷。不過《13.67》每篇故事的獨立性更強,皆可視為完整的中篇,只是首尾銜接又賦予了厚重的歷史層次。
是的,或許「厚重」才是這三本推理小說共同的關鍵詞。在解謎的標準篇幅之外,作家需要更多的揮灑空間,不論是營造渾厚的歷史格局,還是雕琢幽微的內心世界,而厚重的篇幅也能帶給讀者格外暢快淋漓的閱讀享受呢。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