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於是,我這樣觀看

【男子漢的理想生活】攝影師陳敏佳:大自然讓我知道,我可以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

  • 字級


文字=何曼瑄 攝影=李盈霞、陳敏佳


「你以後真的會住在這裡嗎?」  

「那要看你對『住』的定義是什麼。」


男子漢的生活提案.提案人
陳敏佳

文化大學廣告學系畢業,平面、動態攝影師。自2005年至今擔任視丘攝影藝術學院講師。曾任《Shopping Design》《小日子》雜誌攝影指導;以及《GQ》《美麗佳人》《誠品好讀》、田中央設計群約攝影。2013與2015年臺北城市設計展影像作者。曾出版《屋頂上》攝影文集。屋頂上攝影紀錄:www.facebook.com/taiwanrooftop



我看著眼前建造到一半、被陳敏佳稱為「工寮」的木屋,想知道這個過去十幾年住在台北市中心的攝影工作室裡,工作充斥著知名人士和品牌廣告的攝影師,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決定要朝著如此「自然」的生活方式邁進的?又是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走到現在這一步的?原本那滿屋子的攝影器材和電腦設備,滿櫃的書和CD,他打算放到哪裡去呢?以後這裡會有WIFI嗎?

「說是工寮,因為它現在真的是工寮啊。」當原本在台北的租屋因故無法續租,陳敏佳趁機重新審視了自己的生活需求,落腳在距離市區50分鐘車程的北海岸,被朋友們戲稱為「無敵海景第一排新北漢普頓」的9坪小公寓,其實才是陳敏佳在建造木屋期間的住所。因為空間變小了,心力又投入木屋建造工程中,朝著「半山居生活」的方向前進,陳敏佳趁機重整了自己的物品,將那些為了「紀念」或是「也許有一天會用到」的物品一一刪去之後,現在已經連捨棄過哪些東西都不記得了。 


蓋房教科書:圖解木構造

但是書和音樂,依舊是生活必需品。大學讀廣告的陳敏佳受到當時的老師詹宏志影響很大,在閱讀上是一位雜食者,喜歡講述讀書方法論的讀本,實際瀏覽他的書架,除了攝影相關書籍之外,料理、建築、歷史、漫畫,不分類地排列著,當然也少不了他熱衷的野外求生、登山主題日文雜誌,而包包裡居然隨身放著瑞典品牌Fjallraven小狐狸原廠型錄,此外我們在「工寮」現場發現了一本「蓋房子教科書」:《圖解木構造》,顯然是他自己蓋木屋的武林祕笈。

聊回木屋,陳敏佳提到,無論是311大地震之後伊東豊雄等日本建築師,以及台灣建築師謝英俊921之後在南投魚池鄉協助重建時,提出的想法都有著一致的觀點:人應該要使用在地的建材,由居住者自己參與,建構真正符合地方文化風土、以及居住者需求的屋子,而不是由建築師主導,建構外觀裝潢華麗或是高聳入天的標的物。當陳敏佳開始思考自己與居住空間的關係,蓋木屋的計畫就不可遏止地展開了。

但是顯然台灣有這樣想法的人不夠多,尚無法支撐完整的自建產業鏈,單單尋找可用的建材就得花費一番功夫。身邊無人有自建木屋的經驗,輾轉透過蘑菇的張嘉行介紹找到現在配合的鐵工楊先生,替小屋架設了鋼骨,然後透過楊先生介紹的板模師傅取得製作板模的杉木,再土法煉鋼,一邊翻書學工法,一邊和學細木工的朋友摸索著將木材沿著鋼架建構。

 

就這樣自己蓋起房子來,真的沒問題嗎?「我寧可用非常基本,但我一定能取得的材料,也許需要每十年重新翻修一次,但那樣的花費遠不及需要花二三十年還的一兩千萬房貸,而且不用住在別人根據不對的需求打造的屋子裡。」沒有多年戶外活動經驗的人,也許真的很難一下子就像陳敏佳一樣選擇建構自己的屋子,但也許可以試著從重新思考自己與居住空間的關係開始,無論是透過斷捨離的處置、重新規畫收納空間,或是在有裝修機會的時候多花一點時間思考,什麼是自己真正的需求。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陳敏佳認為,對居住的定義其實根據的是每個人對生活的態度,他實際上已經設想了建成之後各種使用這個空間的方式,並根據那些需求去打造出一個能符合多用途與彈性的空間。例如這個下午搭建在屋外的鋼鐵鷹架,其實是依據一個窄單人床的寬度訂做的上下舖骨架,在小屋建成後,只要將邊角卡榫處固定,便成了屋裡的上下床;而當小屋經過環境和時間考驗後有了增補修建的需求時,再把屋內的床鋪重組成為鷹架支撐維修工程。陳敏佳並不以單一、永久的居所來思考這個小屋,而是直接去思考能在這個空間中進行什麼樣的生活樣貌。

陳敏佳面對建築時取之於在地的態度也展露在他的飲食習慣上。「我傾向將每日必須的飲食過程娛樂化,無論是為了烹煮一條小魚而研發出的現做竹筒野炊,或純粹是騎上單車到離產地更近的地方買食。」這天從退休船長轉職的公寓管理員那裡取得了五隻新鮮的馬頭魚,陳敏佳隨即在小屋外的營地升起火來,並砍下小路旁深綠色的長枝竹,鋸成一段段後,一邊用折疊刀削成長長的竹籤,穿過馬頭魚,另一頭斜切後插入爐火旁的焦土中,讓中心的爐火慢慢將魚烤熟。

 

其實也不是故意要在小屋外野炊,只是在做工時需要快速果腹,直接起營火煮在地食材,偶而想換換口味時才偷吃步使用些登山常備的即食包,是比下山覓食更實在的做法。只是怎麼想到用竹子呢?「因為不想再多製造垃圾了。」陳敏佳指指另一個用空心磚架起的窯爐,下方插著已烤得焦黑於是轉作柴薪架的烤肉架。「當然可以用現成的烤肉架或是鐵叉,但實際上多烤幾次焦黑了就變成垃圾了,既然旁邊都是竹子,用來當烤肉叉,肉烤了吃完,竹叉也燒完了。」

船長先生送魚來的同時附上了他幫忙代買、代料理的一大鍋豬腳湯,外加贈送一袋當地盛產的地瓜。「這邊其實都是這樣,你家有什麼菜會分給鄰居,鄰居的菜也會分給你。」我們在都會生活中所追求的「裸食」、「吃在地」,就在眼前稀鬆平常地上演。

我們對居住空間的想法,反應出我們面對自然環境的態度,是覺得外在險惡,要搭起銅牆鐵壁將自己跟外部隔離,或是找到與周遭共生的方式。同樣的思考方式也適用於對自己身體的態度,陳敏佳喜歡沿著海岸線迎著海風慢跑,感受迎面而來的海風與細微水氣,或登上山頂去確實感受太陽的方位,當身體忙著處理這些豐富的體驗,任何app紀錄距離、速率、心跳都顯得多餘,平常的工作需要看許多影像分析資訊,但是這些透過活動筋骨體驗到的實感不需要被量化。


     攝影/格子(草原)、康文炳(右前)

替我們打理完烤馬頭魚、烤地瓜和豬腳湯組合的「男子漢料理」後,身著小狐狸G1000機能長褲,腳踩Goretex防水、黃金大底登山鞋的陳敏佳俐落地把屋後的鷹架架起,打算趁著還有天光用下午載回來的木料加強鋼架的結構。長期登山野營的陳敏佳,無論是生活用品或是衣著都偏好選擇高度實用,日常和戶外都適用的品項,而且盡量選擇製造過程對環境衝擊低的品牌,租屋處陽台晾曬著整排一模一樣的T恤,找到自己覺得最好的品項,就不再多做其他考慮,看似懶人穿搭,其實是對選擇負責的展現。

隨時穿著都像剛從山裡走出來的陳敏佳,卻謙稱自己登山、露營經驗並不多,也沒有什麼野外求生經歷,反而是太過舒服的戶外居住經驗,提醒他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大致上就是依照現代城市文明與資本主義的步調前進:以大量時間工作換取金錢,以金錢購買生活所需,但是真的買得到嗎?有過一點登山經驗的人就知道高山的邏輯、大自然的運作不是這樣。面對自己的人生,我們其實還有別的選擇。」


對陳敏佳來說,所謂「別的選擇」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體悟,隨著木造小山屋逐漸成形,他也正一步一步地努力實現自己所相信的生活樣貌。



 陳敏佳作品 

屋頂上

屋頂上


「一直以來我最想拍攝的,是那些在最不堪的環境裡,卻仍努力堅守在往夢想途中的人。」——陳敏佳

他原本只是想記錄身邊的朋友,最後卻記錄了整片土地。沒有一個地方像台灣一樣,沒有一處的屋頂如此被遺忘,但請跟我們一起站上屋頂,看看這灰暗的天空下,依然閃耀著的明亮夢想。

這是攝影師陳敏佳2009年起進行至今的「屋頂上」人像攝影計劃,36組人像攝影、36次重述被忽視的個人價值、36幅台灣天際線的變化實錄,記錄了跟我們生長在同一片土地,經歷一樣的大小事的人們,我們都持續努力著,想為這片土地帶來一點不同的面貌……



 || 博客來2015年終慶生活提案 || 

  • 點圖看給男子漢的播放清單  特別選樂 by 風和日麗唱片行 


  • 點圖看給男子漢的閱讀清單  特別選書 by BOVEN雜誌圖書館


  • 點圖看給男子漢的裸食食譜  特別料理 by 林姓主婦的家務事



 看更多 
|| 博客來2015年終慶生活提案  || 
2015.11.5-12.7 博客來生活物裡學|You are what you choose. 選擇自己的理想生活

|| OKAPI 2015年生活物裡學.理想生活提案  || 
 點圖繼續閱讀 


「大自然讓我知道,我可以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


「扮演好『自己』這個角色,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雜誌進化中】這些雜誌悄悄改了面貌,你有發現嗎?

    作為潮流、新知的傳遞媒介,雜誌無論在內容、形式、包裝上都走在時代的尖端,無論外在的裝幀設計或內裡的主題、單元、內容都必須不斷進化,進化的過程有時像是地表改變樣貌那般緩慢,也有可能一夕之間改頭換面。本次向近期完成改版的四本雜誌發出提問,邀請讀者與我們一同探究這些雜誌們改版前後的各種思量與細節。

    5043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雜誌進化中】這些雜誌悄悄改了面貌,你有發現嗎?

作為潮流、新知的傳遞媒介,雜誌無論在內容、形式、包裝上都走在時代的尖端,無論外在的裝幀設計或內裡的主題、單元、內容都必須不斷進化,進化的過程有時像是地表改變樣貌那般緩慢,也有可能一夕之間改頭換面。本次向近期完成改版的四本雜誌發出提問,邀請讀者與我們一同探究這些雜誌們改版前後的各種思量與細節。

504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