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變化是生活的一部分──導讀長新太《獅子變變變》

  • 字級

《獅子變變變》是「無厘頭之神」繪本大師、紫綬褒章得主──長新太經典代表作。《獅子變變變》是「無厘頭之神」繪本大師、紫綬褒章得主──長新太經典代表作。


《獅子變變變》是日本知名作家長新太的經典繪本,透過簡潔生動的畫風和幽默的情節,深受孩子與成人的喜愛。這本書用輕鬆有趣的方式,傳達了變化與接納的主題。故事中的主角是一隻看似兇猛的獅子,經歷了一連串奇妙的變身,引領讀者思考如何用開放心態面對生活中的變遷和挑戰。

獅子變變變(「無厘頭之神」繪本大師、紫綬褒章得主──長新太經典代表作‧台灣首度出版)

獅子變變變(「無厘頭之神」繪本大師、紫綬褒章得主──長新太經典代表作‧台灣首度出版)

獅子變變變(「無厘頭之神」繪本大師、紫綬褒章得主──長新太經典代表作‧台灣首度出版) (電子書)

獅子變變變(「無厘頭之神」繪本大師、紫綬褒章得主──長新太經典代表作‧台灣首度出版) (電子書)


在故事中,獅子從威武的猛獸變成鯨魚、香蕉,甚至是一個會行走的鞦韆。這些意想不到的轉變不僅為孩子們帶來視覺上的驚喜,也激發了他們的想像力。長新太以強烈的色彩和動感十足的筆觸,使每次變形都充滿活力,生動有趣,成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時,這些變身打破了既有的思維框架,鼓勵孩子以從容的態度接受變化和不確定性。


除了趣味橫生的情節,這本繪本還傳達了一個深刻的訊息:變化是生活的一部分,學會接受變化並從中學習,是每個人成長的重要課題。對3到6歲的幼兒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這個階段的孩子正處於想像力的快速發展期,對他們來說,世界充滿無限可能。自由探索和創造性遊戲對他們的成長發展影響深遠。透過模仿和角色扮演,孩子能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這不僅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也有助於情緒管理和社交技能的培養。變身遊戲不僅讓孩子體驗變化的樂趣與挑戰,還能幫助他們理解他人的情感,提升同理心,並透過肢體活動增強運動能力和協調性,促進身心的平衡發展。

在共讀《獅子變變變》時,父母或老師可以利用故事中的變身情節,設計一些有趣的問題來激發孩子的思考。例如,當獅子變成鞦韆時,可以問孩子:「為什麼獅子會變成鞦韆?如果你也能變身,你會想變成什麼?為什麼?」這類問題能幫助孩子更深入地參與故事,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同時,父母或老師也可以透過引導式提問,幫助孩子從不同角度思考故事。例如,鼓勵孩子思考:「為什麼獅子可以輕鬆接受這麼多不同的變身?」或是「如果你是鯨魚獅子,當別人說你好奇怪時,你會有什麼感覺?」這些問題不僅能培養孩子的想像力,也能促進他們的情感表達與思想交流。


此外,這本繪本的創意設計還能激發孩子的藝術創作慾望。父母或老師可以鼓勵孩子根據故事情節,畫出自己想像中的獅子變身圖,或是創作屬於自己的「變變變」故事。這樣的創作活動不僅讓孩子更深入理解故事的發展與主角的心路歷程,還能在輕鬆愉快的過程中體驗創作的樂趣與成就感。

《獅子變變變》對孩子具啟蒙效果,同時也提醒了成人,生活中充滿了未知和不確定性,而接受這些變化是成長的重要一環。這本繪本以幽默、創意和溫暖的方式,讓讀者在笑聲中領悟到人生的道理:變化並不可怕,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在變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從中學習與成長。


看更多長新太作品      

橡皮頭蹦太郎(日本無厘頭之神長新太代表作‧經典新譯)

橡皮頭蹦太郎(日本無厘頭之神長新太代表作‧經典新譯)

向世界打招呼(三版)

向世界打招呼(三版)

高麗菜弟弟的星期天

高麗菜弟弟的星期天

小石頭轟隆隆

小石頭轟隆隆

 


作者簡介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碩士,目前在臺灣師範大學教授幼兒文學及幼教相關課程,擔任教育部嬰幼兒閱讀推廣計畫評審暨輔導委員、教育部永續發展教育圖書資料評選暨閱讀推廣計畫總召暨諮詢委員、天鈺環境永續基金會顧問總監、臺灣閱讀協會常務理事等。常受邀擔任童書獎評審,曾參與金鼎獎、文化部中小學生課外優良讀物、信誼、豐子愷圖畫書獎等評審與策展工作,亦曾擔任幼兒園、親子館評鑑及輔導委員,兒科護理師,兒童電視及廣播節目顧問,現任鈺基金會顧問總監。
 
因深感早期閱讀的重要,除參與研究與教學推廣活動,也撰寫與編譯相關作品:《從搖籃曲到幼兒文學:零歲到三歲的孩子與故事》、《兒童文學的啟發式教學-運用圖畫書引導提問》、《兒童文學在幼兒園中的運用:發展孩子的閱讀理解力與興趣》、《兒童文學與寫作教學——五歲到十二歲孩子的寫作指南》、《繪本賞析與閱讀指導》、《因材施教——光譜計畫的經驗》等。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世間有這麼多的離合聚散,如何在失去中重新學習活著?

生活就是不斷學習面對失去與放下的過程,失去的悲痛難以消化,但也讓我們看清逝者對自己的意義。目送了愈多的人,能帶著遠行的寶藏就愈多,讓我們從不同角度認識死亡,以及死亡帶來的各種課題,該如何面對?

76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