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Emily Chan/或許死亡,才是關係重生的起點──描寫母女關係與女人的故事《資優》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資優》是一部對心理描寫細膩,卻不囉嗦的中篇小說。而作者鈴木涼美的背景也很有故事,她出身於高知識分子家庭,讀的都是菁英學校,高中時期卻進入了原味店(回收女學生內衣褲的商店)和援交圈。大學期間,鈴木當上酒店公關、四年內拍了七十幾部AV,並同時畢業於東京大學研究所。除了把畢業論文出版成《AV女優的社會學》,其後又寫了好幾部作品。《資優》是她首部小說創作,彷彿將自身經驗切成碎片,以純熟的寫作才華編織出一對母女的故事。

作者鈴木涼美的IG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Suzumi Suzuki(@suzumisuzuki)分享的貼文


書中的主角,是由母親獨自撫養長大的私生女,十七歲離家出走,現在是年近三十的陪酒小姐,獨自租住紅燈區附近一間小套房。故事始於癌末的母親要求離開醫院,到女兒家裡住,理由是醫院的環境無法寫完最後的詩作。母親年輕時曾經賣唱,後來成為作家,但女兒認為母親能出版詩集只因為天生貌美。

在女人跟女人的關係中,女兒往往是母親最嚴厲的批判者,最能識破並精準攻擊對方的弱點。主角從自己的濾鏡看出去,母親有著諸多矛盾、虛偽與謊言。加上母親從前燒傷主角的兩條手臂和肩膀,雖然後來她用紋身覆蓋,巨大的創疤依然是糾結難平的印記。直到後來,母親病榻旁出現一位昔日的愛慕者,女兒才有了比較客觀的角度,知悉在人母身分以外,母親曾是怎樣的一個女人。

除了面對母親的死亡,主角也憶及同圈子裡兩個年輕去世的朋友。這些關於女人生存與命運的體會,讓《資優》不僅是個講述親子關係的故事,亦呈現女性面對生活的選擇或無從選擇,以及求存的尊嚴與妥協。

主角會用直白和實事求事的語氣,述說一般人感到難過或忌諱的事,讓人讀著有點醒腦。例如她形容母親要到她家裡住,是「正在尋找死亡的地方」、到醫院探訪說是「到母親等死的醫院」、想著處理後事時想,「我要燒掉年僅五十三歲,頭髮及皮膚卻衰老得與老太婆無異的母親遺體。」然而這種不流露情緒或憐憫的態度,出於一個自己也經歷不幸的人口中,其實再自然不過。因為要不是把殘酷視為尋常,她自己又如何能夠活到今天?

不自憐自溺,通常被視為志氣和自強。也許為了不妨礙生存,人有時候必需忽略或輕視傷痛。又或者,其實要準確了解自己的傷勢,將之表達出來亦非易事,結果只能對自己無情,擁有了從長期受壓培養出來的淡漠。可是,一旦拒絕示弱或憐憫自己,把痛苦視為尋常,往往也難以同情在相同處境下的人。

資優【芥川賞入圍,前AV女優作家鈴木涼美驚世之作】

資優【芥川賞入圍,前AV女優作家鈴木涼美驚世之作】

始於極限:跨越社會習以為常的「邊界」,當代女性如何活出想要的人生

以女性主義為題的《始於極限》,除了對社會現象有獨到觀察,亦有意想不到的動人自剖,是兩個聰慧坦率的女性犀利、幽默的對談。

後來我讀鈴木涼美跟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合著的《始於極限》,才知道這種排斥以受害者自居的心態叫作「恐弱」。所以「示弱」是弱、「恐懼示弱」也是弱,社會心理學者是否在說,無論我們如何表現,也擺脫不了脆弱長存的事實?反觀《資優》中的母女為了生活,某程度上都被現實損害了尊嚴,於是只好把自尊擺放在別的位置,轉化成不抱怨、不喊痛的傲氣與倔強。

母女倆都知道,倒數的日子有限且難得,卻仍無力扭轉長久積累的隔閡。因此故事裡頭沒有真情剖白的大和解,只有相方都沒說出口,彆扭婉轉的心事。母親晚上看著女兒外出,不敢過問她要去哪裡,也說不出「別走、陪在我身邊」,只借由聊電視節目之類無關痛養的話題來拖延女兒出門。而女兒猜到母親的心思便躲在房間,小心拿揑盡速離家的時機。

女兒在冷淡和疏離的表象下,卻對母親觀察入微。她注意到每次見面母親都比上一次消瘦、頭髮一次比一次稀薄;從前美麗精緻的臉龐長滿了細毛;獨自搭計程車出院時,穿著拜託別人在醫院隨便買的寬鬆衣物……近距離見證母親被病痛磨蝕尊嚴,意識到雙方的權力關係已然逆轉。

作者沒有直接描述女兒的不忍或悲傷,只有若有若無的感觸。讓我想起散文集《濃霧特報》,作者楊莉敏描寫家人時也有這看似麻木,同時又敏銳細緻的關注。

書中一再出現「打開門鎖」的意象,流露主角內心長存的不安全感。後來重訪母親的家,發現格局就像她現在的住處,就是多一個人已嫌多的侷促。或許,這是某些親密關係的縮影,缺乏適當的心理與物理餘裕,便只能等其中一方離家/死去來解決難題。

鈴木涼美在《始於極限》透露,她的母親因病早逝,最後的日子亦由她看顧陪伴。而最後彼此仍有不能互諒之處。跟她對談的上野千鶴子以前輩和資深女性的角度,給了鈴木一些啟發,使她獲得某種療癒,和看待母女關係的新領悟。可見即使其中一方已然不在,仍可能以缺席的方式,微妙地延續彼此關係的成長轉化。

類似《資優》裡面描寫的親子關係,因嚴重破裂而無力修復的真實例子,可能比想像中還要多。社會對於感恩親情、大團圓的高度期望,有時候是強人所難的壓力。而小說家書寫這樣的故事,我認為其中一層意義,是把所謂的「遺憾正常化」,讓人更寛廣地體會到那些彆扭尷尬、欲言又止、表面的冷漠之下,也是曲折綿長的情意。而死亡,有時候才是關係重生的起點。


資優【入圍芥川賞,前AV女優鈴木涼美半自傳小說】 (電子書)

資優【入圍芥川賞,前AV女優鈴木涼美半自傳小說】 (電子書)

始於極限:跨越社會習以為常的「邊界」,當代女性如何活出想要的人生 (電子書)

始於極限:跨越社會習以為常的「邊界」,當代女性如何活出想要的人生 (電子書)


作者簡介

陳麗琼,70年代生於香港,80年代移民澳洲,皇家墨爾本科技大學平面設計系畢業後,回到香港當平面設計師。2006年移居臺灣,曾是臺北上班族,現在是自由插畫師、作家。經營臉書粉絲頁「我愛陳明珠」。
重視早餐,喜歡閱讀、繪本。天蠍質重。養過四隻有人名的貓,現與13歲的陳明珠(貓)居於淡水。
著有《Emily的貓》、《小港包的台北五四三》、《我愛陳明珠》《陳明珠愛我》《黑的扭蛋機》《指繪快樂》。最新作品為散文集《想念的總和》

✎OKAPI專訪:「我想證明自己沒那麼脆弱了,因為我敢讓別人看到我的傷痕。」──專訪 Emily Chan《想念的總和》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你以為家的味道還很近,但其實已經沒有了──不想忘記的飲食記憶書寫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記憶中的家的味道,在成長過程中習以為常,等到某天才驚覺:那個味道消失就是消失了。在還未完全遺忘之前,他們用記憶與文字重現家的味道。

277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