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在家裡的每一本書,放到貓男手中都是,菜單。但真的沒想到連插畫家高木直子小姐的馬拉松圖文書,也是。
啊,最近是馬拉松季節了啊。台北馬剛結束(茶)。欸,不是,我這麼懶散,這麼高體脂(挺胸),黑鮪魚大腹關我的事沒錯,馬拉松季節關我什麼事?
喜歡爬枕頭山勝過台灣郊山的貓男,少來,最好跟我說他喜歡馬拉松什麼的?
他謹慎而不懷好意(?)的接近我,翻開了《一個人邊跑邊吃—高木直子呷飽飽馬拉松之旅》的其中一頁,指道:「這個,我想吃這個。」
原來是稻荷壽司啊。
咦?為什麼稻荷壽司會出現在馬拉松裡面呢?看了書才知道,稻荷壽司算是大阪馬拉松補給品裡面的名物耶。實際去跑過大阪馬拉松的朋友一聽,就語氣激動的跟我說,噢,那真的令人印象深刻。
在大部分是流質、易飲的馬拉松補給品裡面,像稻荷壽司這樣,一粒粒有分明的米飯,有滷香的多汁豆皮,跑者放到嘴裡的時候,並不如想像那樣,覺得還要嚼好費事;反而會因為幾個小時內都沒有運作,逐漸喪失感覺的口腔裡,闖入了費事的傢伙,下顎、唇齒,和舌頭開始活動時,有點渙散的注意力,重新聚焦,整個人有點醒過來耶。帶著些許湯汁,和不突出特別但是有療癒的醬油糖風味,也讓人有溫暖的感覺。的確有補給到!
老實說,還有可樂餅跟銅鑼燒,在跑馬拉松的時候吃這些,真驚人。但是大好評耶。
我沒有要費力從熬煮醬汁滷炸豆皮開始做,很偷懶的買了京都直送的豆皮,就包了稻荷壽司給貓男帶便當。
說到稻荷壽司為什麼叫稻荷壽司嘛,我以前一直覺得就是慶祝稻米豐收的一種料理。但經常看到會被說是,狐狸喜歡的食物。
對不起,隨便想也知道,狐狸幹嘛不吃田裡的鮮肉,怎麼會喜歡吃豆皮壽司嘛。
比較常看到的浪漫說法,就是拿炸豆皮代替炸田鼠,供奉給稻荷神社裡的狐狸神享用。不過呢,稻荷神社裡其實供奉的是稻荷神,負責保佑豐收的神祗,狐狸比較像是狛犬(像我們廟前的石獅子),是稻荷神的使者。
不管如何,我覺得稻荷壽司是偉大的發明,不用準備太多料,香軟的豆皮一包,就是討喜的午餐,外出野餐也很方便。
貓男的稻荷壽司便當
沒想到貓男下課回來,就圍住我脖子,要跟我商談的樣子。
媽媽偷懶被客訴了。
什麼不用準備太多料,狐狸可以被打發,貓不可以。我前陣子不是做了秋刀魚炊飯給貓男嗎?他委婉的說,好像可以把秋刀魚包進稻荷壽司裡吧,好像可以包些其他的魚吧。意思就是,太樸素了,給我用心點做。
是…是…。我彎著脖子,心裡想說,做個稻荷壽司要為秋刀魚拔刺,也太費事了吧。貓男話鋒一轉,批示說,嗯,梅子飯也可以。
我脖子倏地一直,嗯,可以。梅子飯簡單到,沒有問題。馬上答應。
最早家裡有梅子飯,是因為教做梅酒時,我覺得這個課程真的太簡單太不好意思了,應該要附贈點什麼讓大家享用,不然我過意不去。於是用醬油味醂燉煮鹿尾菜,調味壽司飯,再加上切細的日式梅干在裡面,用切半的海苔包起來吃。
梅酒課助教小貓男吃到了之後,喜歡上在鹹甜醬汁裡,如流星劃過,晶亮的梅干酸味。馬上督促我在家要常做。
對耶,把梅子飯包在豆皮裡,超級搭,我怎麼沒想到呢?
把梅子飯包在豆皮裡,超級搭。
我做了黑白兩款,一款是市售紫蘇風味的鹿尾菜,直接拌入有調了醋、味醂的壽司飯當中,包入滷豆皮當中,成為白稻荷壽司。一種是用醬油味醂燉煮的乾鹿尾菜,拌入飯中,成為黑稻荷壽司。兩者都再加上剝好切細的梅子,就可以了。
燉煮聽起來好像很了不起,沒有,就是醬油味醂煮滾,鹿尾菜一秒入味的這種事情。買不到鹿尾菜的話,用鹽昆布也可以,一樣滾了以後一秒搞定。
稻荷壽司就該是這麼輕鬆寫意,拯救冬天懶散媽媽的料理啊。
包入了梅子飯,貓男坐下來秒吃完四顆。
「怎麼樣,好吃嗎?」
「好吃~~~」
「好吃在哪裡?」
「好吃在梅子。」他瞪大眼睛,表示讚賞那突出的酸味。
「那你是不是應該跑一下才能吃這個補給品啊?」
貓男站起來,彷彿一邊搖著尾巴,懶洋洋從餐桌跑到門口,再從門口跑回餐桌。「跑完了。」再抓一顆稻荷壽司吃掉。我也不客氣的把我的份吃光了。
母子兩個都是沒有運動動力的人。冬天嘛。
• 貓男指定的梅子飯稻荷壽司 •
【材料】 米一合、日式梅干四五顆、乾鹿尾菜或鹽昆布一把、醬油30毫升、味醂30毫升、熱水30毫升(試自家醬油鹹度調整)、豆皮壽司專用豆皮15個
【做法】
- 米煮成白飯,可以煮得略硬
- 梅干去籽,怕酸用小刀切細,愛酸用手撕成大塊
- 用小單柄鍋,將水、醬油、味醂煮開,放入鹽昆布或乾鹿尾菜,試嘗味道,不用太鹹,一般入口覺得正常,到自己喜歡的甜鹹度後,煮滾就可以熄火了
- 將煮好的鹽昆布或鹿尾菜,稍微瀝乾拌入白飯中,在不會把飯調得太水太稀的前提下,加入一點點滷汁,將飯調成甜鹹好吃的口味
- 加入切細的梅干
- 現成豆皮打開包裝,取一個鍋,倒入少許湯汁煮滾,將豆皮放入熱過、放涼
- 拌勻,將手用冷開水打濕,捏一小團飯在手心,稍微整形,然後包入豆皮中
- 可能可以意思意思跑一下再享用
作者簡介
「家裡的每一本食譜和飲食札記,對貓男來說,都是:菜單。」
_____
從fine dining到市場小吃,熱愛飲食,也愛動手做菜的人。
喜歡安靜地待在家,也喜歡衝動型旅行的雙重人格。
市場、小鎮、新奇的食材總會勾起好奇心。
攝影、寫作、策展、食譜設計,參與領域總無法定義。
2021年Tatler雜誌選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250位Taste Maker之一。
曾為聯合報500輯、香港明報周刊《不在市場,就在廚房》專欄作家。
著有《秋刀魚一條半》、《秋刀魚變溫柔了》。
IG:milliototo。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