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用台語發掘食物「鋩角」,鄭順聰帶路食好料──嘉義舌頭的《台味飄撇》

  • 字級

推廣台語不遺餘力的「台語老師」鄭順聰,同時也寫小說、詩、散文,創作力飽滿,近日首度推出飲食文集《台味飄撇》。推廣台語不遺餘力的「台語老師」鄭順聰,近日推出飲食文集《台味飄撇》。


 

「人在江湖走,雞肉飯不能沒有。」咳咳,這句話不是鄭順聰說的,而是旁觀他寫吃食,忍不住想為他下的註腳。推廣台語不遺餘力的「台語老師」鄭順聰,同時也寫小說、詩、散文,創作力飽滿。過去他在《基隆的氣味》(合著)、《台語心花開》等書中都曾著墨飲食,但很難想像,成天在臉書「曬」小吃的他,至今才首度推出飲食文集——《台味飄撇:食好料的所在》

台味飄撇:食好料的所在

台味飄撇:食好料的所在

台語心花開:學台文超入門

台語心花開:學台文超入門

這一次,主角是吃,他寫來簡直是愛吃大叔的渾然天成,彷彿嘴一張,文字自來,酣暢爽利,妙喻橫生。例如連寫四篇的火雞肉飯,他吃到天涯海角無盡處,吃到要在心中召開一人評鑑會議,照肉、飯、醬汁、醃菜、湯品、小菜、食序、店家等「八大會議綱領」仔細評析。

寫南機場的冰店:「拿起湯匙,往眼前的冰山殺下去,殺殺殺到冰融餡料現,甜感大爆發,清清涼涼真沁心。」既白話又鮮活;寫乾意麵麵條「粗灰粗灰的,鬆鬆的像鳥巢」,天外突有飛鳥,令人莞爾。

書中既寫店家,也描繪他如何前往,步行或腳踏車晃悠,有時則摩托車直闖;寫空氣中的雨後溼涼或溽熱,寫同行共食的友人或鄰桌偶遇,讓吃不只是食物,更是哥的回憶,是一段段結合場景、行動與美味的小劇場。

 


飲食文學易寫難攻,不敢輕言下筆

被問及為何遲遲至今才踏入「飲食文學」殿堂,鄭順聰先從世紀初的寫作盛況談起——2000年前後,先是寫作量與胃納量都大的「食家」朱振藩,既寫吃也常吆喝友人同吃,如同行的李昂亦交出了《愛吃鬼》。不多時,王宣一《國宴與家宴》、蔡珠兒《紅燜廚娘》樹立經典,王浩一《慢食府城》奠定南台灣江山,舒國治《台北小吃札記》、《窮中談吃》另闢文人蹊徑,徐國能《第九味》也隨之入列。

不僅著書,飲食作家暨出版人焦桐還創辦了《飲食》雜誌、推出《年度飲食文選》,台灣文壇可說處處飄香。 

那時期,鄭順聰任職於《聯合文學》雜誌,不只讀得目不暇給,更常有機會跟著作家們吃喝,見證了飲食文學紙上與桌上的風華,自是不敢輕言下筆。

直到近年,他觀察當前飲食書寫路線,已從第一代逯耀東唐魯孫的大江南北菜、第二波的台灣文人風,來到第三波以庶民小吃田野踏查為主流,包括曹銘宗包子逸郭銘哲陳靜宜洪愛珠 等各路數人才輩出,「我才開始覺得,可以寫寫看了。」

過去,他鍾愛舒國治的文風,但王浩一結合縝密的在地田調研究,影響他最大,劉克襄考察市場、食材的來源,也給他莫大啟發。因此《台味飄撇》就從他熟悉的在地踏查出發,綴以台語典故,寫出他在小吃征途上的觀察與體驗。

但沒想到,一開始自己寫得興致高昂,卻被編輯指點「不夠精確」,描述食物或相關源由,應該更清晰明確,他才驚覺「原來我的日常是別人的不正常」,平常寫詩寫散文,大可沉浸在個人的浪漫世界,但飲食的江湖,人人都是吃家,要能服人挑戰更大,「可說易寫難攻,非常艱困!」

於是,他前半交出的稿子全砍掉重練,新寫的一半更戰戰兢兢,每篇店家都數度再訪,邊吃邊筆記,就食材、味道、老闆的描繪等反覆查核,常在桌上琢磨苦思,坐到老闆趕人。寫到昏天暗地,交稿前仍字字斟酌,「所以你看我寫完這本,還這麼瘦!」他摸摸自己中年的肚子苦笑。


嘉義舌頭吃出獨到,發掘食物「鋩角」

鄭順聰出身嘉義民雄,自認是「嘉義舌頭」,台語口音和吃食品味,都繫於原鄉。但這次寫作他卻體會要「拋開執念」,否則嘗不出外地的美味,「所以我越寫越保守,收起稜角,不戰南北。」

書中除了嘉義和他太太的故鄉基隆是他最熟悉的主場,其他縣市他便另找門路。寫小吃重鎮台南,他只選三家,且意不在評點口味,恭仔肉燥意麵寫其隱身巷弄的地緣來由,阿明豬心冬粉寫頭家的氣魄和性格,阿江鱔魚意麵則著墨府城的專業與從容。

寫彰化,前有陳淑華的《彰化小食記》豎立山頭。他懊惱地說,原本不管怎麼吃、怎麼想就是不到位,於是乾脆從地域空間開篇,比較嘉義和彰化這兩個中南部古縣城,前者的日治都市計畫,和後者的廟宇文化與街道盤繞。到了高雄,則是大學時代回憶殺,冬夜裡因不耐和室友窩居宿舍嗑泡麵,立志出外找宵夜,從此開啟他的「乾麵尋味之旅」。

放下我執,還要吃出獨到,發掘食物的「鋩角」。比如他原本遍尋不著描繪雞肉飯的美味關鍵詞,直到遇見嘉義布袋戲世家的朋友,一句台語「芳頭」點醒夢中人;那個「頭」字有引領香氣之意,比中文更精準貼切。


書中台語的融入是點綴,也是畫龍點睛,多用於文中生動的日常對話,或考察食物名,比如從「蟳丸、蟳仔粿」演變成的「金粿」等等。畢竟小吃老闆多說地方語言,客家或原民既非他擅場,從河洛人聚落踏查飲食和語言,既是他所愛,也彷彿他的使命了。

回到「台灣」這個在地命題,鄭順聰讚嘆,台灣堪稱是世界上最愛吃,而且最喜歡談吃、寫吃的地方了!他認為,「雖然台灣論食材菜色之廣,不如中國大江南北,論美食文化的精深,也比不上法國高級餐館,但台灣的飲食論述自成宇宙,放眼全球,更沒有一處有『飲食文學』這個鮮明的寫作系譜,因此,台灣以飲食站上世界舞台,絕對當之無愧。」

而身處這座美味島嶼,他除了發揮「資料控」本能,繼續在他標滿幾百家小吃的 Google Maps 上徵逐美食,也深覺一己之力不夠,「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侷限,更不可能一個人吃完所有小吃攤。」因此,他正準備和有志一同的吃友們合作,結合熟悉自家地域、流派的美食「角頭」們,希望能一起逐步整理出台灣各地小吃的完整體系與脈絡。

看來,這位中年大叔面對台灣美食,要撐大的不只是肚子,還有他的野心!




作者簡介

1980年生,台大外文系畢業,
熱愛鄉土文史,曾任報社文化記者。
著有《老雜時代:看見台灣老雜貨店的人情、風土與物產 》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在文革之後,他們書寫著──中國當代作家的回望與展望

畢飛宇、徐則臣、金宇澄、周成林、余華……這些中國作家寫文革、寫市民生活、寫當代人共同面對的課題,他們眼中的中國是怎麼樣的?

342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