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林立青、《做工的人》暢銷書及改編拍成金鐘獎電視劇,加上熱映的同名電影,這些你或許知道,但你聽過這本書的源起嗎?
一切的開端其實是因為路見不平,但他拔的不是刀,而是以文字疾呼,替資源缺乏、處境邊緣的弱勢發聲,讓做工的人被正視,為社會的階級之分帶來翻轉可能。
一開始是他實在看不下去社會對「8+9」帶有偏見的批評,憤而寫下〈工地「八嘎囧」世代〉一文,以自己多年工地監工經驗所認識的年輕八嘎囧和老八嘎囧,鏗鏘有力地寫下他們在工作、生活上活跳跳的真實面。
比如年輕八嘎囧愛耍帥也愛玩,但跟他們說做垃圾分類能幫助低收入戶拿去賣錢,就會甘願好好整理;老八嘎囧工作穩定度高,只不過遇上宮廟慶典會有困擾,有時找不到工人,因為整團都跑去幫忙神明。他們的共通點是忠誠、講義氣,「胸無大志卻又積極擁抱社區,不愛讀書卻甘願為家庭付出,完全不求上進,卻熱情加入宮廟祈福遶境」。
他寫包括他自己,工人們慣於「呷藥仔」,個個有自己的藥罐子。人人月月年年地累積了一身病痛,但他們沒本錢上醫院,其實就算看了醫生也沒用。他們領日薪又通常是撐著全家經濟,沒上工就沒錢,怎能照醫囑「好好休息」、甚至動手術?於是能夠暫時止痛減輕症狀的,就是好藥,直到年老……他們是把健康賭給了歲月。
他寫他身邊的工地女性。基本守則:四十歲以下的單身女生全部叫「妹妹」;六十歲以下,和丈夫一起的叫「大嫂」,單獨一人的叫「大姊」;超過六十歲都叫「阿姨」。
吃體力的工地自然以男性工人居多,但是「工地大嫂」們簡直是神,是不可或缺的。她們對內持家顧小孩,還能跟著丈夫一起上工、在工地進行接案調度,時不時以柔克剛,人際協調、細膩照料。此種韌性是女性獨有,讓工地裡的陽剛多了柔軟和彈性。
他寫下了和工地有關的種種人和事,直白又樸實,也因而是如此真誠。你可能聽過這句話:「不念書就去做工!」工人被這個社會慣常地看扁,甚至視而不見。《做工的人》從書熱賣到戲劇改編,仗義執言,讓大眾看到被誤解的真實,還給他們原應擁有的尊嚴。
而一路高舉著熱血之筆的作者林立青,如今成立「友洗社創」幫助街友自立,他用行動一步步實現著心中的公理與正義。從寫作的第一刻至今,一本初衷。
本篇照片使用出自林立青《做工的人》寶瓶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