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失敗男子」的心事若無講出來,有誰人會知?──專訪楊隸亞《男子漢》

  • 字級



作家楊隸亞。


誰說女子一定要溫柔甜膩,不能非常女子漢,就像誰又規定男子漢一定要有男子氣慨。楊隸亞在2017年的散文作品《女子漢》裡,先撕下許多性別標籤,還為傷口貼上OK繃;到了最新短篇小說集《男子漢》,則看見男性的不同面貌,有人憂傷軟弱,也有人逃避開脫。楊隸亞如此定義她筆下的「男子漢」,「他們全是站出來沒有人要跟他交往的人,是非主流、非典型的男性。

女子漢

散文集《女子漢》

男子漢

短篇小說集《男子漢》

《男子漢》中的13位男子,有直男,有同志,也有搞不清楚性向的,甚至是中年不得志、衰敗變老、常被忽視的各種男性,猶如一部「失敗男子圖鑑」。這本書的前身,是楊隸亞獲得「第22屆台北文學年金」的《台北男子圖鑑》,當初評審對這些角色何以做為男子代表的提問,讓楊隸亞進一步思考、深化,「我一直去想角色彼此的關係,小說最後就有了不同年齡層、不同階段男性遇到的困難,也是我有意識的在回應這些提問。」甚至在一開始,她就決定避開某些大眾期待男性從事的職業,比方說醫生、工程師、金融業⋯⋯

「我對成功學、小人物變大英雄的奮鬥史沒興趣,而且那也不是我們還需要再關注的。」透過13個人物,楊隸亞處理的不只是性別議題,更是社會議題,像是小說中的獨居老人、繭居族,到都市更新、外籍移工,對她來說,這些才是台灣當代的真實。


在角落與罐子裡的男子漢心事

《男子漢》中,台北士林區的「社子島」多次成為小說背景,提起社子島,楊隸亞也像在談一個悲傷的男子。「社子島有一種被按下暫停鍵,時空凝止的錯覺。」當大家在怨嘆台北高房價、台北居大不易,社子島卻直到2022年五月才有第一間便利商店;它鄰近天母、石牌、銜接中山北路,與繁華相隔不遠,卻被遺忘在從前,「它身邊的人都已經有力量了、甚至全球化了,可是它並沒有長大,被包圍其中,沒能力離開,也沒能力發達。」

「它」也是他們,《男子漢》中的所有角色。楊隸亞說,「有些收入不高的男性會被定義為『失敗者』,在社會價值、大眾眼光裡地位比較低,就好像台北市裡面的社子島,也像位在人際關係裡的社子島。」於是,社子島與男子漢眾生相,互相構成小說裡強大的荒謬感。

這些身在邊緣的「角落生物」,有被投資詐騙的快遞員、生活悲催到只能聽喜歡的女生跟上鋪同事打砲的作業員、工廠倒閉負債的中年危機男子,或被同性長輩性騷擾的可憐人……「他們都慘,慘在各處,」楊隸亞說想寫他們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很少男性會讓大家看到那麼慘的一面,女生之間會聊心事,但男生聚在一起,通常是吃飯打球玩電動,心事很少講開,甚至不被提起。許多悲傷就是按下空白鍵,跳過或放進罐子裡,蓋住。

楊隸亞回憶,第一次發現男性蓋住的「罐子」,在她十歲左右。「小學時,我爸的工廠倒了,我家搬到一個租來的小公寓,薄木板隔間,隔音很差。我跟我弟還有阿嬤住同一間房,弟弟跟我睡上下鋪,」床靠著木板牆,牆的上端有個氣窗,睡上鋪的她可以透過氣窗網格看見客廳。「晚上十一、二點,我無數次從網洞中看到爸爸也還沒睡,抽著菸。他的眼神對著電視卻沒有在看,只是放空。那張臉,在我腦海裡是非常傷心的。」傷心的臉只在深夜無人處,傷心的事只被收在罐裡,漆黑、緊閉。


讓角色來演自己的不開心

最初,楊隸亞從身邊親友的故事得到發想,比如,真的有在加工出口區做二休二的作業員朋友,落在《男子漢》裡的〈零件青年〉已大幅改寫,並從中展演她所觀察到的底層生態系,「弱者可能不會互助,更會彼此欺負。總有一些人,連在底層也是角落生物。

強大的虛構,得倚靠足夠的真實感,除了田野,她也身體力行,寫〈島的遊戲〉的繭居者時,她整整兩個月沒出門,「我想知道一直不出門,身體狀況會有什麼改變。」當人們將自己的事、真實的人放進小說裡,形構某種「私小說」風景時,楊隸亞又想挑戰多一些,「我不打算寫私小說,像是〈結婚秀〉裡的變性女生,她變性了,但我本人不會做這個選擇。」

〈島的遊戲〉裡,兩個素未謀面、只在網路上互相留言的男子,一個是同志,一個是變裝癖者,他們有過這樣的對話:「讓我把我的心換給你,從今往後你做人,我做妖。」又或是,「我也曾經有一條裙子,天藍色絲質,穿上會變身。我就是《飛天小女警》裡面的藍泡泡少女。」小說讓對白還魂,不管有沒有看過電影《畫皮》裡的人/妖互換轉生,或是卡通《飛天小女警》,都能產生共鳴。她說,「有時候真實世界會把像小說兩個主角一樣的同志、變裝癖者妖魔化。那個『妖』對應著某種性別偏見,用它來畫分族群界線。」

《男子漢》的人物各異,卻巧妙形成一個角色網絡,也像是一場「失敗者」的大隊接力。楊隸亞以韓劇《我的藍調時光》比喻,「這一篇的配角會成為下一篇的主角,彼此串場,它可以是單篇獨立的故事,合在一起又是一個完整的集子,就像人際關係本身。」如同她一開始在文學年金計畫裡的設定:「在他們彼此毫不知情的擦身或因緣分的靠近相遇,城市中的真實交會或虛擬網絡早已網羅他們的本來面目。」

做為串連所有角色的中介點,寫作者自己的不快樂與鬱悶,從何而去?楊隸亞說,「比起寫日記,如今我有更好的方法,就讓角色來演吧。我在想著那些窩居逃避的心情,或人生道路不比別人風光的角色時,就已經分擔掉我真實人生的不快樂了。


漸漸放鬆的性別疆界

楊隸亞自覺二十幾歲的時候,什麼都在意,很怕沒面子、別人看你不怎樣、別人覺得你不好;過了三十歲,她已漸漸放鬆了,她在「後記」提到,曾經因為流行低腰褲,當時連買內褲都很困難,到底該露出怎麼樣的內褲頭?如今她已經看清,「為何那麼在意內褲是否穿得正確呢?怎樣的內褲是『正確的』?這個『正確』又是誰規定的呢?」

時代瓦解的不只是低腰褲,還漸漸鬆綁了性別疆界,楊隸亞說,「就像以前流行鐵T,現在流行不分。」從二十世代跨越三十,性別意識也似乎跟著她的成長逐漸輕鬆,同志可以自由談心情、異男也可以更軟性一點。

誰說男人一生只能陽剛堅強,或許我們看到的「直男癌」,是因為他們無法面對性格裡的軟(或軟爛),是「男子氣概」的刻板印象讓許多人變成情感的缺失者。無法面對不是原罪,只是學校從沒教過,那麼或許可以打開《男子漢》,如楊隸亞筆下的男性們,把成功學與奮鬥史拋開,從此以後,男性也可以說說他們的 #Me Too,可以坦承自己做不到,但那也可以是男子漢。


男子漢【限量作者親簽版】

男子漢【限量作者親簽版】

男子漢 (電子書)

男子漢 (電子書)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你願意成為同志「好厝邊」嗎?

    第17屆臺灣同志遊行訴求為「同志好厝邊」,希望更多人注重性別友善的問題,不管是同性、跨性、多元性向,都需要得到尊重,如果你身邊有因為不了解而抱持仇視態度的人,這幾篇文章或許能夠成為對話的契機。

    2530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你願意成為同志「好厝邊」嗎?

第17屆臺灣同志遊行訴求為「同志好厝邊」,希望更多人注重性別友善的問題,不管是同性、跨性、多元性向,都需要得到尊重,如果你身邊有因為不了解而抱持仇視態度的人,這幾篇文章或許能夠成為對話的契機。

25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