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吳曉樂/選擇渺小的倖存方式,仍不要減失對自身的愛──讀《二木老師》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二木老師》前半段,我滿腦子都想著:糟了。好討厭主角田井中廣一。廣一從小到大就與人格格不入,部分可歸咎於他的腦袋自有一套秩序跟邏輯,但在我看來,主因是廣一外顯的個性——太自以為是了。憑什麼認為宇宙繞著自己旋轉?求學階段,我也沒少中二過,但要做到像廣一如此目中無人的程度,只能說失敬失敬。然而,作者夏木志朋嫌不夠上火似的,好不容易安排廣一進行了深刻反省,結論再度把他的討人厭指數推到新高峰:先知本來就是孤獨的。換句話說,廣一的檢討是檢討到別人身上去了,他沒有錯,是庸俗的群眾看不出他的不凡。我闔上書本,確認書名,不是二木老師嗎?還以為是「令人討厭的廣一的一生」了,才這麼揣想,爆炸聲響起,二木老師以出人意表方式的隆重登場。

一次,廣一偷竊失風被捕,二木老師前往安撫商家,學生時代常有的插曲,實則暗藏玄機,被二木老師成功救援的廣一,逮著機會,說出他無意間得知的祕密:二木老師擁有世俗不容的性傾向。兩位主角的底牌都亮開了,情況從糟糕變成難以理解,我欽佩小說家的野心,他選擇了艱難的開局,稍有不慎可是要翻船的。

但船沒有翻覆,翻來覆去的是我矛盾的心思。

二木老師【挑戰禁忌題材的破格新人出道作!臺灣獨家雙面雙主角心境書衣】

二木老師【挑戰禁忌題材的破格新人出道作!臺灣獨家雙面雙主角心境書衣】

回到小說最初,二木老師請同學們從黑板上兩幅圖形,挑出詮釋「靜態」的圖形。多數同學不假思索地投給了A,廣一認定是B。他深諳直率表態會再次坐實自己的格格不入,但他更不想壓抑直覺,選擇B的廣一果然招致同儕訕笑。二木老師提供第三條路:自認是B,但披著A的皮。二木老師掩藏性傾向,觀察周遭普通異性戀男子的行止,適時地呈現類似的樣貌,不引起旁人側目,謹小慎微地活著。頭一次,廣一意識到有人跟自己一樣,在地球找不到歸宿。二木老師走得更遠,他已發現「不會在地球窒息的方法」,也就是前述的,B擬態成A,不是A也不是B地活下去廣一依舊鄙夷二木老師,但這個新發現讓他情不自禁、想持續與老師來往,學習更多「在地球的處世之道」。相互懷疑的兩人開啟了一段滿是機鋒、卻異常精彩的對話。

二木首先要求廣一證明「不是地球人」,看似很玄,但抽換詞面,就是有些陳腔濫調的「認識自己」。廣一深信自己是具有獨特感性的外星人,從何建立這份確信?二木老師有資格這麼說,他已在另一領域累積了可觀的作品,即使心底住著一頭怪物,但他好歹花了漫長的時光,好好描繪那頭怪物,並吸引了一群,不反感怪物的受眾。廣一接下挑釁,重拾小說創作,從門檻較低的二次創作起步,在既有基礎上鋪展自己的靈光。第一部小說,二木老師給予佳評,旋即「構陷」了廣一,迫使廣一趕緊著手「原創」。這樣的情節,是作者出色的一手,「小說」與「自我」形成了完美的互聯。暗示了自我的建立,起初源於模仿,但有朝一日,必須停止模仿。二木老師也示範了好的教育,往往不著痕跡,為了不讓小說被看輕,廣一在心中引進了客觀的角色,檢視自己小說的方方面面,無形中填補了廣一的視野:他終於看見「他人」的存在。表面上是廣一燃燒大腦寫小說,往下追究,田井中廣一所追求的小說奧祕就是田井中廣一這個人自身,最末,廣一是否完成了他的成年禮?小說家悄悄透露,「不管廣一是否要繼續寫小說,他今後也都得這樣持續下去」。類似的機關與暗喻,在《二木老師》反覆出現,有待讀者挖掘。

若蛻變都只寄於廣一,小說必然失色,是以,作者同樣精工細描二木老師的內在景緻:他對自己體內的怪物,也是有所提防的。這是他選擇的處世哲學。無論如何,降生在地球的他,選擇以地球人的皮囊呼吸,即使褪下了皮囊,他仍有顧忌,設定了嚴格遵守的條件。他告訴廣一「你要喜歡上自己」,可解圍對自己迂迴的信心喊:選擇渺小的倖存,仍不要減失對自身的愛。

《二木老師》的主心骨,莫屬從「自我」這個母題延伸而出,一則則苦澀但動人的對答。師生間既猜忌又輸誠的詭譎關係,讓小說始終維繫在懸而未決的緊繃狀態,勾引讀者一路直追。我以為我猜中了結局,不,我又錯了,宛若雲霄飛車,歷經峰迴路轉,好不容易看見了平地的景色,列車竟倏地疾駛上陡坡,未及反應,列車果斷急墜。我一方面暗忖「非得賭這麼大嗎」,一方面十分沉浸這種被作者擺了一道又一道的樂趣。

事後查詢,得知《二木老師》是夏木志朋的「出道作」。曾經跟出版社群談及「第一本小說的魅力」,有個可愛(我也很喜歡)的答案是:不曉得有沒有第二本,絕對是耗盡「所知的一切」。我屢屢看見,夏木志朋將所謂的一切,漂亮地「耗盡」於篇章之中。

《蘿莉塔》1955年問世,很長一段時間在「禁書」與「暢銷」兩個極端之間擺盪。俄羅斯裔作者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曾在受訪時,表述創作初衷:他讀過一則報導,一頭猿猴學會作畫之後,首先描繪的竟然是囚禁他的牢籠。他認為《蘿莉塔》男主角韓伯特從事著同樣的舉止:他描繪,上色,拭去,再描繪,那隔開他與「正常人」的欄杆。納博科夫再被問到,小說家本人認為《蘿莉塔》說的是愛,讀者看到的卻是性。小說家又解釋,對這麼想的讀者而言,性具備明確定義,但若有介於「性」跟「愛」之間的事物出現,他們就看不出來那是什麼了,也許他們不了解愛是什麼,更不了解性是什麼。

Lolita

Lolita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1899-1977)。(圖/wiki

要我說《二木老師》的顏色,我會說,我感受到了灰,小說裡的灰,隨著情節有著深淺不一的轉化,我依舊看不出來這介於黑與白的之間的事物,究竟是什麼。說不定這反而值得慶幸,有時我們賦予事物一個名字,是為了誤解他的本來面目。我感受著這陌生的灰色,突然想到了自由。

\\《二木老師》作者夏木志朋//


作者簡介

居於台中。
喜歡鸚鵡,喜歡觀察那些別人習以為常的事。
著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已改編成電視劇)、《可是我偏偏不喜歡》、小說《上流兒童》《我們沒有祕密》《致命登入》

✎作家金句:「山窮水盡時,故事會帶領你活下去。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311十週年了,災害造成的影響都過去了嗎?

    大地震導致的海嘯、核電廠輻射外洩,311帶來的災難至今仍影響著許多人的生活。在災難之後如何重建、如何避免重蹈覆轍的討論與行動在這10年間未曾停歇,透過閱讀我們看見事發經過,也開啟更多反思。

    1756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311十週年了,災害造成的影響都過去了嗎?

大地震導致的海嘯、核電廠輻射外洩,311帶來的災難至今仍影響著許多人的生活。在災難之後如何重建、如何避免重蹈覆轍的討論與行動在這10年間未曾停歇,透過閱讀我們看見事發經過,也開啟更多反思。

175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