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陳昭淵/以死為前提活著──讀《死後四十種生活》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幾年前,在網路上看到日本舉辦的「寺廟佈告欄大賞」,由各住持寫下讓世人有所省思領悟的名言警句,張貼於院內的告示牌後拍照上傳,歧阜縣郡上市的願蓮寺以「おまえも死ぬぞ。」(你也會死的。)短短幾字,提醒大家人生短暫,不該執著於無益事物,深深扎入每個人的心底,得到網路票選第一名。

願蓮寺以「你也會死的」提醒人生短暫。(圖片來源/佛教傳道協會官網


為什麼人往往需要意識到死亡,才會認真思考要如何活著呢?
死亡是每個人此生絕對會經歷,卻從來沒有過來人能明確告訴我們那是什麼的「什麼」,我們甚至無法準確證明死亡將會是生命的終點,還是開啟下一個階段的大門,肉身的死亡衰敗大家也許都見過,但那些失去肉體承載的記憶、意識、甚至是靈魂,後續將會如何安排呢,究竟他們會隨時間煙消雲散,還是輾轉化為他物?

死後四十種生活透過流暢且富寓意的故事,提出四十款死後世界的可能選項,以死為前提,建構出時而犀利時而幽默的巧思設定,比如描述死後的世界雖然場景和活著一樣,但時間的邏輯會重新定義,回憶的儲存將更動流轉。當你覺得死後的日子和之前大同小異,卻赫然發現這個世界只存在你曾經認識過的人,再也沒有陌生人群可以隱身藏匿,沒有無名英雄為你造橋鋪路、生產日常所需。每個人死後並非馬上消失,而是暫時逗留在一個中間地帶,等候數日甚至數年,直到自己的名字被在世者最後一次呼喚,才能真的離開。

作者以神經科學家的觀點,撰寫出這些腦洞大開且豐富奇異的魔幻故事,每篇搭配精彩的插畫,像是瀏覽一本死亡型錄,各種特殊的死後世界任君挑選體驗,有些目眩神迷帶有神話般的色彩,有些像是漫長的詛咒光想就令人生畏。

想像所謂的死,是將神經元重新拔出再任意插入,啟動下輩子變身為其他物種的魔法,或是將難以掌握的情緒意識比喻成電腦晶片、數據符碼等運算,除了詳述各種從生物、科技概念所形塑的死亡想像,書中也常冷不防地拋出對信仰與哲學的質問,像用手術刀為我們將生命的本質解剖開來,掉出許多答案,也掉出許多遺憾。死亡令人悲傷,但若長生不死,真能從此幸福快樂的活著嗎?理想中完美的平等是否存在?當我們脫下皮囊的枷鎖,才得以開始重新審視神與人的主從關係,談論因神的缺席而產生的烽火戰爭,談論何處是天堂,哪裡是地獄,明明是同一個天啓般的體驗,為何在天堂被視為禮物,在地獄則為懲罰。

我們透過一則則的故事,一次次地死去,透過倒帶回顧此生是如何在所處的世界中留下回憶的痕跡,透過死而能明白,自己的存在其實只是令上帝疼痛的癌細胞、造物者荒棄的實驗品,我們必須一再死去,才能察覺身而為人不過是某種短暫的小遊戲,這不長不短的一生,其實是一場夢、一齣戲,甚至只是一個儀器、一段程式碼。

作者以神經科學家觀點寫出腦洞大開且豐富奇異的魔幻故事,搭配精彩的插畫,像是瀏覽一本死亡型錄。(圖/《死後四十種生活》內頁)


人之所以會死亡,最源頭的原因即是出生,凡出生後必會死亡,生與死是存在的一體兩面,這是現實世界必然的現象,也是全人類集體作答的終極課題,透過想像死亡,讓死不再只具有令人懼怕的面向,而是能從「死」所象徵終結的那個點,重新投射出萬花萬象,指涉更多值得思索的存在命題。

佛教稱死亡為「往生」,意指死後將前往另一個誕生的未來,因此本書藉由聊死,其實也是在談生,談論另一種活著的想像,我們也可以將這些死亡案例視為一種提醒,提醒我們去細細品味生命的意義,提醒時間有限,更要專注在重要的事物上,也許每個人都必須認認真真地凝視死亡,才能學會更珍惜地活著。


死後四十種生活(暢銷新版)

死後四十種生活(暢銷新版)

死後四十種生活(暢銷新版) (電子書)

死後四十種生活(暢銷新版) (電子書)


作者簡介

1985年台灣出生,從事寫作與平面設計,以文字丈量世界的變化,勾勒出一幅幅奇異景象,作為生命的整理與備忘。
獨立出版詩集:《對折再對折》、《3D透視》、霧散不開》、《緩慢的影子》、《宇宙通信等。



 延伸閱讀 
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全新增訂版)

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全新增訂版)

死亡之後:一個長達五十年的瀕死經驗科學臨床研究

死亡之後:一個長達五十年的瀕死經驗科學臨床研究

慢療:我在深池醫院與1686位病患的生命對話

慢療:我在深池醫院與1686位病患的生命對話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不只孩子喜歡,也讓大人重新感受愛──暖心又趣味的繪本大全

是什麼讓你愛上讀繪本?5本作品推薦幫你找回童心。繪本的價值不止於教育意義,也為了遺忘,更要看見生活無窮的可能性。

132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