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去美術館可以做什麼?走進畫作裡、跟跑出畫的人一起玩耍!

  • 字級





身為一般觀眾,我們去美術館、博物館做什麼呢?對藏品沒興趣的,可以去吹冷氣或取暖,也可以遛小孩或散步;比較懂得藝術或是針對某些收藏品而來的,就有很多事做了。即使處於其中,既不是專家也不是沒興趣的,像我這樣充滿好奇的人,可以稱為中間觀眾,每一次參觀都得到許多知識和啟發。

經典好繪本套書(八):凱迪克精選集二【繪本祖師代表作品的全新復刻版】

經典好繪本套書(八):凱迪克精選集二【繪本祖師代表作品的全新復刻版】

記得某次為了去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找凱迪克的原畫(對!就是那位「凱迪克獎」的Randolph Caldecott先生),我在博物館裡迷路了,看到一面牌子上寫著「Hands On」,將我吸引到一張大桌子前,桌面擺著幾樣黑黑烏烏的東西,一位神似講述手相或前世今生的女士站在桌子後面,原來這裡表示的「Hands On」是讓大家可以摸摸看的意思。這位志工女士說這塊石頭是35萬年前的手斧,她轉了一面要讓我拍照,又讓我觸摸石頭上的紋路,是一種說不上來的神奇感受,從沒想過可以在透著天光的玻璃帷幕下看著幾十萬年前的工具。雖然很快找到路線的出口,離開時回頭望了那位解說志工,有如頭上有光環的女神,因慈善而驚喜。

另一次為了Pink Floyd 樂團的回顧展,在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A Museum)順道看了「夾板」(Plywood)展覽,這裡介紹合成夾板(膠合板)的由來,將樹皮削成薄片,捲起來像是一捆布,然後以膠密合。這樣的木板有著樹紋,比原來的樹材更堅硬,能節省木材的耗費,是建材上很大的發展。做成夾板後,可再塑形做成家具或其他設計用品。早期,飛機也是用木頭做的,或是用木頭先做成模型,再以鐵片完成最後機身。夾板發明後,許多課桌椅開始出現不同的設計,我們現在看到伊姆斯夫婦(Charles & Ray Eames)韋格納(Hans J. Wegner)設計的許多名椅經常運用塑型夾板,甚至還精選花紋,利用顏色不同的木頭合成做成間隔的線條,再拋光打亮。

伊姆斯:創作,到真實之路

伊姆斯:創作,到真實之路

HANS J. WEGNER:名椅大師‧丹麥設計

HANS J. WEGNER:名椅大師‧丹麥設計

\\「夾板」(Plywood)展覽導覽影片//


我們可以在博物館、美術館裡長知識學欣賞,那貓呢?The Cats of the Hermitage說的是莫斯科有一隻貓,在徵人啟事裡看到聖彼得堡著名的艾米塔吉博物館(Hermitage Museum,冬宮博物館)正需要貓,所以他趕緊要兒子去報到。Hermitage的收藏是世界數一數二的,1745年開始為「看管畫的貓」設立職位,這些貓可以抓那些人們無能為力的老鼠,以防名畫被吃掉。當時的貓非常珍奇,女皇下令從全國各地將貓送到博物館裡。這本書看似荒謬,其實有理。讓我們乘著時光機回到十八世紀中,想像皇宮裡充滿偷吃畫的老鼠,要怎麼辦呢?「引貓入室」成了最有效的辦法。


The Cats of the Hermitage

\\冬宮貓Hermitage cats介紹//


小孩進入美術館做什麼呢?《凱蒂的畫展》Katie's Picture Show是最具代表的作品。Katie與奶奶到美術館躲雨,卻從後門側身進去,無視「Do Not Enter」告示牌。本書藉由女孩Katie只看到告示牌「最後一個字」的方式,帶讀者遊逛美術館,每一幅畫前面的「Do Not Touch」在她眼裡也只有「Touch」,所以她Touch!結果意外進了安格爾的貴婦下午茶(Madame Moitessier),雷諾瓦的雨後竹圈遊戲(The Umbrellas)、盧梭的叢林與老虎鬥智(Surprised! 或譯作Tiger in a Tropical Storm)。

繪者James Mayhew因抓到這個「碰!」與「不能碰!」的點子,連續出版了Katie Meets the Impressionists凱蒂遇見印象派畫家Katie and the Sunflowers凱蒂和向日葵Kate and the Starry Nights(凱蒂和星夜)、Katie and the Mona Lisa(凱蒂和蒙娜麗莎)等繪本,讓女孩Katie帶讀者看名畫,並走入名畫場景,所以在美術館裡就能同時去大溪地、夜晚露天咖啡座、莫內花園,與芭雷舞伶一起表演。

凱蒂的畫展

凱蒂的畫展

凱蒂遊名畫系列(套書)

凱蒂遊名畫系列(套書)

凱蒂穿梭於名畫場景中。(圖/凱蒂系列內頁)


這一系列繪本巧妙將兒童心理學與藝術結合起來,延續30年都不曾褪色。孩子聽到「不要哭!」一定會繼續哭,聽到「不要跑!」一定會繼續跑,同理,聽到「Do Not Touch」,一定會去Touch一下。不是他們不聽話,而是太聽話了,但他們還不懂分辨反義祈使句,僅僅遵循最後一個字;就像如果讀不懂日文的「な」在語後端的話,只讀前面,什麼都是可以的。Katie到美術館隨便碰藝術品鬆綁了大人的想像,仿佛一切約束得到解脫,一本接一本暢銷,還得到倫敦的英國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合作,現在館內的兒童版導覽手冊就是請Katie帶路!

英國國家藝廊兒童版導覽冊,由Katie帶路。


Mayhem at the Museum, a Book in pictures
是本無字書,故事是一群孩子跟著老師去美術館,但孩子一直遇到畫裡的人物來互動,梵谷為她戴草帽,塞尚的水果掉一地,孩子們確實遵守老師和美術館告示上寫的「NO TOUCHING THE ART」,但離開時,最後的告示牌上是「THE ART TOUCHES YOU」。玩了一下文字遊戲,也感動了讀者。

Mayhem at the Museum: A Book in Pictures

Mayhem at the Museum: A Book in Pictures

一群孩子在美術館一直遇到畫裡的人物來互動。(圖/Mayhem at the Museum, a Book in pictures 內頁)


《我自己的博物館》
The Museum of Me主角是位小女孩,她被告知說「一定會很喜歡museum」,但Museum有很多種,有歷史博物館、史前博物館、設計博物館、自然史博物館、美術館⋯⋯。百百種的Musuem,終於她「策展」出屬於自己的,這是整本書最與眾不同的:看重自己的每一部分,喜愛、感動、收藏,即使一般人都能像畢卡索說的那樣:「Give me a museum and I'll fill it.」飽足自己,讓自己成為自己的策展人。

我自己的博物館

我自己的博物館

《我自己的博物館》強調看重自己的每一部分。(圖/《我自己的博物館》內頁)


Meet Me at the Art Museum, A whimsical Look Behind the Scenes
,以一張票根為主角,他在美術館休館的夜晚遇見一張導覽貼紙名牌,他們結伴巡走美術館,先遇見住在失物招領處的帽子和手套,然後沿著收納室、修復室、介紹濕度溫度控制、攝影機、餐廳、電扶梯⋯⋯最後介紹了美術館裡的工作職稱有哪些,各自的工作範疇。繪者David Goldin借用名家的畫致敬大師,算是另類幽默,善用隱喻式排列畫的方式,正經又不正式的製造笑果。譬如他以五張票根,撕出手腳、貼上眼睛,仿效馬蒂斯的〈舞〉(The Dance。這本書是很方便使用的美育教材。


美術館實行美育,並配合教育機構,行之多年,但中間媒合的方式多樣,沒有什麼規則可循,多半依照美術館預算、藝術家的想法、教科書或是課綱的安排,形成一個可運作的計畫。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e)於2001年6月至2002年3月在泰德不列顛美術館(Tate Britain)擔任駐館藝術家,並與上千位來自各個學校的孩子們利用美術館資源進行活動。其中一個簡易的遊戲「Shape Game」是一種畫圖接力,第一位畫者先畫出一個形狀,交棒給第二位畫者。譬如,花瓶可以變成恐龍,不規則的圈圈接力變成大象,別太在意像不像,可以繼續最重要。《形狀遊戲》(The Shape Game是一家人週末到美術館參觀,從無聊嚴肅地看展、爸爸的冷笑話,到最後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用色筆玩遊戲。

後來,安東尼.布朗還邀請多位繪本創作者一起玩圖形接力,包括昆丁.布雷克(Quentin Blake)艾賽爾.薛弗勒(Axel Scheffler)麥可.福曼(Michael Foreman)共45位,集結出版了Play the Shape Game,所有盈餘捐贈給Rainbow Trust Children's Charity,這是一個協助家有重症孩子的慈善機構。

The Shape Game

The Shape Game

Play the Shape Game

Play the Shape Game

\\安東尼.布朗與孩子玩「Shape Game」//


Take me to Museum, the young explorer's guide to Every Museum in the World
是一本引導孩子們在美術館裡進行活動的記錄冊。先要讀者想想關於美術館、博物館到底是什麼?地點、年代、建築、裡面有什麼人在工作,可以使用在五個美術館或博物館裡一邊觀察一邊參觀,譬如你想要看什麼?如何抵達?記錄日期、時間、一起參訪的夥伴、特別喜歡的作品、是否遇見奇特的參觀者?身處博物館的感覺?可以拍照嗎?我經常跟自己玩「最想帶那一樣回家?」的遊戲,來考驗記憶力與觀察力,可以少看多記,而不是走馬看花。本書也可以將內頁拆下來做成拼貼書(scrapbook),將參觀手冊、票根、解說、宣傳品,重新解組,變成自己的美術館傳單。

這是一本引導孩子們在美術館裡進行活動的記錄冊。
(圖/Take me to Museum內頁)


因為寫作懂得欣賞,是件快樂的事!的準備工作,我參訪了許多美術館,有的寫在書上,有的放在心裡,永遠懂不盡、看不完的作品,僅僅架上繪畫就五彩繽紛,名家的畫因為藏家分布世界各地,加上展出時限,也不是想看就有,每次觀訪都是為下次做準備,參觀與研究同時或是前後進行,有助瞭解;盡量將基礎打扎實,便越來越能懂得欣賞。不是專家,懂又有什麼用呢?過去一直有經典觀看的方式提醒觀者,現在有簡易手冊般的練習愛藝術從學習觀賞到動手做,事實上,藝術無處不在。我提不出讓每個人滿意的具體答案,對我個人來說,這是一種滿足好奇的求知習慣。倒是藝術家們的生平對每個人都有啟發式的鼓勵,他們求新求變,或是不求新不求變卻求精,產生更無可取代的創作力,面對人生逆境與順境的方式,都可借鏡。

懂得欣賞,是件快樂的事!聽故事、入門藝術、逛美術館,美感探索的繪本提案70選

懂得欣賞,是件快樂的事!聽故事、入門藝術、逛美術館,美感探索的繪本提案70選

觀看的方式

觀看的方式

練習愛藝術

練習愛藝術



作者簡介

在地合作社The PlayGrounD」工作室負責人。畢業於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州立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碩士。專職作母親多年。長期致力推廣圖畫書閱讀,成立兒童閱讀團體、帶領成人圖畫書讀書會、撰寫書評與部落格、翻譯圖畫書,並經常協助書店與出版社選書。
著有《與圖畫書創作者有約》《動物們的讀書會: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童書遊歷:跨越時間與國界的繪本行旅》《是真的嗎?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2》《什麼這麼好笑?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3》《賴嘉綾的繪本報一報》《懂得欣賞,是件快樂的事!》
《神奇的32頁:探訪世界繪本名家創作祕辛》等書參與大人也喜歡的繪本企劃,並策劃11位台灣繪本創作者「停 聽 看 他們做繪本」展覽。最新作品為《動物們的讀書會II: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4》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這些繪本,大人比小孩更愛不釋手!體會給大人看的繪本魅力

精緻的畫面、深刻的劇情,有時甚至沒有對白,這些繪本為何擄獲大人的心?

89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