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到底是什麼?(圖/pixta圖庫)
你貓人還是狗人?
「貓不提供服務,只提供牠自己。」美國作家威廉.布洛斯(William Burroughs,著有《裸體午餐》)的作品龐雜巨大而且晦澀難懂,但講到貓,他的解釋卻簡短精妙、清晰到點。
念大腦神經科學博士班時我常哭,從文學背景轉戰科學,除了知識相關的一切得打掉重練,心理素質也要特別強。當時的室友養了貓,初相見,我熱情招呼總換來牠一張臭臉(想想這對累了一天實驗又失敗的人是多大打擊);決定不理牠,專心讀書時卻又來蹭,喵喵搔得人心癢難耐,有時甚至跑來趴在我腿上,又或在電腦旁安歇,溫情滿溢,融化我想一刀兩斷的決心。
博班最苦的前兩年,這貓給我很多啟示:建構知識講求一步一腳印,融會貫通前常滿心歡喜以為懂了,卻無預警被全盤推翻,毫不留情;跟貓打交道也是這麼回事,以為彼此相熟,見著了迎頭招呼,卻熱臉貼冷屁股。不如狗兒善解又時時可親,貓兒神祕曖昧,從不感到抱歉,牠們目空人情糾葛,與之建立關係難以掌握進度,強求不得,只能耐著性子慢慢磨合,等待水到渠成。
旅行中,我喜歡進到美術館和教堂,有貓的畫總是特別吸引眼球:威尼斯美術院有幅名畫,文藝復興畫家保羅.維若內瑟(Paolo Veronese)以耶穌最後的晚餐發想,畫下熱鬧的辦桌場面。定睛看,耶穌面前擺了一隻羊腿,象徵代人受罪犧牲的命運;猶大腳邊則有隻貓啃著骨頭,陰謀翻滾,背叛昭然若揭。倫敦泰晤士河南岸泰特現代藝術館的另一幅名畫〈克拉克夫婦和波西〉(Mr and Mrs Clark and Percy)也有貓,英國藝術家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在好友克拉克夫婦新婚時送上這幅畫。畫面中,克拉克太太神態純真靜定,先生卻滿臉憤世忌俗,白貓波西背著觀者,隔在兩人中間;這對夫妻不久後離異,波西冷冷的背影似乎預示了這段貌合神離的婚姻。
《利未家的宴會》中,猶太腳邊有一隻貓。(圖/wiki)
貓是貓,貓非貓,貓到底是什麼?
謝佩霓的《貓非貓》漫天蓋地、百科全書般把關於貓的一切,寫得淋漓盡致,從大眾文化到中西經典,不一而足:PS4遊戲《仁王》裡的暹羅貓、吉卜力動畫《貓的報恩》、鄧小平的貓論改革觀點、非洲大貓的保育故事、愛貓的建築大師柯比意、史上第一部以貓為主的電影《拳擊貓》、武則天和貓的種種糾葛、愛千層麵不愛咖啡的加菲貓、英國熱門樂手貓.史蒂文斯(Cat Stevens)、白衣天使南丁格爾其實是貓控⋯⋯,愛貓人怎能錯過?
妙就妙在,本書每篇雖然都以貓開場,談的卻不只是貓,知識控,這本書完全是你的菜!以貓為起點爬梳古今中外的藝術、文學、音樂、建築,說來精妙,這本書雖然知識含金量特高,讀來卻舒緩自在,不費力氣,篇篇耐讀,細嚼之後讓人再三回味。
義大利文中,racconto這個單詞很有意思,一般被翻成「故事」或「奇談」,意思大致對了,但有失核心精神:字根源於拉丁文contare,解釋為「計算」,字首ra-則有「著重」「加強」之意。透過文字向人訴說心念,如同和貓建立關係,處處費心思量,但讀者能接收多少全靠緣分。《貓非貓》展現了佩霓書寫與研究的功力,看似隨筆,實則細心安排,經過諸多精密計算,篇幅輕巧、文字和影像銜接流暢,完全展現racconto的特質。
「所有的知識均源於感官,在過程中頓悟,最終到達理性。」康德這話把知識,貓和《貓非貓》都說清楚了。
作者簡介
目前以台灣和義大利兩地為家。曾經是小學老師,現在是大學教授。喜歡的事情很多,吃喝玩樂尤其愛。她寫作、旅行、下廚、採訪、攝影,也主持廣播節目,講的都是「好好吃飯、好好生活」這一件事。著有《義大利音樂廚房:古典音樂好好吃》、《真食義大利:土地、餐桌與人情的一瞬相遇》、《好麥給你好麵包》。譯有《紅蝦評鑑嚴選!義大利頂級酒莊巡禮》、《走進義大利修道院膳食祕密花園》、繪本《白花之愛》等。
臉書追蹤:FuJu Yang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