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邁向夢想未來之前的蟲蛹時光,中川翔子給受凌學子的溫暖擁抱:《別去死啊!被霸凌不是你的錯》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所謂的霸凌,就是在同一團體內的相互作用過程中,處於優勢的一方,刻意的,或者集體造成他人精神上,身體上的苦痛。
──森田洋司(社會學者)

2019年,日本TBS電視台《是時候說喜歡還是不喜歡》(好きか嫌いか言う時間)特別邀請近30位高中生同台,製作了「校園種姓制度」專題。事實上,這個匪夷所思的「階級社會」,在日本校園內以「潛規則」的型態存在已久。如米倉涼子在2013年主演的日劇《35歲高校生》,便是以此現象為背景。

就像是印度的種姓制度,將人民劃分為四種階級,至今「賤民」階層的人依然受到歧視與排擠。「校園種姓制度」將班上學生分為「一軍」、「二軍」與「三軍」,一軍由外貌與學業突出、家世良好、有異性緣的風雲人物組成;二軍是各方面表現普通的平凡學生、或者安靜的資優生;三軍主要是御宅族、邊緣人或運動白癡,不但不起眼,更優先成為霸凌受害者。同儕生活關係如此不對等,至今日本中小學一天發生1000起以上的霸凌事件,一年超過41萬件。就算媒體大量報導,卻不見霸凌、以及因霸凌拒學的件數減少……

「校園種姓制度」將班上同學分為一軍、二軍與三軍。(圖/《別去死啊!被霸凌不是你的錯》內頁)


霸凌並不是日本特有的社會之惡,校園霸凌研究的先行者,挪威心理學家丹.歐維斯 ( Dan Olweus ) 在1970年代便開始發表。在80、90年代則延燒至歐美各國,成為政府亟欲改善的社會課題。各國的霸凌成因大同小異,以話題紀錄片《曾經是邊緣人的大人們》改編的帶著校園霸凌記憶長大的我們:致 當年那些加害者們收錄南韓大量的霸凌實況、特徵。家境富裕的學生(如電影《繼承者們》( 2013 )中的金宇彬)時常成為校園的統治、加害者,教師也總是給予他們特權,成為霸凌的幫兇。近年瘋傳之「金湯匙」到「土湯匙」,甚至「屎湯匙」的貧富不均,嚴重地從根本破壞了學生關係結構的平衡。

帶著校園霸凌記憶長大的我們:致 當年那些加害者們

帶著校園霸凌記憶長大的我們:致 當年那些加害者們

繼承者們 (10DVD)(The Inheritors)

繼承者們 (10DVD)(The Inheritors)

日本則在1970年代末期從教育雜誌的特集開始曝光霸凌問題,並在1985年知名的「鹿川裕史自殺事件」(包含教師在內,全班在教室設置靈堂為13歲的鹿川同學舉辦「葬禮遊戲」使其精神崩潰)後,引發家長們「我的孩子是不是也在受害」的「道德恐慌」(moral panic)現象,輿論的強力反彈讓日本政府以空前的緊急公告、審議會會議訂定了應對策略,也在這時候正式確立霸凌問題在日本被定位為國家高度的「社會問題」。

霸凌是什麼:從教室到社會,直視你我的暗黑之心

霸凌是什麼:從教室到社會,直視你我的暗黑之心

然而,在詳盡分析日本霸凌史的森田洋司《霸凌是什麼:從教室到社會,直視你我的暗黑之心》( 2010 )中也說明,1986年後雖然霸凌件數逐漸減少,但在1995年又再達到第二次高峰。94年底大河內清輝之死留下了長達四頁的遺書,在媒體大肆報導下甚至引發了受凌者們的模仿自殺潮。2005年的北海道瀧川市小學六年級女學生、2006年福岡縣筑前町中學二年級男學生為首的自殺事件則是霸凌問題「第三波」。每一次文部省都大張旗鼓地檢討、擬定防治對策,但總是在新一波問題湧現時暴露無法改善的窘境,也帶給教育界人士極大的衝擊。

\\《帶著校園霸凌記憶長大的我們》以話題紀錄片《曾經是邊緣人的大人們》改編//

別去死啊!被霸凌不是你的錯:擁抱寂寞無助的你,找到活下去的勇氣與力量

別去死啊!被霸凌不是你的錯:擁抱寂寞無助的你,找到活下去的勇氣與力量

以「御宅族女神」,橫跨藝人、聲優、歌手等領域的中川翔子為例,她進國中時正逢政府的第二波防治宣導期,依然遭受女校內的排擠霸凌到想死的地步。她在《達文西》雜誌專訪中說到,參與NHK Heart-net TV《#在8月31日的夜晚》等談話性節目得知,據統計,9月1日是青少年自殺事件最多的日期──「暑假結束了,必須要去學校了,那麼乾脆去死吧」,網路發達後,霸凌手法也更趨隱密陰險。她在2019年出版《別去死啊!被霸凌不是你的錯》,並附上親筆手繪漫畫,為受霸凌所苦的孩子們打氣、撐過想死的念頭。

日本校園霸凌現象不但沒有隨著國家、媒體的正面宣導減少,反而更趨嚴苛痛苦,這是中川翔子在本書採訪《拒學新聞》總編石井志昂、以及兩位2000年後出生的受凌少女所得知的狀況。社群的匿名留言,急速發展出被聯合國認定為「高度威脅全球未成年人安全」的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這類毫無節制的「言論自由」,讓公眾人物首當其衝,從2015年台灣藝人楊又穎、到2020年摔角選手木村花,皆因不堪網民羞辱而輕生。經典日劇《女王的教室》( 2005 )、《3年A班-從此刻起,大家都是我的人質》( 2019 ),則以「教師以精神或肢體暴力霸凌學生」的反向操作,為學子提供在這個扭曲社會的生存之道與建言,字字珠璣,引發熱烈迴響。

現在社會智慧型手機十分普及,在LINE 出現後,特別是在女生之間,必須持續面臨時時刻刻都無法回避班上人際關係的狀態。
──石井志昂

《別去死啊!被霸凌不是你的錯》揭露了許多女孩間不為人知的關係,除了中川翔子只因沒有跟上同儕大頭貼收集冊的風潮,便迅速淪為「三軍」的親身經歷,近年網路社群霸凌的方式更五花八門,比過往的公開留言更趨地下化。加害者在LINE群組可以很輕易發送一句話帶風向,或集體無視某個同學,無形的型態難以被大人發覺,卻具備致命殺傷力。

最恐怖的,莫過於孩子們營造出「立刻回訊義務」的變態規則,凌晨三點收到訊息也必須立刻回覆,不然就會成為被霸凌的對象。在1997年統計時,日本校園霸凌的場所還只是在教室(75%),拜科技所賜,現在已擴散到「無所不在」,受害者365天、24小時、身在任何地點,都處於高壓緊繃的心理狀態!

中川翔子在書中講述自己被霸凌的過往。(圖/《別去死啊!被霸凌不是你的錯》內頁)


雖說霸凌是全球共通現象,但日本也有其民族性、淵源所造就的特徵。筆者在「和能夠大聲哭泣的被害者家屬不同,「他們」只能沉默──讀《加害人家屬:不能哭也不能笑的無聲地獄》」一文曾提及,代表日本人「全民意識」,包含媒體、學校與家庭種種人際關係的「人世間」概念,成為霸凌者的躲避溫床。「大家都是這樣做的」、「不會讀空氣與不合群的人就該遠離」,這類注重和諧的思想根深蒂固於社會上,在大人影響下,孩子們自然跟著排擠「有個性的人」、「不遵守規則的人」、「和大家不一樣的人」。

霸凌雖被大肆討論報導,但發展至今,反而名詞變得模糊化,成為新一代巧妙閃避的禁語。中川指出,日本綜藝節目盛行搞笑藝人、「醒目人設」被捉弄的橋段,成為孩子們模仿的遊戲。看似玩樂,實則造成傷害。石川在採訪中時常聽到孩子訴苦「被捉弄很痛苦,扮演醒目人設很痛苦。」以捉弄為名,行霸凌之實,也讓這種現象變得更難防範。且一軍到三軍每個階級都會內鬥、可能因一句無心的話就得罪他人而被聯合起來欺侮,加害者隨時會與受害者身分調換,這便是日本霸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荒謬現狀。

霸凌不是源於人類身為動物的攻擊性,而是潛藏於人類組織社會時必定產生的交互作用。除了道德勸說,我們做什麼才能多保護一些孩子呢?森田洋司比較歐美狀況,提出日本教育應該加強「公民權責教育」,讓「旁觀者」成為「挺身而出者」,培養學子擁有「出言阻止是公民權利與責任」的概念,只要多幾個人肯說話,便能遏止。

雖說霸凌是全球共通的現象,但日本學校與家庭種種人際關係的「人世間」概念,成為霸凌者的躲避溫床。(圖/《別去死啊!被霸凌不是你的錯》內頁)


中川翔子站在受害者的角度,親身體悟過大人說的「熬到畢業就解脫了」是沒有幫助的,因為光是「怎麼度過今天」,就讓人筋疲力竭。
她在出道後經營部落格,在那個對ACG普遍還抱有偏見的時代,大方分享喜愛的動漫畫、遊戲、成龍話題,意外得到許多網友支持,在與同好交流的過程尋找到容身之處。

正是因為經歷過十多歲的黑暗時代,而造就出現在的自己。」這是秋葉原部落格女王對學子們的溫柔吶喊。即便青春時代沒有一起玩樂的朋友,但把時間拿來閱讀、聽音樂、唱歌、畫畫,鍛鍊出她日後在多領域發光發熱的藝人實力。她說:「千萬不要自殺,加害者們絕對不會因此痛苦!煩惱的時間,是為了找到未來夢想的蟲蛹時光。」她鼓勵學子,人生總是高低起伏,將一個個「今天」用來儲備養分與學問,轉化為日後在職業、夢想、跟真正朋友相處的能量。

奔湧而出的思念
至今仍同樣撞擊著我的心靈
如今的我 將會親手
開拓我們自己的未來
沒錯 回答一直就在我心中
──《天元突破 紅蓮螺巖》主題曲「空色Days

 


作者簡介

百萬書評部落客,日韓劇、電影與足球專欄作家,本業為製作超過百本本土推理、奇幻、愛情等類型小說的出版業編輯,並成功售出相關電影、電視劇、遊戲之IP版權。興趣是日本文化的深度觀察。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為什麼我們喜歡看詐騙的故事?

    從《創造安娜》、《Tinder大騙徒》到各種離奇的詐騙犯罪,在經過串流平台的包裝後大受歡迎,但當我們看這些騙人與被騙的故事時,我們真正想看的是什麼?而這類影片是否只是幫助騙子們獲得更多關注?

    1332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為什麼我們喜歡看詐騙的故事?

從《創造安娜》、《Tinder大騙徒》到各種離奇的詐騙犯罪,在經過串流平台的包裝後大受歡迎,但當我們看這些騙人與被騙的故事時,我們真正想看的是什麼?而這類影片是否只是幫助騙子們獲得更多關注?

133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