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什麼童話教我們可以說謊,也可以殘酷?──讀《漢賽爾與葛麗特》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大家小時候看過格林童話《糖果屋》嗎?森林裡的一個家庭,父母因為飢荒拋棄兩個孩子。孩子迷路遇上神祕的糖果屋,落入巫婆的陷阱,最後姊弟憑著機智與勇氣脫險,帶著財寶回家。

有些版本把母親改成後母,以合理化她的狠心;糖果屋的老婦是巫婆,以凸顯忠奸二元。有的將兩個孩子設定為兄妹,危難中妹妹依靠哥哥,抹殺女孩獨立成長的可能性。幸好,小說家尼爾.蓋曼(Neil Gaiman)與漫畫家羅倫佐.馬托蒂(Lorenzo Mattotti)合作的版本《漢賽爾與葛麗特》無人能躲,各人各有自己的艱難要擔。焦點也不再是美味的糖果屋,而是深探黑暗的成長歷程。

故事裡的恐懼、不安與無助感,是人類的原始情緒,向兒童述說真實的黑暗面不是要嚇怕他們,而是像作者說的,要知道黑暗中依然可以警醒前行,相信自己可以很聰明、很勇敢,可以有點狡猾,可以膽量過人。

改變,通常是深入黑暗與危機的前奏。最初樵夫的妻子年輕美麗又賢慧,丈夫辛勤養家,夫妻關係恩愛,不久便生下女兒葛麗特和兒子漢賽爾。作者記錄兩姊弟名字的演變,看似無甚意義,卻可能暗示家庭動能的變化。

當夫妻再次被描述,已變成孩子眼中嚴苛且說話傷人的母親;父親則鬱鬱寡歡,每天只想離家。即使生活無災無難不虞匱乏,個人與關係也會在歲月中變形。更大的災變來自大環境,儘管他們與世隔絕住在森林邊緣,也未能逃脫戰爭與飢荒帶來的命運衝擊。

明白並接受變化,往往便是成長。然而每個人消化失望、接受現實的速度不一。第一次被父親丟在森林,漢賽爾就告訴姊姊,父親不會回來找他們了。葛麗特到了第二次被遺棄,仍說父母會擔心,堅持原地守候,熬過飢寒傷心的一夜,她才真的死了心。

姊弟被遺棄在森林,過了一夜才認清爸爸不會回來的事實。(圖 / 《漢賽爾與葛麗特》)


本來他們仍試著找路回家,因為家是他們唯一知道的地方。可惜漢賽爾沿路留下的麵包球記號已被小鳥吃光。小時候看到這裡,只覺得用麵包屑做標記真不是好主意,還浪費了珍貴的糧食;現在卻認為是命運必然的安排──成長過程中,我們會一次又一次發現:現實沒有回頭的路,無論是否情願,前往未知是唯一的方向。

姊弟倆找到糖果屋,被老婦的虛情假意和美食迷惑,醒來弟弟已在鐵籠中,姊姊被鍊起來當傭人。老婦打算先養胖漢賽爾再煮來吃,他被迫每天吃下大量布丁和餡餅,我納悶為何不餵粗糧廚餘就好?後來猜想應該是要營造「美味與危險」、「欲望與殺機」的鮮明對比。漢賽爾如果抱怨吃太撐便會受罰,想到他本來受飢餓折磨,轉眼卻因吃太飽而痛苦,也太矛盾諷刺。不過若食物代表的是物質資源、需求和欲望,不當的分量與時機確實都是煩惱的根源。

姊弟倆找到糖果屋,被老婦的虛情假意和美食迷惑。


漢賽爾撿起鐵籠裡的死人骨頭,每天伸出去給老婦觸摸檢查,讓她以為自己還未長胖。待在糖果屋裡的日子,弟弟因為食物充足變得強壯,葛麗特則忍辱做工,學會按捺與籌算,積蓄勇氣並伺機行動。後來葛麗特把老婦推入火爐活活燒死,在老婦的尖叫聲中,我們知道葛麗特還學會了殘酷。

漢賽爾從鐵籠出來仍緊握著人⻣,後記提到人骨代表力量,因為它是人體最能保存的部分。我會想像緊抓人骨寓意他握住自己的機智、堅忍和膽識,這是他的生存利器,而他能倖存,亦受惠於前人的犧牲。

漢賽爾用籠子裡的死人骨頭讓老婦觸摸檢查,讓她以為自己還未長胖。(圖 / 《漢賽爾與葛麗特》)

 

我們教導孩子誠實的可貴,這故事裡的大人卻一再欺騙。我最介意是樵夫兩次拋棄孩子,都承諾他會回來。直接點說我氣他敢做不敢當,給予虛假的盼望、消耗愛他之人的信任,這說不定比遺棄本身更殘忍。然後想起妻子向丈夫提議丟掉小孩的時候,安慰他說「只是丟不是殺」,孩子不會有事的。把這一幕與樵夫的表現一起看,才明白樵夫欺騙的對象其實不是孩子,妻子要安慰的也不是丈夫,而是自己。人有時候承受不了太過巨大的罪咎與羞恥感,得用謊言撐出一個空間,好讓自己活得下去。

漢賽爾與葛麗特為了生存也學會了欺瞞。姊姊殺掉老婦之後對弟弟說:「我殺了她。」說得斬釘截鐵,她不單只是告訴弟弟這個事實,更是在承認自己的狠。無論義或不義的狠惡,對自己誠實都需要莫大的勇氣。這點葛麗特已青出於藍。

這個耳熟能詳的童話,這次由兩位大師重塑經典。作者尼爾.蓋曼以樹林來描繪險惡的氣氛,姊弟第一次被丟在樺樹林,樹幹潔白如紙;第二次沿路的樹木蒼老糾結,像黑暗憤怒的巨人,沿路被荊棘勾住衣服,像噩運要把人留下來。故事裡許多字句都言簡意深,例如姊弟歷劫回歸,不再稱呼那是「家」,只是一間小屋,他倆出生的地方——回頭他們已經不是從前的自己,家只是重訪的舊地。

姊弟歷劫歸來後,家不再是「家」,只是一間小屋。(圖 / 《漢賽爾與葛麗特》)

 

繪者羅倫佐.馬托蒂為故事配上張力迫人的黑白墨水畫,情境與人物是充滿動感和力量的輪廓。圖中不見精緻美食,沒有巫婆猙獰的面容,卻能涵容讀者的任何想像。

小時候看《糖果屋》的卡通,我只牢記萬一被拐騙要沿路留小石子做記號、要提防來路不明的誘惑。如今重溫,明白若命運送我們踏上成長之路,就算有GPS記錄也回不了頭。因需求和欲望而受誘惑乃人之常情,與其因噎廢食,不如相信我們有化危機為轉機的潛能。若是為了生存不得不說謊,也要有對自己誠實的勇氣。

故事結尾是漢賽爾與葛麗特各自找到理想對象結婚,宴會上的賓客「吃得腰帶繃斷、肉的油脂流淌在他們的下巴」,忘形的貪欲教人讀著非常不安。可是古老的月亮彷彿看透世事禍福相依、人心裡黑暗與光明恆久不滅,因此「溫柔地看著底下的每一個人。

漢賽爾與葛麗特

漢賽爾與葛麗特


作者簡介

陳麗琼,70年代生於香港,80年代移民澳洲,皇家墨爾本科技大學平面設計系畢業後,回到香港當平面設計師。2006年移居臺灣,曾是臺北上班族,現在是自由插畫師、作家。經營臉書粉絲頁「我愛陳明珠」。
重視早餐,喜歡閱讀、繪本。天蠍質重。養過四隻有人名的貓,現與13歲的陳明珠(貓)居於淡水。
著有《Emily的貓》、《小港包的台北五四三》、《我愛陳明珠》《陳明珠愛我》《黑的扭蛋機》《指繪快樂》。最新作品為散文集《想念的總和》

✎OKAPI專訪:「我想證明自己沒那麼脆弱了,因為我敢讓別人看到我的傷痕。」──專訪 Emily Chan《想念的總和》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有沒有辦法不再跟爸媽吵架?

因為一場選舉,破壞了你與父母的關係?要怎麼跟立場不同的家人共處、長久的溝通障礙怎麼清除?五篇文章助你開啟思考。

18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