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一樁死刑案背後,突然瓦解的不只是一個家庭──讀《加害人家屬:不能哭也不能笑的無聲地獄》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有三個案例,一個是還在服刑的A、一個是弒父被捕後在台北看守所自縊的陳昱安,以及北捷隨機殺人案的鄭捷。導演李家驊選擇他們的原因很簡單,三個案例的加害人家屬完全不同。A的爸媽拚命想營救他;陳昱安的母親是受害者也是加害人家屬,求判兒子死刑;鄭捷父母沒有公開現身講述孩子的空間。


幸福美滿的家庭突然瓦解,不會只是一個
《加害人家屬》作者鈴木伸元在完成眾多訪談後,寫下了這句話。每個案件背後牽連者眾,不只是被害人一方,也包括加害人與其背後的加害人家屬,我們或許有著不會成為加害人的自信(真的有嗎?),但誰也無法保證自己不會成為加害人家屬。
加害人家屬:不能哭也不能笑的無聲地獄

加害人家屬:不能哭也不能笑的無聲地獄

現代司法已經不再「誅連九族」,但每當重大犯罪刑案發生,加害人家屬承受的輿論壓力沒有比較少,社會大眾還是會將怒氣發洩到家屬身上,媒體記者挖掘父母職業、經濟狀況、手足關係等家庭背景恣意報導,將這股恨意推波助瀾到讓人窒息的程度。

鈴木伸元提到,加害人家屬也有各種狀態。有些加害人家屬覺得自己也是被害人之一,完全不清楚家人與受害者間的糾紛,連自己該怎麼負責都沒想法,「或許忽略了什麼徵兆,但真的有機會即時及時阻止家人犯罪嗎?那孩子呢?大家總說孩子是無辜的,但加害人的孩子真的有機會無辜嗎?」作者所訪談的加害人配偶,帶著孩子搬家轉學,再也無法回復往昔生活。

如同本書副標「不能哭也不能笑的無聲地獄」,被害人家屬與加害人家屬可能本就熟似或無交集,卻因同一件想都沒想過的事,失去過正常生活的可能,兩方或許都會經歷失業、搬家、孩子轉學、被肉搜,甚至自殺等悲劇。而雙方還有另一個共同點,他們可能永遠無法知道事情的真相,不理解為什麼必須被殺或殺害,一家人關係斷裂。

如鈴木伸元所說,加害人的家屬認為自己沒有資格抱怨,就算是自己的孩子被詛咒發生一樣的事,也不能說什麼。明明每個人都會說不想跟爸媽做一樣的工作,殺人犯的孩子卻常被認為有殺人的可能。

書中關於「宮崎勤事件」的訪談最觸動人心,作者訪談到當初採訪事件的記者之一,那名記者剛好是宮崎勤父親的舊識,他親眼見到加害者家屬如何受到騷擾與精神折磨,連叔叔、嬸嬸、堂表親都被迫離婚、子女改姓、失業,當宮崎勤的父親後來自殺了,都被批評是逃避現實,「第一次知道加害人家屬有時會比加害人本人更痛苦。

台灣讀者更熟知的應該是《絕歌》裡的神戶連續兒童殺傷事件犯人,當時「少年A」大頭照和真實姓名被公布,少年A的父親帶著另外兩個兒子改姓、搬家,雖然生活痛苦,但在警察提醒後,他才發現自己連受害者名字都不知道,「雖然加害人家屬的身分十分辛苦,但是被害人的家屬痛苦的日子卻更久。」後來少年A父母出版了《生下少年A:父母的悔恨手札》敘述撫養少年A的生活,其實是極為正常平凡的家庭氛圍,他們還是無法說明哪裡出了錯。


不是每一個兇殘案件的加害人都來自充滿問題的家庭,有時加害人家屬真的無法理解,每天一起生活的平凡人,為何成了殺人兇手。《教出殺人犯》作者岡本茂樹在書中探討,好孩子是如何在後天教育變成殺人犯的?那些會被誇獎乖巧、開朗、堅強的孩子,為了被愛、被稱讚,是什麼時候開始壓抑、排斥自身的情緒和欲望?比較幸運的人,找到紓解壓力的出口;不幸運的人,情緒爆發,在青春期出現問題行為。

絕歌:日本神戶連續兒童殺傷事件(新版)

絕歌:日本神戶連續兒童殺傷事件(新版)

生下「少年A」……

教出殺人犯Ⅰ:你以為的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

教出殺人犯Ⅰ:你以為的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

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20年去養一個殺人犯!」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一句台詞,沉痛道出加害人家屬的悲傷與困惑。連成年犯都會被追溯家庭與童年生活了,未成年犯的父母,更是眾矢之的,家庭型態與親子關係都要被放大檢視。有些人會自責,認為自己沒有發言的權利,也有人不願面對子女犯下的錯誤,即便經濟沒有問題但接到判決賠償命令也會逃避付款。

加害人不是只有一種模樣。書內另有加害人家屬同時也是被害人家屬,因為「家人殺害家人」在兇殺案中並非少數。或者是交通意外致死的肇事者、養雞場罹患禽流感造成眾人承受嚴重損失的雞農,這些意外事故與社會大眾並無直接關係,但在「有損失就要有人負責」的輿論壓力下,過度批評導致當事人與家屬自殺,對事件發生的原因探究和預防並沒有幫助。又或者是,被誣告的加害人與其家屬,即便法律上最後證明是清白的,但社會大眾心態上無法原諒曾經遭到逮捕的人,接下來的人生也會遭受一定程度的影響。

書末分析了加害人的背景,人不是某一天突然成為殺人犯,而是不斷輕微、重複的犯罪,最終奪人性命,或是同儕團體間,因為群體心理導致暴行越演越烈,一開始或許只是洩憤、虛張聲勢,卻突然在某天全盤失控。作者認為,若加害人家屬有任何預防犯罪的可能,或許就是了解子女和哪些人往來,讓孩子不用戴帶著面具生活,不用太勇敢、可以選擇放棄或撒嬌,哭泣任性也沒關係,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緒與感受是被重視的,自己的生命與他人生命都一樣該被珍視。

而加害人家屬這些處境的源頭,必須回過頭來探討整個社會對犯罪、罪犯的想像,若我們認為加害人是「必須被排除的污點」,那麼,創造並放任污點擴大的那個家庭,自然不被原諒。但是,從孩子入學讀書、步入社會化的那天起,個人特質、健康問題與環境因素就每天每天交織出不同的反應與結果。每個人或許都曾冒出傷害他人的念頭,有無付諸實現的原因卻大不相同。若輿論一昧怪罪加害者家屬,又有多少預防功效?

目前,台灣是一個連要做好「被害人保護」都十分吃力的國家,對於加害人家屬所需要的援助與各種問題,是完全忽視。但鈴木伸元認為,與其報復性認為加害人家屬必須負起和加害人相同程度的責任,不如思考怎麼做才能讓加害人出獄後有所依歸,給予加害人家屬經濟和生活扶助、家庭成員溝通諮商與教養協助等,才能真正預防再度犯罪。

援助加害人家屬不是什麼寬宏遠大的人性本善而已,也不代表對被害人保護有所忽視,只是努力將對「犯罪」的理解跳脫「個人」,期望社會能更趨於理想而已,如本書結尾說的:「那個不能哭也不能笑的無聲的雨,誰都不願意走進去。


加害人家屬:不能哭也不能笑的無聲地獄 (電子書)

加害人家屬:不能哭也不能笑的無聲地獄 (電子書)


作者簡介

曾任報社記者,現為「半媽半X」自由文字工作者,偶爾在從小長大的社區賣菜。育有一狗二孩三貓,關心兒童與動物的權益與未來生活環境。合著有《有田有木,自給自足:棄業從農的10種生活實踐 》《餐桌上的真食:用腦決定飲食風景,吃出環境永續 《遜媽咪交換日記》,以及《迎向溫柔生產之路》
OKAPI專訪:成為你孩子的夥伴!爸媽也要不斷學習修正生產是媽媽與寶寶的第一次合作
OKAPI專欄【繪本告訴你怎麼教小孩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國際不打小孩日 小孩不打不成器?別讓暴力成為家長無能為力的藉口

教養小孩很多時候讓人理智斷線,深感挫折的父母可能會選擇以體罰做為手段,但打出來的乖小孩是真的乖嗎?

247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