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賴嘉綾

她們用攝影紀錄歷史、改變社會!帶你看 4 位女攝影師繪本

  • 字級


 

每次提起一個主題,或是經人介紹一位藝術家,便在這段時間有許多巧遇,這樣的情形剛好用來解釋最近我們提起與攝影相關的繪本,此時北美館有黃華成攝影展「未完成」(~2020/11/08)、台北徠卡之家年度首展為倫敦攝影師艾倫.沙勒(Alan Schaller)的「Metropolis:黑白攝影展」(~2020/9/30),接下來還有神祕保姆Vivian Maier攝影展(2020/7/4 - 9/6),觀展與閱讀都可對照或藉此瞭解攝影家的背景印證時代。大部分攝影都成為記錄史實的證據,還有其他主題以風景、人物、光影、心情呈現的作品;過程中,總是有藝術家運用已知技術發展新的效果,在攝影史上留名。

複多與張力:論攝影史與攝影肖像

複多與張力:論攝影史與攝影肖像



《複多與張力:論攝影史與攝影肖像》裡,作者提到攝影中有源自真實的張力,當然同時有美學的指標,觀賞攝影讓我們有如曾歷其境,陌生又似曾相識;這些比照閱讀經驗有如幻覺。若以風格、技巧、歷史上的地位,下列女性攝影家是我們可以在繪本裡看到的:



 

1安娜.阿特金斯(Anna Atkins)
The Bluest of Blues

The Bluest of BluesThe Bluest of Blues

英國植物學家安娜.阿特金斯(1799-1871)被視為第一位女性攝影師,也是第一位以相片做書的創作者。她的父親研究昆蟲與植物,熟悉化學、物理學。因安娜出生後不久母親就過世了,她從小由父親照顧長大,父親心想要給她最好的教育,他們在海邊、森林各處採集,成為彼此最好的研究夥伴。

她執著研究的程度不下於專業的科學家,但因為她是女性,一直無法參與學會,只能倚賴父親轉述學會的討論。她以凡事做到精深的態度,建立起自己的植物標本室,一片一片乾燥壓平的植物標本保存在抽屜裡,因數量繁多,光是海草就高達1500種,她開始思考複製的方法。她的成就終於讓她得以進入剛成立的倫敦皇家植物協會(Royal Botanic Society of London, 1839-1931)。1841年,父親送給她一個新奇禮物──照相機。

照相機是結合科學與物件的新發明,在光的照射下,物件有了新的樣貌,存在另外的載體上。1842年,這對熱衷於新奇事物的父女認識了喜歡實驗的約翰.赫歇爾(John Herschel)爵士,他同時也是英國著名科學家,他們使用化學藥劑,將物件鋪放在陽光下,產生藍色的影像,這就是最早期的藍曬(cyanotypes)。1843年阿特金斯將她的收藏做成藍曬圖,完成了自己的書,並在1853年為父親出版回憶錄;這些原本署名 A.A. 的作品,曾讓人以為是無名人士(Anonymous Author),幸好後來被還原成Anna Atkins,得以正名。

英國植物學家安娜.阿特金斯(Anna Atkins)與她製作的藍曬圖。(圖/wiki)

(圖/The Bluest of Blues 內頁)


2. 多羅西雅.蘭格(Dorothea Lange)
Dorothea's Eyes  
Dorothea Lange, The Photographer Who Found the Faces pf Depression

多羅西雅.蘭格(1895-1965)出生於美國紐澤西州,7歲因為小兒麻痺,留下跛腳的後遺症,讓她對弱勢者懷有強大同理心;12歲時父親離開家後,她每天跟著圖書館員母親來到紐約市,進入一家有許多移民的學校就讀,後來她便將姓氏改和母親一樣。母親的工作時間很長,她經常遊蕩在街頭,觀察人群;她尚未擁有相機時就決定要成為一位攝影師,於是進入一個攝影工作室打工,展開與諸多攝影家學習的機會。

多羅西雅.蘭格(Dorothea Lange, 1895-1965)(圖/wiki)

1918年,她與一位朋友相約去旅行,但在舊金山旅費遭竊,身無分文下,迫使她留在舊金山找工作。隨後她開啟自己的工作室,讓上班族在下班後聚集開趴,她也開始人像拍攝,由此收取費用,在當時引起一陣旋風,大家都想要蘭格為他們拍攝人像。她有不錯的收入,有家庭和孩子,但沒多久就遇上經濟大蕭條,街上有許多穿著西裝卻沒工作的失業者、睡在路邊的流浪漢,那些充滿落寞、哀傷神情的人成了她相機眼下的焦點。

隨著她對這些社會問題的關注,她遇見一位關心農業現況的經濟學家,她為他的勘查主題拍攝相片,後來他們各自離開原來的家庭結婚。蘭格的拍攝檔案成了社會學重要的研究,譬如經濟大蕭條下的移居式農民(migrant farmworkers)因為她的相片,促使政府立刻賑糧;二戰時,美軍將大批美籍日裔移民送至集中營的歷史,也有蘭格的相片佐證。她的跛腳依舊沒有完全好,即使一跛一跛地爬高蹲低,都不影響她的工作,反倒是困頓的人因此容易接近她,留下許多真切的好相片。她為報導攝影樹立專業領域,讓相片成為新聞重要的一部分,尤其第二段婚姻中,他們關注美國農業,為沉默的弱勢農人發聲,成為重要史料。1952年,他們與其他攝影家創辦《光圈》Aperture雜誌,並致力於攝影教學。

(圖/Dorothea's Eyes內頁)

(圖/Dorothea Lange, The Photographer Who Found the Faces pf Depression內頁)



3. 伊莫金.坎寧安(Imogen Cunningham)
I
mogen, The Mother of Modernism and Three Boys

Imogen, The Mother of Modernism and Three BoysImogen, The Mother of Modernism and Three Boys

伊莫金.坎寧安(1883-1976)出生於美國奧瑞岡州,在西雅圖長大。她18歲擁有第一架相機,大學主修植物與化學,因為暗房工作與化學習習相關;後來取得獎學金前往德國繼續深造,包括她的畢業論文與主要研究都著重在鉑金顯影技術;回到西雅圖後,她開設自己的工作室,在攝影的取材與技術研究上都有所突破。

在攝影史上,坎寧安是一位基礎穩健、生活恬淡、不斷精進的攝影家,即使待在家裡當著全職主婦,也以家居生活拍攝了許多精彩作品。她利用每天孩子的午睡時間,在一個小時內拍攝就近取材的物件,花朵是她當時最常用的題材。20世紀初的攝影工作,包括重重的相機與後續的暗房作業,是繁瑣、髒污、極少女孩參與的工作。她選擇默默的工作,兼顧家庭。1932年更與蘭格(Dorothea Lange)、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麥諾.懷特(Minor White)在舊金山合組攝影團體「光圈64」(f/64)

她的成就尤其展現在工作觀與生活觀,「You can't expect things to be smooth and easy and beautiful. You just have to work, find your way out, and do anything you can yourself.」我們由她這段話可以感受到,沒有什麼是容易的,美感的取得尤其沒有捷徑,唯有不斷試驗,找到自己的方法。可能也因為如此,她的作品帶著安靜的力量。她的基金會Imogen Cunningham Trust仍以這樣的力量持續進行中。

(圖/Imogen, The Mother of Modernism and Three Boys 內頁)


4.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
Meet Cindy Sherman, Artist-Photographer-Chameleon

Meet Cindy Sherman, Artist-Photographer-ChameleonMeet Cindy Sherman, Artist-Photographer-Chameleon

辛蒂.雪曼(1954-)出生於美國紐澤西州,以角色扮演為樂,開始在無趣的上班生活裡做為嗜好,有時穿著護士服去工作、有時戴著假髮,這樣的玩樂心情讓她後續的創作創意無限。有人說是她是自拍始祖,但她不認為,她是經過縝密的設計,包括燈光、造型、化妝、場景、拍攝、時事、歷史。喜歡她的,更能體會她在題材上的幽默和諷刺,富含對藝術的熟稔。

她可以是公路邊等著搭便車的離家少女、謀殺案現場驚慌的受害者、帶著遐思或等待的女孩,或歷史上著名的貴婦、畫家、王公貴族,也可以是名畫裡的要角、新聞事件裡的人物……她每一次發表作品,總帶給觀眾意想不到的驚奇。

這些相片的尺寸很大,在當代藝術中心裡是不可少的收藏品,質感細膩,色彩飽和。這本書由兩位作家撰寫,親自訪問並取得相片授權,閱讀雪曼不止研究她的做工,還值得研究背景歷史,每一張相片限量輸出,光是背景,她就有很多種做法,投影、現場、設定拍攝時的氣候、季節、服裝,這位小時候喜歡玩紙娃娃的女孩,將攝影在這個「人人皆可拍照」的時代,玩出獨特的個人特質。

(圖/Meet Cindy Sherman, Artist-Photographer-Chameleon內頁)


\\Cindy Sherman介紹影片//


攝影活動提供必須在家庭裡忙碌的女性另一種創作的可能,利用瑣碎的時間,可能是消遣、紀錄、謀生、發明⋯⋯,主題就在身邊,也能是戰地、田調,或是自創,可大可小,在諸多限制下又能彈性發展。從攝影機的視窗俯視或平視、仰視的世界裡,在距離中圈定畫面,形成另一個空間,既寫真又不必寫實,是幻覺也是再現。



作者簡介

在地合作社The PlayGrounD」工作室負責人。畢業於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州立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碩士。專職作母親多年。長期致力推廣圖畫書閱讀,成立兒童閱讀團體、帶領成人圖畫書讀書會、撰寫書評與部落格、翻譯圖畫書,並經常協助書店與出版社選書。
著有《與圖畫書創作者有約》《動物們的讀書會: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童書遊歷:跨越時間與國界的繪本行旅》《是真的嗎?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2》《什麼這麼好笑?繪本職人的閱讀地圖3》《賴嘉綾的繪本報一報》《懂得欣賞,是件快樂的事!》參與大人也喜歡的繪本企劃,並策劃11位台灣繪本創作者「停 聽 看 他們做繪本」展覽。最新作品為《神奇的32頁:探訪世界繪本名家創作祕辛》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好懷舊!那些貫穿我們成長記憶的圖文創作者,現在在做什麼?

朱德庸、凱西‧陳、幾米、彎彎、馬克......從雜誌、繪本、無名小站到MSN,不同時期崛起的圖文作家各自有一片天,而這些讓你有「懷舊」感的圖文作家們,也許換了不同形式,但創作仍未停歇。看【滑滑20年圖文史】特別企劃帶你重溫當年回憶!

29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