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讀《幸災樂禍》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喜歡看霹靂布袋戲的朋友一定都知道「黑白郎君」這號人物。

黑白郎君造型獨特,服飾、膚色,黑白分明。戲中的黑白郎君像是反派,狂妄且自負,但對朋友卻是有情有義,個性一樣黑白分明。即使你沒看過霹靂布袋戲,也不知道誰是黑白郎君,但或多或少都曾聽過他的名言:「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

這句話聽起來很中二,也很失禮,根本就是幸災樂禍,但這卻可能是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人類普遍都有的心態。

黑白郎君名言:「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是人類普遍都有的心態。(圖/wiki


2008年12月的《紐約時報》曾發出這樣的感嘆:「我們活在一個幸災樂禍的黃金時代!」傳統報紙批評網路時代酸民當道,大家躲在黑暗角落大作哏圖、酸言酸語,但其實這是遠古時代的古老習慣。

《情緒之書》作者、著名情緒歷史學家蒂芬妮.史密斯(Tiffany Watt Smith)《幸災樂禍》不僅分析了人類嘲弄心理的深層意識,也從各國歷史探究幸災樂禍的文化意義。她在書中指出,許多國家的傳統文化都有「幸災樂禍」的字眼,例如,日本有句俗話就說:「別人的不幸,嘗起來像蜜。」尼采也曾說過:「看見別人受苦對人是有好處的,使別人受苦更是如此,這話雖然難聽,卻非常符合人性。

情緒之書:156種情緒考古學,探索人類情感的本質、歷史、演化與表現方式

情緒之書:156種情緒考古學,探索人類情感的本質、歷史、演化與表現方式

幸災樂禍:情緒史專家從媒體政治和社會文化,解讀人性共同的負面根源與心理機制

幸災樂禍:情緒史專家從媒體政治和社會文化,解讀人性共同的負面根源與心理機制

這些古老的「地獄哏(Hellish gags)」跟黑白郎君的名言異曲同工,看到別人出糗、受苦,非但沒有同情,反而覺得好笑,甚至想嘲弄一番,這樣的心態似乎深藏在許多國家的文化之中。

但,「幸災樂禍」真的是好事?

傳統軍教片中一定會有「天兵」這種角色,戲裡「天兵」的行為通常都不符合社會期待。最常見的是班長說「向左轉!」這時「天兵」就會右轉,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因為如果所有大兵都聽從班長口令向左轉,大家會覺得這是個精實的部隊,但若是有人左右顛倒,笑點就會在此人身上,引人發噱。這叫作「異例」,劇情之所以好笑是因為「異例」的出現,亦即,某些行為不在我們既定的規則裡,讓人無法預測、有點突兀,甚至是突破既有規範的「不正常」現象,也因為「不正常」,反而讓戲中行為及角色成為幸災樂禍或被嘲弄對象。

畢竟,「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我們看到別人「不正常」、出糗會覺得好笑,然而,出糗、「失敗」的人心裡又作何感受?

喜劇發生之時,悲劇有時也同時發生,當我們幸災樂禍地嘲弄別人,被嘲弄的個人或其所屬群體未必好受,甚至成了他們心中永遠的痛。例如,在軍教片裡的「天兵」大多有什麼特質?仔細一看,幾乎都是原住族或是胖子,這難道不是種歧視與身材歧視?難道不是以我們自以為的「正常」嘲弄別人的「不正常」?

但,「幸災樂禍」真的不好?

「幸災樂禍」的確會對某些群體造成傷害,也反應了某種嘲笑弱者或見不得別人好的深層人性,不過,作者也提醒我們,「幸災樂禍」可能也是解構權威或厭惡權力的歷程。

《幸災樂禍》書中就提到:「挖掘名人的痛苦則不只能麻醉我們的相對缺乏美貌和才能,同時也具有懲罰的本質……我們有多麼崇拜和欽佩他們,就有多麼討厭他們,並熱切地等待時機,看著他們享受高位的權利被測試 ——以及期待他們失敗,跌得越慘越好。

是的,這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人類反應,我們一方面羨慕別人,想變得跟他一樣,但,在現實生活裡,我們就是魯蛇,也難以跟他一樣。打贏不人家,又加入不了對方。怎麼辦?雖然不要忘了得繼續努力,但有時也會心裡暗暗期待對方栽了跟斗,你會一邊惋惜,一邊覺得真是活該。就好像「好學生」作弊被抓,或考試考爛了,你會跟他說聲「加油」?還是在心中默默竊笑?

這一方面是我們的嫉妒作祟,一方面是因為看到天神跌跤的快感。雖然我們不會因此就改變我們處境、提高我們的地位,但幸災樂禍的心理,至少可以讓我們得到短暫的滿足。

不只看到成功人士出糗會有爽感,我們有時會更希望看到那些穩坐政治大位的偽君子,或令我們百般厭惡的政客被撕假面、跌落神壇。

四年一次的選舉制度讓我們有機會施展權利讓他們摔到谷底,但更多時候,選舉只是爛蘋果互換的遊戲,總是讓我們無能為力,只能等待「幸災樂禍」的機會來臨。不容否認,一般大眾平常只是忙碌於生存的無力者,沒有膽量面對革命、沒有能力起來革命,只能找機會發洩悶氣,間接使得讓名人出糗的狗仔隊大發利市,嘲諷政治人物的《全民大悶鍋》受到歡迎,也讓我們躲在螢光幕前享受戲謔政客的快感。

\\《全民大悶鍋》以嘲諷政治人物或名人為特色//


網際網路的出現,讓我們不再只是躲在一旁的圍觀者,我們還能在電腦及手機螢幕的掩護下主動出擊,不僅能對政治人物不負責任地酸言酸語,還能一起「出口」圍毆發洩情緒,對他們出糗時不斷落井下石,並隨著社群媒體演算法,捲起一層又一層的同溫層,不費力氣或代價地伸張「正義」或享受愉悅。

但,這樣的「幸災樂禍」真是好事?

「幸災樂禍」可以發洩,但卻很難改變世界。我們雖然享受名人的出糗、失態,卻不會因此提升自己的地位,雖能嘲諷、惡搞了政客的形象,但權力仍然不會握在我們的手中。他們只要多用點公關技巧、多買一點業配,依然可以扭轉劣勢,更何況,制度的惡並不會因為那個政治人物倒台而瓦解。

相反的,過多的「幸災樂禍」並無助公共議題的討論,因為我們只剩下爽感而非理性論辯,「幸災樂禍」也會抵消反抗的動能,因為我們發洩完後,對政治的憤怒與不滿往往隨之消散,「幸災樂禍」更可能讓假消息橫行,因為嘻鬧捲起的同溫層有時候會讓我們失去判斷能力,反而讓假消息藏在一個又一個的哏圖中四處蔓延。

無論如何,人類的「幸災樂禍」都不是簡單的東西,它是文化、是歧視、是情緒、是政治、是認同、是反抗、是歸屬,也是我們利用他人的痛苦來讓自己感覺更好的歷程。 「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黑白郎君這句話,絕對不是亂說的。

 

\作者蒂芬妮.史密斯的「情緒考古學」演講 /

 


作者簡介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臺灣公民行動影音紀錄協會理事長
OKAPI專訪:《公民不冷血》管中祥:一個國家能否進步,絕對跟社會運動發不發達有關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2024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公布!帶你認識4本最新得獎作品

恭喜《鱷眼晨曦》獲小說獎;《失敗者回憶錄》獲非小說獎;《明天,我會去到什麼地方?》、《斯文豪與福爾摩沙的奇幻動物》獲兒童及青少年獎。還有更多入圍及得獎作品,請見台北國際書展官方社群網站

198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