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如何面對失去、老後、離開?繪本《總有一天你會懂》《我離開之後》給我們的人生預習課

  • 字級




1½,你學到媽媽走開後還會回來,這就是信任。(圖 / 《總有一天你會懂》

 
《總有一天你會懂》這本書是要我們懂什麼呢?坦白說,這句話真的好老派啊!是爸媽、老師、那些大人們叨叨絮絮說的一切,是讓人一聽就想翻白眼的開場白。沒想到,有一天這句話竟然輪到我們說了。

所以花大把時間和孩子爭執,出門不要帶上布娃娃以免弄髒;在公園玩可不可以不要脫鞋子;別在汽車座椅上把餅吃得到處都是;因為關掉電視而大哭是沒有用的;吃一口飯到底要多久?要到孩子離開我們後,我們才會明白,這些小事真的沒什麼,孩子往後的人生會有更多難題,而我們注定幫不了他。

總有一天你會懂:從0到100歲,該學會的人生大事,都在這些生活的小事裡了

總有一天你會懂:從0到100歲,該學會的人生大事,都在這些生活的小事裡了

為了完成《總有一天你會懂》,作者海可.法樂(Heike Faller)訪談許多人,好取得自己還沒有的中老年人生經驗,她想知道,這些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何體悟?她得到的答案是,有一天,我們會老到即便生活不順遂也能覺得滿足,或是反過來,因為太順遂,而對未來難有期待。

不過,我想這本圖文書的多數讀者都還沒老到能對這一切想得透澈,我們還處在前半段充滿各種情感刺激的忙碌學習人生。哭,是人的本能,不過我們不會忘記出生後要很快學會笑,學會把各種東西丟到地上,學會爸媽離開了會再回來(當然也可能不再出現)。還要學會走路、跑步、遊戲,學會表達自己的喜歡與不喜歡,也發現不管喜不喜歡,都必須去做一些事,例如上學或是學習寫字。


12歲,現在已經有好多事,你做得比爸爸媽媽更好。(圖 / 《總有一天你會懂》內頁


人在不是懂太多事時,特別容易得到樂趣。地上一個蟻窩就能讓小孩看上半小時;小心翼翼藏在口袋的石頭與樹枝,要在被媽媽怒吼前丟掉。我們常常被認為在發呆,在浪費時間,在拖拖拉拉,如此抱怨著我們的大人自以為很懂,其實他們根本也還不懂人生到底是什麼,才會把生活搞得那麼無趣。

你不相信嗎?我舉個例子,我們還小的時候,爸媽用盡各種方法,希望孩子能相信各種荒誕的事,例如聖誕老公公會送禮物給乖孩子這件事,特別用心的爸媽不只偷偷擺上禮物,還要吃片餅乾、喝口牛奶、製造出大腳印。但當孩子7、8歲時,生命的巨輪似乎滾過了某條界線,爸媽突然變了一個人,那些有趣的事都消失了。爸媽說,別傻了,這個那個都是假的,還取笑天真無邪的孩子怎麼那麼好騙呢?

爸媽不知道的是,隨著他們建構的甜蜜想像世界一起消失的,是孩子心中曾經崇拜的父母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形象。孩子開始學習爸媽未曾接觸的知識與技術,也發現爸媽嘗試用「流行語言」時模樣其實有點囧。還有,雖然講出來很抱歉,但其實自己蠻希望爸媽不要出現在學校活動的,儘管很多年後你回想起此時的心情,一定會有點愧疚。


30歲,你發現快樂是比較出來的。(圖 / 《總有一天你會懂》內頁


有一天,大概就是來到我現在快40的歲數吧,我們已經經歷了數次討厭自己、愛上別人,然後討厭別人、重新愛上自己。如果有新生命願意來到我們的人生,帶來真正的愛的體悟──毫無所求,更加深切,幸福與壓力並行。父母也沒那麼討人厭了,他們當然還是很煩,但有時候,媽媽會在我們回家時,燒一條紅燒魚。

20歲時,我們得意自己青春正盛;30歲時,我們笑鬧說自己好老,但知道人生才剛起跑;到了40歲,我們竟然成為別人口中的大姊、大叔了,這曾是好遙遠的年紀啊!那麼50、60歲那些人呢?好像也沒有我們年少時想像得那麼遠了,我們都會走到那一天的。而我70歲的爸爸,已經過著和我未滿7歲的孩子一樣的生活,他們彷彿有用不完的時間,奢侈地每天以全身精力處理看似無謂的小事,他們的世界雖然小,但不可懷疑絕對是最重要。

再過幾年,人變得更老更老,或許老到連餐具都拿不穩、食物灑滿桌,也是很自然的事吧,不過是回到嬰兒時的狀態而已。到那一天,我們總算懂了,曾經對自己的期望與失望、對孩子的要求與責備、對他人的埋怨與感激,到這一刻,才明白「正因為」發生了這一切,才有最後的我們的模樣──原來,這一生會在生活小事裡遇到各種人生大事,是要教我們放下無謂執著。


也許你現在明白了,失去某人是什麼感覺。從而懂得珍惜快樂。(圖 / 《總有一天你會懂》內頁)

 

可是時間未到,還沒懂這一切該怎麼辦呢?有人能給我一點指引嗎?

我非常喜歡另一本圖文書《我離開之後》,這是一位母親給女兒的人生指南,由蘇西.霍普金斯(Suzy Hopkins)和哈莉.貝特曼(Hallie Bateman)母女倆合力創作。女兒哈莉某日想到,有一天把自己帶來這個世界的人會離她而去,被獨留下的自己,不知道要問誰怎麼煮馬鈴薯,誰能聽她抱怨工作,誰又能原諒她所做的一切,她怎麼會知道該往哪裡走?便央求媽媽為她寫下未來的人生建議。

這本書就是這樣假設的:有一天,媽媽離開了,你必須開始頻繁回答「她過世了」。那麼,之後的每一天會是怎樣呢?

我離開之後:一個母親給女兒的人生指南, 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

我離開之後:一個母親給女兒的人生指南, 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


媽媽離開的第17天,面對親友關心,你可以離電話遠一點,或是點頭和微笑。(圖 / 《我離開之後》內頁)

 
我想,我會懊惱沒問過已離開的人,訃聞該怎麼寫、喪禮想怎麼進行,或是正好相反,慶幸我們曾百無禁忌地聊過這一切。接下來的日子,會發生更多需要專心處理的事,以至於讓人漸漸忘記最後一次爭執的內容。例如,應付那些無論是出自真心或無意的安慰話語;慶祝自己的生日,那是我們和媽媽的第一次合作;也許,我們也會考慮成為爸媽,試試自己是否有能耐陪伴一個生命從1歲開始往前走。

然後有一天懂了,我們必須停止做自己不想做的事;畢竟人生太短了,該說的道歉不是一直有機會說;現在受的苦是因此刻你正好承受得起,再早再晚都不適合。

《總有一天你會懂》談的是每個不同人生階段裡有何體悟,是對自己人生的和解,也是對平凡生活的接受,並享受幸與不幸交織的生活。

《我離開之後》畢竟是母親給孩子的話,有更多溫柔的提醒:生活要保有玩遊戲的悠哉、跳脫一成不變的勇氣。記得用大笑驅走恐懼,就算是老到不良於行、聽力不佳也睡不安穩時,也要幫自己買支好拐杖,籌備自己理想的葬禮。


第450天:照鏡子,用我看你的方式看自己。第2000天:做個好夢。第3000天:跟你的孩子聊聊死亡。(圖 / 《我離開之後》內頁


這兩本書寫的、畫的都是一場人生舞台,每個人的舞台場景都不一樣,上演的故事也不同,就算有很棒的人生指南,我們也絕不會照著走(尤其是父母給的),直到那關鍵的某一天,你才會說「我總算懂了」,一切都沒什麼好擔心的,你身邊永遠會有人愛你、陪伴你,只是人生總有萬一,有時會覺得全世界只剩下自己,那時,你一定要能成為最懂得愛自己的那個人,好嗎?


總有一天你會懂:從0到100歲,該學會的人生大事,都在這些生活的小事裡了 (電子書)

總有一天你會懂:從0到100歲,該學會的人生大事,都在這些生活的小事裡了 (電子書)

我離開之後:一個母親給女兒的人生指南, 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 (電子書)

我離開之後:一個母親給女兒的人生指南, 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 (電子書)


作者簡介

曾任報社記者,
現為「半媽半X」自由文字工作者,育有一狗二孩三貓,
關心兒童與動物的權益與未來生活環境。
著有《迎向溫柔生產之路》繪本《一百萬個親親》
合著《餐桌上的真食:用腦決定飲食風景,吃出環境永續 《遜媽咪交換日記》


OKAPI專欄【繪本告訴你怎麼教小孩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為什麼我們喜歡看詐騙的故事?

    從《創造安娜》、《Tinder大騙徒》到各種離奇的詐騙犯罪,在經過串流平台的包裝後大受歡迎,但當我們看這些騙人與被騙的故事時,我們真正想看的是什麼?而這類影片是否只是幫助騙子們獲得更多關注?

    1345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為什麼我們喜歡看詐騙的故事?

從《創造安娜》、《Tinder大騙徒》到各種離奇的詐騙犯罪,在經過串流平台的包裝後大受歡迎,但當我們看這些騙人與被騙的故事時,我們真正想看的是什麼?而這類影片是否只是幫助騙子們獲得更多關注?

134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