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活在「現代」的芥川龍之介——審視〈兩封信〉與〈竹林中〉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在日本,芥川龍之介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照片中頂著一頭亂髮、帶著銳利目光、穿著深色和服的他實在太有名氣。他本人的人生也如小說高潮迭起。1892年3月1日以長男身分在東京京橋區(現在的中央區明石町)出生,但生母8個月之後發瘋,他被母親娘家(芥川家)接走。其實在日本文學界,男性作家與母親關係匪淺者不在少數;相對的,男性作家也常發生與父親反目的情況,這點確實很有伊底帕斯式的風格。對芥川而言,因為與生母分隔兩地,以及生母發瘋的事實,使他所有作品都走上陰鬱風格。


芥川龍之介(1892-1927)代表作包括〈羅生門〉、〈竹林中〉、〈河童〉、〈齒輪〉、〈地獄變〉等。(圖片來源 / wiki


芥川在1916年發表的〈鼻子〉獲得夏目漱石青睞,得以在文壇出道。他的作品雖膾炙人口,得到廣大迴響,但實際上的執筆期間並不長。因為他在出道11年後,也就是1927年7月24日便自殺身亡。那天下雨,他在田端的住處服毒自盡,對社會造成了衝擊。

日本近代文學館的太宰治展

因此,芥川本人並沒有透過文學宣揚戰爭,在短短的11年執筆生涯過後消失於世。然而,他的死亡帶來的衝擊,也毫無疑問讓日後的日本文學作家——如太宰治三島由紀夫等——選擇以自殺方式結束生命,形成一脈相傳的作風。尤其太宰治對芥川的崇拜程度極其顯著,他最喜歡、最常用的照片就是拍成了芥川風格,而在東京目黑區的日本近代文學館中,也展示了太宰治在學生時代,寫下許多「芥川龍之介」這五個字的筆記。那確實能讓觀看者聯想到他抱著青春期特有的羞澀,不斷將單戀對象的名字寫在筆記上的心情。

關於芥川自殺的理由,有太多研究論文探討。有些著眼在芥川本身經濟層面上的問題,有些則將論點放在當時日本社會的動向上。當我們回頭審視當時日本社會的狀況,正流行共產主義思想,像芥川這類作品意識形態薄弱的作家,很容易受到強烈批判。加上日本整體的軍國主義色彩濃厚,因此也有一派意見指出,芥川寫下「我對未來抱持的茫然不安」做為自殺動機,或許是因為他感受到今後的日本將一頭栽進戰爭之中。

文豪偵探-那些在亂步之前寫下謎團的偉大作家:夏目漱石、泉鏡花、谷崎潤一郎、芥川龍之介、佐藤春夫偵探小說精選集(日本知名平面設計師森本千繪跨海協力封面)

《文豪偵探》收錄了芥川的短篇〈兩封信〉〈竹林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或許這只是在網路上流傳的「都市傳說」——也有一種說法指出,芥川自殺的理由是因為「他看到了自己的分身」。所謂分身,是指一種看到自己分身的幻視現象。據說看到自己分身的人不久於世,是一種死亡或災難的前兆。收在《文豪偵探:那些在亂步之前寫下謎團的偉大作家》中的〈兩封信〉,也被指出是芥川基於看見自己分身的體驗所寫出的作品。芥川在座談會上被問到關於分身的問題,曾表示自己確實看過分身,且「一次是在帝國劇場」、「一次是在銀座」出現。自己的分身出現,乃是自身的身分認同受到侵犯的現象,會覺得不吉利也是理所當然。

收錄在本書中的〈兩封信〉,是芥川以自身的分身體驗為基礎寫下。首次發表於1917年9月號的《黑潮》雜誌,當時文學評論家江口渙以「以芥川老弟的實力而言,本作確實稱不上優秀。若從靈光乍現的角度來看,的確有其有趣之處,但因為作者本人對於那靈光乍現的態度不夠確實,因此無法收得足夠效果。」評之,絕對稱不上好評。但是,芥川死後才發表的〈齒輪〉,也包含了關於分身的描寫,而使〈兩封信〉在之後的研究中成為重要作品。加上〈兩封信〉之中描述了芥川文學作品的關鍵字「瘋狂」。儘管是初期作品,仍充分包含了芥川文學的要素。

〈兩封信〉有趣之處在於,一方面讓讀者感受到這是芥川本人的分身經驗,同時徹底以虛構包裝。在〈兩封信〉中,最初與最後透過第三人稱的說書人角度,表達對信件的懷疑及毫無意義的程度,而兩封信的結構正好就像外框一樣。收件人「警察署長」,與敘述「警察署長」這第三人稱說書人的雙重視角,對兩封信投射了極其冷漠的目光。讀者則因這種安排,將在閱讀文章的一開始便懷疑信件內容的真實性。同時,寫信的主角「我」努力否定自身瘋狂,在知道自己正受到懷疑的情況下,敘述著自身的故事,確實扮演著「不可相信的敘述者」。

本書收錄的另一部〈竹林中〉,也是有「不可相信的敘述者」登場的作品。說得更精確點,這則故事的登場角色都是「不可相信的敘述者」。但本作與〈兩封信〉不同,敘述者分別述說著自身的真相(或表現得像在述說真相)。讀者儘管懷疑他們的話,卻不得不暫時接受這些說法。

黑澤明之羅生門 3D (世界唯一3D/2D版) (藍光BD)(Rashomon 3D)

黑澤明之羅生門

今昔物語(浮世繪插圖珍藏版共三冊)

今昔物語(浮世繪插圖珍藏版共三冊)

〈竹林中〉發表於1922年1月號的文藝雜誌《新潮》,之後收錄在各種作品集內。研究指出,本作受到《今昔物語》29卷第23話「具妻行丹波國男 於大江山被縛語(與妻子一同前往丹波國的男人,於大江山遭縛)」啟發,以及安布羅斯.比爾斯的〈月光小路〉(The Moonlit Road)中採用的多重觀點,和羅勃特.白朗寧的詩〈戒指與書〉(The Ring and the Book)中,死者透過靈媒表態的表現手法影響。本作被譽為芥川眾多作品之中的最佳傑作,致使日本有以〈竹林中〉一詞表示「真相不明」的說法,同時在台灣也因黑澤明電影而有「羅生門」這句話,可知受歡迎的程度。

將這兩作拉到現代觀點來看,若〈兩封信〉是現今社會上發生的分身案件,想必將酷似於電子信箱、Facebook、LINE等帳號遭到冒用的現象。而在〈竹林中〉所採用,面對單一事件有多重觀點、多種證詞,各式各樣消息在多樣媒體上錯綜複雜的狀況,在現代更是再平常不過。將近百年前寫出的作品,卻帶有如此扎實的現代觀,著實令人驚奇。

因為芥川沒有長篇小說,近年來在研究層面上漸漸失去人氣,然而其短篇的輝煌仍絲毫不見衰退。我們讀者,只需要踏入作家瞬間靈光乍現下寫出的作品世界中,享受不可相信的敘述者所言即可。


橫路啟子
輔大日文系教授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印尼國慶日的這天,讀五篇東南亞主題文章

《異地安身》有五個東南亞田野故事,《八尺門的辯護人》圍繞著印尼漁工案件、《移工怎麼都在直播》關注我們未曾留意的移工日常樣貌,《美傷》則由印尼作者寫出它們的歷史。

68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