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鹹水傳書機

從遊民到2018年曼布克獎得主,安娜.伯恩斯的得獎小說《牛奶工》在談什麼?

  • 字級



伯恩斯以小說Milkman 獲得2018年曼布克獎(圖片來源 / perthnow)


牛奶工

繁中版《牛奶工》2020年5月上市

來自英國北愛爾蘭的小說家安娜.伯恩斯(Anna Burns,1962-),在10月中憑藉個人第3本小說《牛奶工》Milkman一舉奪下2018年曼布克獎,成為史上第一位獲獎的北愛爾蘭作家。獎項揭曉後,外界反應大致分為兩種,沒讀過書的人紛紛在問:「她是誰?」;讀過書的則有許多人表示:「看不懂!」這兩種反應看似無關,其實互為因果。伯恩斯是個以靈魂寫作的作家,若能先了解她的生平,必然能更快融入她筆下的世界。

今年56歲的伯恩斯,從事寫作20年來僅出版過3部小說,在英國當地稱不上知名,對全球讀者而言更是陌生。沒有顯赫學歷、沒有文壇人脈的她,寫作之路走得崎嶇。縱然她在2002年便以小說處女作《無骨》(暫譯,No Bones入圍英國專門表揚女性作家的柑橘獎(Orange Prize)決選名單,但她並未因此踏上坦途,仍舊在退稿與經濟困頓兩大難題下奮力掙扎。伯恩斯當過遊民,也曾靠幫人看家換取住宿,獲獎前的她,仍依靠社會救濟金與食物銀行度日。

出身自藍領家庭的伯恩斯,自幼喜愛閱讀卻無心於學業,而後離開北愛爾蘭前往倫敦就讀大學期間,因酗酒問題嚴重不得不中斷學業,她加入戒酒療程以擺脫酒癮,也因此開始接觸心靈療法(Spiritual Healing),替她日後投身寫作埋下伏筆。戒除酒癮後,過去因酒精而麻痺的感官與回憶,也跟著甦醒。她開始閱讀「北愛爾蘭問題」(The Troubles)的相關資料,才意識到原來這段過去深深影響著她。

北愛爾蘭問題有其複雜的政治與宗教背景,簡而言之便是北愛爾蘭內部對「續留英國」或「與愛爾蘭統一」意見分歧,在1968年到1998年近30年間,激進組織在歐洲各地策動一連串暴力攻擊,其中暴力活動最頻繁、死傷最慘重的,便是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Belfast),那正是伯恩斯的故鄉。伯恩斯從小在北愛問題帶來的暴力動亂中成長,身在其中的她不覺有異,反而是戒酒後感官全開的她,身處異鄉才感受到兒時記憶的召喚。


深綠色為北愛爾蘭的位置。「北愛問題」是1968-1998年在北愛爾蘭的長期暴力衝突,後由英國和愛爾蘭政府於1998年4月10日簽訂「北愛和平協議」(《貝爾法斯特協議》)後中止。(圖片來源 / wiki


她在接受belfast telegraph訪問時表示,「戒酒後我找回了我的情感。我閱讀歷史,那些往事歷歷在目,但當年我卻是如此麻木。20年後我坐在倫敦的房間裡,為著15、20年前的往事激動不已。」她還提到,「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覺得這很正常。我知道北愛問題是怎麼回事,但我沒看清這件事的本質有多陰險,沒有意識到它造成的傷害。我知道有炸彈、有槍擊,但當我生活在其中之時,我卻沒能全盤理解此事。

Milkman

Milkman

伯恩斯重新與回憶情感接軌,意識到這段歷史在她心頭留下的傷痕,促使她決心投入這個題材。她受訪時不願多談北愛問題對她的衝擊,她說這個話題令她覺得「赤裸」。然而北愛問題對她造成的影響,已呈現在她的獲獎作品《牛奶工》之中。

《牛奶工》情節其實不算太複雜——18歲的少女住在一個充滿暴力動亂且分裂的城市裡,遭到已婚威權人物的覬覦。威權人物利用城市的分裂投機奪權,再利用權力逼迫少女就範。少女將此事視為不可告人的秘密,獨自承受外在混亂與內心煎熬。然而耳語流出,流言蜚語發酵過後,少女從受害者成了破壞別人家庭的第三者,不願受到注目的少女頓時成了八卦焦點。當內外騷動合而為一,語言暴力與肢體暴力匯流成一股令人窒息的風暴,席捲了少女的命運。

雖然故事中並未交代時空與地理背景,但字裡行間埋下的種種線索,很難不令人聯想到70年代的貝爾法斯特。故事中分裂的社會、趁亂得利的威權人士、無辜的受害少女,充滿各種政治隱喻。然而不少讀者也因為不熟悉北愛問題的歷史背景而對本書卻步。

關於這點,伯恩斯在《衛報》訪談中提到自己不希望讀者把本書與北愛問題過度連結,「雖然很明顯地,書中設定的城市是根據貝爾法斯特變形而來,但其實不是真的在描述70年代的貝爾法斯特。我寧願把它看作任何一個極權統治下的封閉社會。這本小說是在講述一個處在極端壓力的社會,一個長期把暴力視為常態的社會。

北愛爾蘭問題時期的貝爾法斯特街頭即景北愛爾蘭問題時期的貝爾法斯特街頭,1976年。(圖片來源 / theguardian


除了沉重的歷史包袱以外,本書另一個引起兩極評價的就是作者特殊的敘事風格。書裡所有角色只有代號而無姓名,例如女主角就只稱作「Middle Sister」,而本書書名「Milkman」指的正是騷擾她的已婚人士。此外故事行進中,不斷出現女主角的內心獨白,亦讓不少讀者覺得讀來難以進入故事。連本屆曼布克獎評審團主席、哲學家克懷米.安東尼.阿皮亞(Kwame Anthony Appiah)雖大力稱讚本書極具原創性,也坦承讀來頗具難度。不過,伯恩斯在接受英國Channel 4訪問時倒是不以為然地表示,「我不懂難在哪?

如此特殊的文字風格,或許與伯恩斯的寫作習慣有關。她在訪談透露,都是故事角色找上她,把故事說給她聽,她所做的不過是動筆寫下罷了。她接受newstatesman網站訪問時提到,「我寫作時大約有四分之三的時間都在等待,我只需要人出現就好,彷彿什麼都不必做。一旦熬過等待期,寫作就變得非常迅速。但我不能慌張,或是試圖掌握主控權,否則就什麼都寫不出來了。

從伯恩斯的言談不難發現她極為感性,彷彿她筆下的一字一句都是獨立個體,僅是借用她的軀殼從她筆下流瀉而出。就連故事中角色沒有姓名,也並非她刻意為之。她在曼布克獎官網訪談中解釋,「這本書的角色不適合有名字。這會讓整本書的力道變弱、氣氛變得更輕,也許會變成一本完全不同的書。創作初期我曾屢次試圖替角色命名,但是這本書不願意接受。加入姓名後,敘事變得沉滯且毫無生命力,直到我拿掉姓名後,故事才能繼續前進。可以說,是這個故事自己做出了選擇。

走過20年困頓的寫作人生,曼布克獎雖然紓解了伯恩斯的經濟困境(獎金5萬英鎊),把這本非主流小說送上暢銷榜,同時也為本書帶來過多不必要的詮釋與解讀。伯恩斯談起自己的寫作信念時說,「讓寫作自由自在的發展。不要太多理由。試著寫寫看,看看結果會是什麼。」若把這段話中的寫作替換成閱讀,道理其實也相通。相信對伯恩斯來說,獲獎固然喜悅,但若能讓作品卸下獎項光環,讓讀者不帶成見地閱讀《牛奶工》,肯定是比得獎更重要的事。

牛奶工 (電子書)

牛奶工 (電子書)



〔資料來源〕
1. belfast telegraph
2. 曼布克獎官網
3. newstatesman
4. the guardian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Herstory,從女性視角閱讀歷史書寫!

    跟隨不同的女性作者經歷白色恐怖、性解放、當代電影工業發展、蘇聯政權崛起與瓦解,及宋氏三姐妹起草不同角度的中國近代史,閱讀「女性書寫裡的歷史」。

    1343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Herstory,從女性視角閱讀歷史書寫!

跟隨不同的女性作者經歷白色恐怖、性解放、當代電影工業發展、蘇聯政權崛起與瓦解,及宋氏三姐妹起草不同角度的中國近代史,閱讀「女性書寫裡的歷史」。

134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