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攝影之聲》總編李威儀/失去內心悸動,出版人就只能當喪屍了啊!──讀《圈外編輯》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酒吧裡聊了個通宵,都築先生即使年屆花甲,編輯話匣一開,渾身仍然散發著對於出版工作的陣陣熱力,不吐不快,就像剛入行的熱情小伙子一樣。當年那個二十郎當的滑板少年都築,因緣際會參與雜誌工作,逐漸成為集企劃、採寫、攝影等多樣才能於一身的全能型編輯。聽都築先生聊出版,很難不被他犀利的話語吸引:

「我覺得有趣的事 ,應該也有其他人會覺得有趣。」
「不要設定讀者群,絕對不要做市場調查。」
「感覺不到總編招牌風格的雜誌都不會有趣。」
「出版這個媒體已經走上末路了嗎?我不認為。走上末路的是出版業界。」
「設計大師我也很尊敬,但我做書並不是為了讓設計師獻寶的。」
「說什麼年輕人都遠離書本了啊?現在的中高齡者搞不好還比較遠離書本吧。」

雖然我也想和都築先生說同樣的話,但如此豪氣的發言,還是等到六十歲以後追上都築前輩再說,才比較有人要聽吧。

都築響一是經歷過上世紀七零年代日本發展成經濟強國、文化消費力抬頭、出版業猶有大好榮景的編輯人。然而都築始終沒有成為出版產業中的體制成員,他選擇待在舒適圈外,以自由工作者的身分從事著自己感興趣的題目。從年輕時擔任文化風格雜誌《POPEYE》《BRUTUS》的特約編輯以來,他就一直自己企劃著各式各樣的專題並集結出版,舉凡引介嘻哈、饒舌樂及當代藝術,到報導東京蝸居空間、怪奇景點、性愛娃娃、獨居老人風格考等五花八門的題材;2012年起,他還開設了一個電郵雜誌,一人包辦選材、邀稿、訪談、撰稿、拍照,每週產出新鮮內容寄送給訂戶。四十年來,他的大半人生幾乎都在死線上奮戰,而且仍打算這樣一路纏鬥下去。

日常東京TOKYO STYLE (新裝版)

日常東京TOKYO STYLE (新裝版)

1997年獲得木村伊兵衛賞的攝影集《ROADSIDE JAPAN珍日本紀行》攝影集《ROADSIDE JAPAN 珍日本紀行》蒐羅日本怪奇景點,1997年獲得木村伊兵衛賞


都築響一的電郵雜誌每個月發送4次,每月訂閱費用 1000日圓。(圖 / ROADSIDERS' weekly官網

 
這種煞費苦工的事,若只是當成一件「工作」來做的話,絕對是無法長久的。關於做出版這件事,都築認為最重要的倒不是什麼技術,真正關鍵的是——「想要做一本書的強烈念頭」。這種想要將自己感興趣的或覺得值得關注的事情分享給其他人的強烈念頭,正是如都築這樣的編輯人與報導者的一大罩門。之所以會說是「罩門」,原因是這類人一旦有了這種「強烈念頭」,往往就一頭栽進去,盡做些未必合乎效益邏輯的事來。這種欲念真像是讓人著了魔般,但書本就是著魔的人做出來的。

從事出版編輯工作的我,也遇過有人當面對我說:「做雜誌幹嘛?還不如做餐廳,做餐廳才賺錢啦!」「喔,你做出版啊,那個……是夕陽產業吧?」說起來,這些話也未嘗有什麼錯,搞不好更實際也不一定。但抱持這種論點的人一定很難體會都築說的:「比起每月的薪水入帳,每天的內心悸動才是更重要的」那種感受吧。

發掘有趣的東西、分享自己關注的事、聚集起不認識的人一起共鳴、掀起漣漪,這些真是做出版天真的終極願望。編輯人往往就是靠著這點點滴滴的悸動,才能刺激脈膊、維持呼吸意義的。這可不是說做出版的精神層次有多高或不需要收入喔(很~需~要,都築口吻),每個人都需要憑良心賺點小錢,但對於編輯人來說,內心一旦失去了悸動,大概很快就會覺得自己像是雙眼空洞的喪屍了(雖然在截稿前通常已像)。

都築先生的書名——「圈外編輯」——也是一個有趣的說法。即使他的採訪編輯視野廣闊,還得過木村伊兵衛攝影獎,但以他自己的話來說:「我永遠是個圈外人。對室內設計圈、藝術圈、音樂圈、文學圈而言,我都是外人。」專業人士總是怕別人認為自己不專業,做起事來便綁手綁腳,但當個「外人」就沒這個問題,反而可以施展拳腳,這正是作為外人的奇怪優勢。也正是這樣的「圈外編輯」的角色,代替讀者到某個專門領域去探險,不害怕提出外行問題、做專家不敢投入的事,才能將某些領域的複雜世界和玄妙語言傳達給有興趣瞭解、但同屬外行的廣大讀者聽,這可是很重要但也很容易被忽略的工作。「不要讓對方覺得你很懂,對方反而會仔細地告訴你很多事情。深有同感呢。內行人訪問內行人,彼此高來高去的文章通常很災難。

「三張榻榻米大的搖滾交誼廳」,收錄於攝影集《Tokyo Style》。(圖/《圈外編輯》內頁


在網路媒體火熱、閱讀市場轉變的今天,雖然實體書出版業的銷售數字可能遠不如過往,但投入出版的年輕世代非旦沒有減少,反而還絡繹不絕。都築先生舉現在頗為熱絡的藝術書展(Art Book Fair)為例,是很有當下感的觀察(也說明他不是那類坐等出版市場年報的老派行家)。現在世界各地都在舉辦藝術書展,大大小小,很是熱絡,滿滿的各種獨立出版品、自製書以及各地不同性格的製書人共聚一堂,自產自銷,簡直就是「圈外編輯」的大會師,那裡真的可以看到對於出版的純真熱情,經常能發現新奇好玩的東西,也能結交到新的讀者同好,和大型出版協會或書展基金會辦的貿易型書展氣氛完全不一樣。這些從所謂「出版寒冬」中竄出的藝術書展以及獨立出版單位自成一格的作風,或許還不足以與傳統出版圈的規模及產值相比,但這股趨勢正是新世代充滿活力的出版生存樣態,當然也是不能忽略的時代風景。


Art Book Fair是圈外編輯大會師,能見到新奇好玩的東西。(圖 / tokyoartbookfair官網


回到酒吧裡,都築先生好像還意猶未盡,畢竟關於出版,可以聊的酸甜苦辣實在太多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位置上,圈裡圈外,也一定有不同的觀察和想像,啊,有趣極了不是嗎?作為一個小小圈外編輯,要學習和迎接的挑戰還有很多很多呢。


圈外編輯

圈外編輯

圈外編輯 (電子書)

圈外編輯 (電子書)


Voices of Photography - 攝影之聲 2018第23期

Voices of Photography - 攝影之聲 2018第23期


李威儀

出版從業人員。
2011年創辦《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並擔任主編,
並以「影言社」為名出版書籍。


 延伸閱讀 

食鮮限時批:日本食通信挑戰全記錄

食鮮限時批:日本食通信挑戰全記錄

進擊的日本地方刊物

進擊的日本地方刊物

怎能不愛在地文化:日本軟實力的祕密

怎能不愛在地文化:日本軟實力的祕密

想法誕生前最重要的事(王志弘特別設計海報珍藏版)

想法誕生前最重要的事(王志弘特別設計海報珍藏版)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2024博客來年度選書(二):勇敢回望歷史、看破真相,穿越黑暗才有晴天。

展望未來,你心頭有哪些害怕?如果你始終不安定,不彷透過這5本推薦書籍,帶你穿梭回到歷史盡頭、看盡社會與生命的黑暗。讓這些文字與圖像陪著你,鍥而不捨的閱讀和思考,就有可能迎來放晴的一天。

1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