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那年我去法國拜訪朋友,春天的葡萄園裡樹上長滿了新的嫩芽,蝸牛黏在葡萄藤上伺機而動。這些年的許多歐洲旅行,美其名是拜訪朋友,其實多半是為了葡萄酒而去的,我覺得自己不是葡萄酒阿宅,相較於一邊用力盯著酒瓶子的標籤一邊喝酒的興味,對我而言,沒有比待在葡萄園裡跟著園主在傍晚時刻拉開桌椅、端出家常法式燉菜,開幾瓶還沒貼上酒標的葡萄酒,以天為幕、以地為席,一路閒話至夜深滿天星斗還捨不得散去,更讓人愜意了。
春天的葡萄園還不夠看,除了吃飯喝酒,我們還安排了其他活動——葡萄園主人背著獵槍帶著我上山獵黑松露。每次跟朋友聚餐,搖晃著手中的葡萄酒杯談起獵松露的這段經歷,朋友們總是嘖嘖稱奇,問我是帶了豬還是狗幫忙挖松露之類的問題。每次我回答他們,獵松露沒那麼難,只要是經過認真品飲葡萄酒所鍛鍊過的鼻子,就能夠嗅聞出松露蘊藏之地,練就往下挖就能找到珍貴黑金的技巧,然而通常沒人相信自己也辦得到。人類的嗅覺遠比我們想像的還敏銳,只是我們常常忽視它,只有在一呼一吸之間偶然聞到不雅氣味而大驚失色捏著鼻子時,才意識到它的存在。
不知道怎麼了,待在台北跟朋友喝酒時,我總不由自主的一邊喝一邊問著:這支酒是哪位有名的釀酒師的作品呢?RP或是WS幫這支酒打了幾分?是哪塊特級園種植的葡萄釀的?這瓶酒的價格和它風味的CP值高不高?諸如此類的俗氣問題,好像我已經變成了聖修伯里《小王子》中那些奇怪的大人。不過,一到了葡萄酒產地,站在葡萄園中,這樣的症狀就不藥而癒。
記得有一次,我在法國波爾多附近的葡萄酒產區「卡奧」(Cahors)跟著一位葡萄酒大師候選人喝酒,那個中午在他家,他親自做菜,將他上午上山採摘的新鮮牛肝菌,大把大把炒出我這輩子所吃過最好吃的野菇義大利麵。我們從中午一路喝到傍晚,把他家為我們特地準備的瓶裝葡萄酒喝完了,我才知道,對於葡萄酒產區的製酒人,使用玻璃瓶裝酒,喝完,丟掉,是種資源的浪費,所以一般他們在自己家中都是喝大桶裝或是盒裝葡萄酒,客人來才特別喝瓶裝葡萄酒,以示慎重。有一次在義大利托斯卡尼,我在一家酒莊的停車場看到一群來自各階層的葡萄酒消費者分別開車前來,他們提著幾十公升的空塑膠桶走進莊園的販售中心,像是加汽油一樣,從旁邊那巨大的不銹鋼槽中,注了滿滿的一公升售價一歐元左右的葡萄酒,扛上車,揚長而去。那一公升一歐元的普飲葡萄酒我試過,新鮮、果香十足,沒放進過橡木桶的味道,相當美味。
(圖片來源 / unsplash)
那次在葡萄酒大師友人家的午宴,讓我知悉了原來我是受招待喝瓶裝酒的「外人」。為了證明我們是知心好友,他趕忙拿出家裡那5公升紙盒裝的葡萄酒共享。這種看似在「好市多」販售、常被用來燉牛肉的廉價包裝葡萄酒,我一轉開來喝,嚇了一跳,居然這麼美味!因此,我們臨時更動隔天的行程,安排前去這家酒莊拜訪。這是一家傳承了五代的葡萄酒作坊,還用著傳統的水泥槽發酵池,製酒手段非常精細和有實力,也傾向以自然農法照顧葡萄,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賣這麼便宜卻鮮少人知道?我的葡萄酒大師友人說:這世界上的好酒很多,我們那些耳熟能詳的諸多名酒,不過滄海一粟。
我在大學時代就不務正業開了幾家餐廳和酒吧,一腳踏入酒的世界,幾乎每年都會安排酒莊旅行,直接和釀酒者對話,理解環境和氣候給葡萄酒帶來的影響,以及人類歷史的更迭之中,我們對葡萄酒的品味有了什麼樣的改變。或許因為旅行,我對葡萄酒的看法,跟普遍的品飲者的價值不太一樣,也或許是自己研究《易經》,對於人們認為在葡萄酒當中理所當然的那些價值,我持續反思、質疑、探索。
《葡萄酒宅神:我在侍酒師世界臥底學到的事》這本書我一翻開就停不下來,實在太精采了!我們慣常看到的葡萄酒專家和科學家著作,往往把美麗豐富的葡萄酒寫得猶如教科書般死氣沉沉。《葡萄酒宅神》不一樣,原本認為葡萄酒不過是發酵葡萄汁的作者,在這本書中詳述她如何從一路拜訪餐廳老闆、侍酒師、葡萄酒阿宅、調香師、科學家⋯⋯,最終,自己也加入葡萄酒世界,成為此領域阿宅。她辭去科技產業記者職務跳進酒海,扛過沉甸甸的酒箱、體會了品酒浪漫表面的背後辛酸。
她參加盲飲會,認識了許多葡萄愛好者追求的那抽象中具象的神乎其技;她到高級餐廳實習,看看喝葡萄酒的究竟是哪些人,他們又是用什麼方式喝。此外,她還鼓動三寸不爛之舌,終於獲准進入審查嚴格、史上無敵豪奢的葡萄酒聚會,體會一擲千金品飲名酒的夢想……。書中這些點點滴滴,正巧都是發生在我自己及身邊朋友身上的劇情,作者文筆幽默且富有想像力,在我閱讀時觸發了我的腎上腺、啟動腦內啡,讓人隨著她故事的進展,既認識了葡萄酒的美好,亦讓人想像她一樣,深入陶醉其中。
對我而言,這本書最精采的不只是讓我們看見葡萄酒的迷人和美好,而是它讓我們重新反思自己對待「感官」的態度。正因為理所當然,我們不相信有能力透過自己的鼻子獵取黑松露;正因為理所當然,我們完全臣服於資本價值運作的邏輯,以為那些拿高分、最昂貴、出於最知名酒莊的酒,就是全世界最好的酒。我在世界各個城市演說時,經常提到「覺察,是所有德性的開端」,作者為了探究人們所說的葡萄酒真諦,除了接觸感性的愛好者、理性的科學家,還有市儈的葡萄酒商人、負擔不起昂貴酒款的從業者,從中反覆辯證:在我們接觸葡萄酒的過程中,嗅覺、味覺和其他感知,到底是否真的幫助我們感受到上帝之手放進葡萄中攪起的那池春水……
太迷人了這本書。當中提出的許多疑問和對答,正是我想對身邊許許多多熱愛葡萄酒的朋友說的,我很開心能為文推薦它。我也樂於推薦它給我身邊年輕一輩熱愛葡萄酒的人,讓大家透過覺察自己的感官,從喝葡萄酒裡學習放下自己的局限,從中喝到全世界。
(圖片來源 / unsplash)
作者簡介
著有《執杯大師的威士忌酒食風味學》、《尋找屬於自己的12使徒:因威士忌而美好的探索之旅》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