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編輯、邊急、鞭擊

德國Zillmer出版人大獎得主Andreas Rötzer:出版是一種修正輿論的媒體

  • 字級



(攝影/王弼正)


來參加2016年台北國際書展「編輯力論壇」的柏林出版人Andreas Rötzer,長得高大斯文,說起話來輕聲細語,幾句聊下來,訪談很快就從尊稱Sie變成Du,很親切,然而他的句子彈無虛發,精準、周延、漂亮,讓人感覺到某種柔軟而深沈的意志力。他三次訪台都是因為書展:「來台北曬曬太陽很好,柏林老是灰灰的。而且對小出版社來說,多認識些人很重要。」

(攝影/王弼正)

Matthes & Seitz出版社於1977年創立於慕尼黑,後來營運陷入困境,2004年由Rötzer籌措資金買下並遷往柏林。目前有10位員工,每年出版品項約60種,主要書系有「歡愉的智慧」(人文思想)、「自然科普」、「電池」(散文隨筆)、「見證與紀錄」(傳記文學)等。M&S這幾年聲譽鵲起,接二連三得到幾個出版大獎的肯定,Rötzer本人曾獲得2012年的Zillmer出版人獎*,旗下作家Frank Witzel亦摘下2015年的德國圖書獎*,被許多人視為是小而美的出版典範。

做出版,當然是為了做好書。那麼什麼是好書呢?「好書要有成為二手書的價值。」Rötzer學生時代曾在帕紹(Passau)的二手書店工作7年,「那時候90%進到舊書店的書都要篩選掉,剩下的10%才是真正的好東西。」說得更白一點,好書不外乎有議題、內容好、編得好、讀起來有樂趣。「畢竟你要取得讀者的信任才能賣書。

今年台北書展的德國攤位展出了一塊M&S的牆面。書做得很有質感,大多不厚,但從細節依然看得到一絲不苟的德國工藝傳統,拿在手上立刻就感覺到文化的重量。不過設計上似乎又多了一些法國書的輕柔……

一問之下,他果然在巴黎念過一年哲學,對法文作品很有自己的想法。思想奇葩巴代伊(Georges Bataille)的作品、謎樣作家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導演作家卡黑爾(Emmanuel Carrère)都出現在出版社的目錄上。2010年M&S與巴黎的L'Arche出版社一起獲得以促進法德文化交流為宗旨的Prix de l'Académie de Berlin獎。但法國書在德國,接受度怎麼樣?「不大好。不過德國讀者倒是很能接受英美的作品,比起自家人寫的書,甚至更偏好美國製造。」

Rötzer的博士論文處理的是科學分類的問題,似乎也為他日後的生涯做出了預測。「對我來說,每本書都是一塊新領域。」他強調自己的角色其實是籌資的出版人(Verleger),不是坐編輯檯的,不過每年還是會下海進行兩三本書的校讀、編輯工作,以免生疏掉了。問他還做過什麼其他工作?他說:「我服民役時,在精神病院當過兩年照護,所以很知道怎麼和作者打交道!」他笑起來像被誇過頭的小男生,開心得有點不好意思。

(攝影/王弼正)


這麼一家走菁英路線的出版社,會考慮所謂的類型小說嗎?「純粹娛樂性的書,我覺得有點無聊,或者說,我要的娛樂並不是那些書所能提供的。」其實M&S之前也出過一些情色作品,可惜(?)這條線自然而然就淡出了,爾後靠著人文和科普的獨特品味和精準選書,迅速在業界占有一席之地。

談到對出版的想像,Rötzer念茲在茲的還是出書的社會責任,讓人懷念起老一輩的知識分子。「我認為出版是一種修正輿論的媒體。我們雖然小,但也可以稍稍制衡一下。不是偏左或偏右,而是根據當下的整體形勢做修正。

比方說在世紀之交,他拿到一本美國出版品《為什麼我不是穆斯林》(Why I Am Not a Muslim),這也是他負責的第一本書。作者Ibn Warraq秉承宗教批判傳統,強烈質疑回教教義,2004年出了德文版,頗獲好評。到了2013、14年,德國出現一股反伊斯蘭浪潮,出版社當下決定暫時凍結這本書的發貨,以免它被誤用來支持反伊斯蘭論述,儘管可能可以靠此書大賺一筆。

出版本身就是一種政治行動,是要負責任的。一旦涉及公領域,當然不是什麼都可以做。」他說得很平靜,沒有半點激昂,彷彿這是最自然不過的。

倦怠社會

倦怠社會

M&S的目錄裡有個令人側目的亞洲名字:韓炳哲。這位在德國教書、用德文寫作的南韓哲學家,2010年出了一本《倦怠社會》(Müdigkeitsgesellschaft),談論過度積極工作、追求績效導致的倦怠與憂鬱。此書一時驚動文化圈,被視為當年的出版現象,至今全球賣了30幾萬本。一本哲學小書,卻能有這樣的佳績,到底發生了什麼事?Rötzer解釋道:「它造成一種典範轉移,把大家原先認定的富裕社會,一下子反轉成倦怠社會,解釋了很多當前的問題。

我稍稍跟他說了一下台灣這幾年的大事,太陽花學運、政權交替、兩岸關係、同志平權等,他聽得饒有興味。會不會想多出一些亞洲作品?「當然,不過問題是找書。我最近看到香港學者許煜的《論中國的技術問題》,從海德格切入,很精彩,我個人很想把它翻出來。

 

Wassili Golowanow
Die Insel oder Rechtfertigung des sinnlosen Reisens

Esther Kinsky
Am Fluß

Cord Riechelmann, Judith Schalansky (Hg.)
Krähen

聊到十幾年來的職業生涯,有沒有什麼書讓他覺得「做到這本太讚了!」他遲疑了一下,「照理講每本書都應該這樣,不過也不可能每次都如此,」接著他就嘩啦啦唱出一系列名單。除了前面提到的幾位,還有莫斯科記者Wassili Golowanow的遊記《島嶼或無謂旅行的辯護》(Die Insel oder Rechtfertigung des sinnlosen Reisens)、德國作家Esther Kinsky的小說《在河岸邊》(Am Fluss)、科普作家Cord Riechelmann的《烏鴉》(Krähen)……做得最辛苦的書呢?「最辛苦是收到翻得很爛的書。要把壞翻譯改到好,簡直是地獄!」

那麼做為出版社的經營者,怎麼看待書這種商品?「我一直覺得書是孕育革命的生殖細胞。書做為一種自由的象徵,無論如何都要加以保護的。書是商品,但又不只如此。」但是做為一個小型獨立出版社,怎麼和德國的大出版社競爭?「是有競爭,不過是良性競爭。在德國做出版,很棒的地方就是會彼此相互支援,出什麼書,打探譯者,彼此消息很流通的。

咖啡廳似乎越來越吵,音樂也越來越大聲,Rötzer的聲音更輕了。看了一下iPhone,錄音還在跑,已經超出預計的訪談時間快一倍了。手機儼然成了這個時代的時間和書本;德國的新一代,看書風氣也式微了嗎?

大家都這麼說,應該吧。但還是有一群愛看書、有教養的年輕人,這些人構成了閱讀的核心。」話說回來,每一代有每一代的智慧,其實也不用煩惱吧?「不過批判思考需要的是辯證的複雜性。這我就有點擔心,批判能力會越來越衰退。」他停了一下說:「我相信閱讀帶來的不斷啟蒙和複雜性。

最後請他總結一下,出版人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要先當個人。跟作者和譯者來往,照顧他們的情緒,這是很細緻的心理工作。要有耐心,要寬容。除此之外,這大概是全天下最棒的職業了!

(攝影/王弼正)


1. Zillmer出版人獎(K.-H. Zillmer-Verlegerpreis)
由漢堡人Karl-Heinz Zillmer 於1994年設立,旨在獎勵作出「影響深遠的大膽決策和巨大個人貢獻」的文藝界人士。每兩年頒發一次,獎金10000歐元。

2. 德國圖書獎(Deutscher Buchpreis / German Book Prize)
由德國書業貿易協會(der Boersenverein des Deutschen Buchhandels)與萊比錫書展聯合創設於2002年。創設目的在推動德國文學的全球發展,提名名單主要根據當年度暢銷書榜。獲獎者可得獎金25000歐元。 


點圖閱讀更多【編輯.邊急.鞭擊】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你不必活在永靖,就能讀懂《鬼地方》,因為每個人的故鄉都是鬼地方,都是羞辱。

恭喜陳思宏《鬼地方》獲得台灣文學金典獎年度百萬大獎!從《態度》到《鬼地方》,陳思宏從德國回望故鄉永靖,寫出這個小鎮的家,與家裡的人。

254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