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吳曉樂:生命中那些微小而確實的遺憾──讀幾米《忽遠忽近》

  • 字級



幾米的創作,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元素是:生命中那些微小而確實的遺憾。

照相本子(平裝/三版)

照相本子

謝謝你毛毛兔,這個下午真好玩(精)

謝謝你毛毛兔,這個下午真好玩

那些失去,像是水涓滴地行,當主角的閱歷已富饒地足夠他反想「已經失去了嗎?」,答案往往也隨著時間的剪裁而只餘下「是呀,都已經失去了」的選項。像是《謝謝你毛毛兔,這個下午真好玩》附在耳畔輕輕的一問:「這些快樂回憶你都還記得嗎⋯⋯」,也像是在《照相本子》那些定格的人生幻燈片:「這麼幸福的時刻,可以一直走下去嗎?我越走越慢,越走越慢⋯⋯淚流滿面。」

林夕的歌詞說:「懂事之前,情動之後,長不過一天。」情動之後,一個人於是也知事了。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恨不得宣告天下,但愛上一個人之後,就懂得把這樁心事豢養在心底了。

王爾德曾說:「世間有兩種悲劇,一是想要的得不到,一是心想事成

忽遠忽近(精裝限量贈品版)

幾米2016年新作《忽遠忽近》

向左走.向右走(2007年新版)

《向左走.向右走》

幾米的作品始終與這兩種世界維持著一種忽遠忽近的距離。他總設法在主角即將品嘗到甜美的霜淇淋時,命令霜淇淋開始融化;但也在一個小孩即將掉下眼淚時,給他撈到一隻雙耳飽滿的大兔子。《向左走,向右走》之後,幾米對於愛情再次提問,相較於前作,對於情感的探詢是鑿得更深邃了,這一回,他好奇的是:到底感情最大的苦楚是得不到,還是心想事成?

若說《向左走,向右走》是考驗著一對戀人在空間上始終錯過,那麼,睽違多年之後幾米再次想問的是:若兩人始終分享著共同的空間,為什麼偏偏緣分始終對不上呢?

「他家就在她家對面,走路只要三分鐘」,這個設定像是一條沒給繫緊的紅線,於是所有的酸楚與悱惻都圍繞著這條線蜿蜒。男女主角相遇的年紀太小,彼時他們還不識得愛情,好不容易長到情竇初開的年歲時,偏偏也在課本中學會了「失去」兩個字。於是他們之間的感情,必須若即若離,必須忽遠忽近。他好不容易面對了自己的感情,她身邊卻已有了人;她終於有辦法對他傾訴情意了,卻只有海風接住了她的勇氣。

羅蘭.巴特嘗提出「逆動」一詞,指涉的是:戀人若不直接說「我愛你」來一吐胸中積蓄久時的混沌情思,反而借助吞吐、欲言又止或拐彎抹角的行動來暗示愛情,勢必陷入一種無法排解愁苦而不能自拔的狀態;而言語或舉止的迷藏,亦破壞了愛情的原始衝動和自然表達。而《忽遠忽近》中,男女主角亦處在逆動的不健康狀態。得不到,至少還能笑言人生不過消遣,但若心想事成,所有的喜怒哀樂均必須兌現。既然如此,做朋友好?還是做情人好?

到最後,都是幾米作品中反覆穿梭的課題:得到與失去這兩個看似對極的字眼,實則相依相隨,唯有意識到失去時,才能同時憶起自己用力擁抱過的曾經;也唯有在強烈渴望某件事物的前提下,才能順遂召喚出日後為著失去而淚流不止的景象。故事的最末,列車翻覆,男女主角在洶湧的人潮中視線交會,「到底感情最大的苦楚是得不到,還是心想事成?」,他們之間永恆的問題再度浮現,於此,幾米沒有給出太多線索,而是把思量的餘地完整地寄付讀者。「他家就在她家對面,走路只要三分鐘」,這縷淺淺紅線,到底是註定了有緣無份?還是佳偶天成?


\\ 讀後快問快答 //



Q1. 旁觀者清,假使身旁有一對像《忽遠忽近》的男女好友,你會?

吳曉樂:
如果我身邊有一對像《忽遠忽近》的男女好友,在我未經人事之前,一定會好事地想要給他們催一段鴛鴦譜。但如今的我,在幾番人事的淘洗之後,逐漸相信了感情像是果實一樣,它不想墜落,你在底下用力搖,即使得到了,它也將以滿口的酸澀報復你。一旦季節對了,它就不疾不徐地掉落在你撐開的掌心。

Q2. 熟透了,是不是就沒有然後了?如果一定要選擇身邊一個好友在一起,你會?

吳曉樂:
首先,我得為我的朋友們提出抗議,他們的主體性被置放到哪裡去了!他們也許寧死不從啊。再來,我很深信,無論是《忽遠忽近》,還是《我可能不會愛你》,男女主角都只是棲身於朋友的身分行慕愛之實啊,所以不是隨便從朋友名單當中翻張牌子就能一夕得到李大仁,至少得先滿足一個要件是「長久以往,你們彼此有曖昧」,否則這題就會變成形似windows10強迫升級的概念啊啊啊。不巧的是,我跟目前的友誼圈清白到即使洪水降臨,地球上只剩下我們,很可能寧願各自撈個排球取名Wilson(不知道這個梗的人請參考電影《浩劫重生》)也不願跟彼此求愛,所以,很抱歉,這題只能提出誠實但也讓人失望的答案喏。

Q3. 對於「如果35歲我們都還單身,就在一起吧。」這句話的感覺是?

吳曉樂:周星馳的名作《大話西遊》,有個橋段十分有意思,在盤絲洞中,葡萄問至尊寶:「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至尊寶說:「不需要嗎?」葡萄又問:「需要嗎?」看似無厘頭的問答,其實點出了在感情中,每個人所想與所欲的都不同,所以,對於「如果那時我們還單身,就在一起吧?」這種台詞,有人的見解是:表示不夠愛吧,所以始終在躲避著啊;但也有人認為:不覺得正是因為太過喜歡,所以變得懦弱了嗎?只能小心翼翼地匍匐前進著。

在我的生命經驗中,既遭遇過前者,也曾有過後者的心情。這也是為什麼在翻開《忽遠忽近》時,特別能夠理解男女主角的心情,也對於結局激賞不已。到底這種膽小鬼的心態,是因為動情不足,還是情深不能醒?謝謝幾米贈與讀者一個各自表述的餘地。

 


吳曉樂
市井百姓,喜歡觀察各色人物生態。不喜露面,覺得我家虎皮鸚鵡長得比我更討喜。著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孤獨的形狀,自定義

    孤獨、寂寞、獨處、獨身......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狀態的詞彙如此之多,但單/獨、雙/對、寂寞/狂歡並非二元對立,如果孤寂,在於瞭解自己,何不自定義?

    2653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孤獨的形狀,自定義

孤獨、寂寞、獨處、獨身......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狀態的詞彙如此之多,但單/獨、雙/對、寂寞/狂歡並非二元對立,如果孤寂,在於瞭解自己,何不自定義?

265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