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這個「好好」系列時,我信手擱在茶几,經過就拿起來翻幾頁。前幾天,朋友來訪,坐在沙發上,很順地拿起其中一本,翻了幾頁,又幾頁。她讀得好入迷,我甚至得出聲吸引她的注意力「哈囉」。朋友抬起頭:「這本書好有趣!!!」(一定要三個驚嘆號,才配得上這系列的精神)。為什麼兩個三十好幾的大人會掉進這本來是設定給「小朋友」的書呢?我也坐到沙發上,揀起其中一本,像是推銷員一樣,一邊翻頁,一邊詢問朋友「妳有沒有發現,這幾本書的風格,就是我們小時候寫東西給朋友的風格!」只要不要偷偷翻到作者介紹那一頁,你不會認為這是大人寫給小孩看的,而是小孩寫給小孩看的。
作者方索瓦茲.布雪(Françoize Boucher)就像是我小時候寫交換日記最夢寐以求的夥伴,首先,她跟我一樣,很重視儀式感,一定要用五顏六色的筆,包括螢光筆,老實說會看到最後眼睛跟頭都有點痛,但不這麼做就不能表示我們每一秒鐘的心情都不一樣。而且,從頭到尾都用一樣的顏色寫字,怎麼想都是老人在做的事(就是現在的我)。再來,如果有誰很怕字很多的書,這個系列就是為他量身打造的,布雪的一句話會配很多很多圖。這三本書動不動會跑出一些奇怪的斑馬(不說的話,你其實也不知道那是斑馬)、蚯蚓,海底生物,以及很多人。放心,布雪不是走那種要考美術班、優雅知性的畫風,書裡的每一張圖,就像隔壁同學畫在國文課本上那麼的普通(說普通很含蓄,其實有一點點偏醜啦⋯⋯)。然後,還有很多很多的箭頭跟記號。有些話會寫得超級大,再加粗體,底下再加一層螢光,確保你不會錯過每一個重點。作者要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重點(你有沒有在聽!!!)
(圖 / 好好溝通)
布雪到底要對我們說什麼呢?好好說話,好好溝通,好好交朋友。其實在說同一件事:好好跟別人相處。對了,爸媽也是別人(證據就是,我們不能叫爸媽寫作業,我們也不能代替爸媽去上班)。我們常常以為說話很簡單,從我們一兩歲會叫爸爸媽媽,我們就算「會」說話了。但「會」說話不等於「好好」說話,布雪給了我們很多好好說話的建議。
(圖 / 好好說話)
有時大人也會忘了怎麼好好說話,布雪也畫了一本「爸媽這種奇怪生物的使用說明書」,讓小孩看見大人的真面目,大人也會崩潰,也會犯錯(叫小孩說話要有禮貌結果自己煮東西烤焦了就大罵髒話),也會在生氣時說出不該說的話(看來爸媽也要讀《好好說話》囉)。但布雪告訴我們,沒有人是完美的爸媽,就像沒有人是完美的小孩,算是扯平吧。爸媽偶爾會假裝沒看見小孩的缺點(不然他們可能會氣到吐血),小孩偶爾也可以假裝爸媽沒做出那些讓我們尷尬到不行的事情。如果有些事,還是假裝不了呢?例如,爸媽實在是太煩了。我想這就是《好好交朋友》派上用場的時刻了。這是我最有共鳴的一本,在我讀書時,我一直很煩惱,到底要怎麼交朋友。布雪不只告訴我們,要怎麼找到真正的朋友,最基本的規則是,真正的朋友不會在事情都很順利時才出現(我早一點知道的話該有多好)。更珍貴的是,她也告訴我們,友誼也會有結束的時候。
(圖 / 好好交朋友)
我們很少從身邊的大人學到,怎麼好好地跟朋友說再見。在小孩因為失去一位朋友而感到難過時,大人傾向告訴小孩,可以交其他的朋友啊。其實小孩也知道他可以交「其他」的朋友,他之所以感到難過不就代表「失去」的那個朋友對他來說特別重要嗎?究竟要怎麼安慰呢?布雪說,不一定是誰對誰錯的問題,就是路不一樣了。就像升上國中以後,你跟國小的朋友,再也不像以前那樣黏在一起了,我們或多或少會感到失落,懷念跟對方度過的時光,這時,可以認真感謝對方曾經陪自己走過一段路。有時,友誼是可以修復的。我想起讀高中時,跟我最好的朋友大吵一架,有整整半年沒有說話,我們還是同學,怎麼在教室裡假裝沒有看見對方?雖然布雪說,不是朋友也不代表是敵人,但「前朋友」還是一個很尷尬的狀態!我怎麼結束這尷尬?回到《好好說話》布雪教的最後一招:「有時候,用寫的效果會更好喔」,有一天,我寫了一封很長的信,很真誠(這個布雪也有教!)地跟對方說對不起,以及,跟她當朋友對我來說有多麼重要(雞皮疙瘩掉滿地)。最後我們和好了!
這段友誼至今也二十年了。好險我有努力成為別人的超級麻吉。
我完全明白這系列暢銷的原因,也感謝徐意筑與邱瑞鑾,道地、傳神、讓人會想發出悶笑的精彩翻譯。布雪不停地變換花樣,故事、歷史、新聞、選擇題、連連看、猜謎、廣告時間⋯⋯,小孩根本來不及失去耐心跟新鮮感。比起幽默,我更珍惜的是,布雪用孩子的語言跟孩子說話,不像是讀一本「書」,而是跟一位朋友聊天聊到捨不得結束。由她來說怎麼好好說話、溝通、交朋友,再適合不過。翻到最後一頁你也會發現,布雪也很捨不得跟大家說再見。
有些孩子對朋友的挑選很謹慎,他們不會一下子就融入同儕,但他們不必然孤獨、或許需要大人的幫助。有很多孩子更享受書的陪伴,我相信布雪也意識到這點,才會選擇以這麼輕鬆、愉快的方式跟小讀者建立交情。再一次引用布雪,「在友情裡,你可以自己做主」!
作者簡介
居於台中。
喜歡鸚鵡,喜歡觀察那些別人習以為常的事。
著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已改編成電視劇)、《可是我偏偏不喜歡》、小說《上流兒童》、《我們沒有祕密》、《致命登入》、《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作家金句:「山窮水盡時,故事會帶領你活下去。」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