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在對的時代,讀對的傳記──《如有神在:楊麗花與她的時代》按呢看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成功者的傳記向來難寫,除了與受眾的期望常有落差,傳主被聲名與事業圍繞,主觀客觀難免選擇性記憶,若將史實攤開一比對,往往有出入,甚至矛盾。

尤其楊麗花這二十世紀最顯赫的「歌仔戲皇帝」,前行的著作與資料多如其戲服,要在斑斕中理出一條明晰繡線,真是煞費苦心折磨人。

作為台灣中生代歌仔戲劇作家第一人——施如芳以其婉轉帶沉的手勁,交出這本《如有神在:楊麗花與她的時代》。我用三台語詞捲成三股絲線,拉出其撰寫手法之繡線:

如有神在:楊麗花與她的時代

如有神在:楊麗花與她的時代

一、站節氣(tsām-tsat-khuì):大時代中楊麗花身段的恰如其分

「站節」即華語的分寸,合宜且適當,如演員在台上的身段、唱腔、韻味,要拿捏得剛剛好,在在是考驗。

《如有神在》不刻意宣揚楊麗花的傳奇事蹟與顯赫成就,也不渲染同時代戲班與演員間的愛恨情仇八卦祕辛,施如芳的筆觸勻稱,巧捉鋩角(mê-kak,要點),縷述楊麗花從野台、內台、廣播、電影、電視歌仔戲到文化場的「站節氣」。

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台語講的「著時(tio̍h-sî,符合時宜)」——楊麗花於政經社會與媒體娛樂的驚濤駭浪中,不僅站穩腳步,還能開創出一波又一波的盛業,是其藝術生涯之了不起處。施如芳以仰慕又不過溢的筆法,談楊麗花在大時代大場面中那身段的恰如其分、揮灑自如,可說是給當下及未來創作者的錦囊妙計。


楊麗花練就成巾幗不讓鬚眉的絕佳馬術,於一九九四年電視八點檔《洛神》外景的馬上英姿。


二、內胎氣(lāi-thai-khuì):重溫經典好戲,重現台語黑白電影

內行人懂門道,深瞭其中的原理與訣竅,台語會說「內胎氣真飽」——此書不只是內行人所撰寫,也是給想通達門道者的導引之書。

《如有神在》分三輯共十幕,每一幕末附「好戲重溫」專欄,精選楊麗花經典好戲,詳加剖析其精采精到處,是看懂楊麗花藝術的極佳劇評。尤其作者本身是劇作家,更是入木三分,讓人驚呼:「原來戲愛按呢看!」

此書由國家影視聽中心委託撰寫,結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將楊麗花的電影生涯與相關作品刻畫得細膩深入。一般大眾對楊麗花的主要印象,多是電視歌仔戲的俊俏扮相,對其在台語電影的女性形象較為生疏。隨著黑白電影出土並修復,施如芳觀賞且掌握了更多影像資料,下筆柔中帶剛,論述角度精確,讓楊麗花在台灣電影史中的形象更為顯影。


二○○○年舞台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左起:紀麗如、陳亞蘭、楊麗花、許秀年。


三、時代的理氣(lí-khì,道理):歌仔戲如果不是反抗要怎麼發聲?

關於二戰後台語文化藝術的書籍,近年來卓然有成。蘇致亨《毋甘願的電影史》爬梳台語黑白電影的發展脈絡,探討其沒落消失的原因;洪芳怡《今夜來放送》談一九四六到一九六九年的台語歌,鉤沉歌詞深意,呼應歌曲與時代的關係。這兩本不僅具史書規模,更有翻案的意圖,從原初文本提煉,以現代性照亮台語之藝術性。

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

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

今夜來放送:那些不該被遺忘的臺語流行歌、音樂人與時代 1946~1969

今夜來放送:那些不該被遺忘的臺語流行歌、音樂人與時代 1946~1969

然而,施如芳的《如有神在》書中無明顯翻案意圖,卻點到楊麗花人生遭遇到的戲班興衰、媒體流轉、國語政策、黨國羈縻、商業榮枯、時代移易⋯⋯隱隱然都在探問:歌仔戲如何在困苦中求生存?其靈活的身姿是否隨時得宜?如果不是反抗要怎麼發聲?歌仔戲的下一個未來?

讀者如我邊讀也會邊叩問:楊麗花的表演怎麼攫獲人心?吃晚餐配歌仔戲的電視盛況只是偶然?來到網路科技時代的楊麗花也會紅?歌仔戲的場域最終歸於野台與文化場?

讀《如有神在》,讓我們從草根出發,展開宏觀的眼界,重新檢視過去,找尋未來的可能。


一九六九年《張帝找阿珠》電影截圖。


書市多年不景氣,很久沒有這樣具「皇帝相」的大書了。就編輯面而言,無論內頁紙磅數與封面的印刷質感,相片與劇照之挑擇及調性,巧用目次分章,排版舒朗,附錄詳盡,更不用說主文書寫與對談紀錄,每道細節都做得相當飽實,充滿表面張力——此編輯法運用於其他傳主身上,難免俗艷吹噓,卻在楊麗花身上,顯得純真、爽颯、大氣,台語講的合軀(ha̍h-su,合身)。

歌仔戲的盛世是否再臨?

別忘了,電視歌仔戲最興旺的一九八〇、九〇年代,也是台灣出版界風光鼎盛時,跟台灣的經濟奇蹟緊緊相繫。
如今台灣這波經濟榮景,是否會順勢帶動藝術文化的新盛世?
時代給我們機會了:要如何抉擇?位置在哪?如何創造潮流?
這本《如有神在》寶典將告訴你:如何在對的時代,做對的事。

如有神在:楊麗花與她的時代 (電子書)

如有神在:楊麗花與她的時代 (電子書)

 


作者簡介

嘉義民雄人,中山大學中文系,台師大國文研究所畢業。
曾任《重現台灣史》主編,《聯合文學》執行主編,教育廣播電台《拍破台語顛倒勇》主持人,公視台語台《HiHi導覽先生》創意發想與台語顧問。
★台文作品
台文學習書《台語好日子》、台文學習書《台語心花開》、台文繪本《仙化伯的烏金人生》、台文詩集《我就欲來去》、台文神怪冒險小說《大士爺厚火氣》。
★華文作品
飲食書寫《台味飄撇》、抒情散文《夜在路的盡頭挽髮》、青春小說《晃遊地》、地誌散文《基隆的氣味》、地誌散文《海邊有夠熱情》。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在文革之後,他們書寫著──中國當代作家的回望與展望

畢飛宇、徐則臣、金宇澄、周成林、余華……這些中國作家寫文革、寫市民生活、寫當代人共同面對的課題,他們眼中的中國是怎麼樣的?

361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