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不是「最美歐巴桑」,是獨一無二的我──讀《用創意享受銀髮人生:《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墨瑞教授談老年智慧》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陳美鳳六十七歲如女團的凍齡美貌身材,宛如觀音乘龍顯靈,驚訝頌讚狂燒數日。上一波逆天奇蹟,是婚紗女王 Vera Wang(王薇薇),二○二○年生日派對上,黑長直髮濃密如瀑,細肩帶露腰迷你裙,襯出纖腰,二十歲清純笑臉震驚全網,說她七十二歲你敢信?照片暴紅,時尚雜誌表揚她自律,如瑪丹娜每天苦練健身,示範了「七十歲是新的五十歲」。結果側拍流出,拍到她眼袋法令紋、活人該有的都不缺。原來是一場都市傳說。

畢竟人不是塑膠,無法迎合年齡歧視的幻想,假裝人能永遠年輕。



墨瑞教授極少生病,六十七歲仍身體健康,社交活躍,動脈年齡二十歲。習慣跟年輕人打成一片,他也自豪外表凍齡。次年青天霹靂,頻繁發作氣喘,他覺悟老化是條不歸路,以後機能如股價斷崖下跌,沒有最慘,只有更慘。每次發作完便深深絕望,痛斥身體背叛,渴望回到生病前。

朋友三、四十年沒見,他驚見老到認不出。難過,心想是不是自己也老了。回想發現以前都避諱接觸老人,還自以為沒歧視。

他問七十五歲的朋友,初次覺得「老了」是何時。她怒吼:「我才不老。」呸呸呸,你才老,你全家都老。

老只發生在別人身上。他發現自己一直都在裝年輕,男人《不老騎士》環島、三鐵、學李奧納多把美眉,女人染髮、整形,沒人敢認老。他提倡銀髮族迎難而上、發揮潛力,沒人要聽,歧視自己總是比較容易。

他自問:我能好好老去嗎?怎麼面對生命終有盡頭?要怎麼樂觀積極再創顛峰?


原來教授來頭不小。米奇.艾爾邦小說《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描述一九九五年,作者看電視,見大學時代親密的恩師墨瑞教授受訪,才知老師罹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來日無多。作者愧疚疏於聯繫,便每星期二從底特律飛到波士頓探病,聆聽老師病榻上暖心的人生哲學,為老師籌醫藥費而寫成書。相聚十四次後,老師病逝了。一九九七年該書出版,連續五年蟬聯《紐約時報》非小說暢銷榜冠軍。

墨瑞老師是社會學教授兼心理治療師,每天救人都趕不上環境毀人。眼看美國社會崇拜青春、歧視老人,老人看不起自己、也歧視其他老人,他立志要撥亂反正,敢教日月換新天。

為此他在一九八八到九二年寫了本書傳授祕訣,但求今後人人有功練,老人個個龍騰虎躍。當時他的小兒子羅伯背包遊西藏回來,父子一起發展書中概念。四個月後兒子赴日定居,過五年,眼看老爸身後成了全球精神導師,竟沒想到還有一本壓箱寶奇貨可居。金劍沉埋三十年後,兒子才編輯遺稿,出版《用創意享受銀髮人生:《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墨瑞教授談老年智慧》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20週年紀念版】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20週年紀念版】

用創意享受銀髮人生:《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墨瑞教授談老年智慧

用創意享受銀髮人生:《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墨瑞教授談老年智慧



墨瑞教授對老年的願景,第一是解決社會性的痛苦,譬如「老人歧視」:羞辱老人為馬路三寶,該關在家等死。「年齡定型」:像演員被定型般,限制你扮演老人刻板印象──只求老人不要這樣不要那樣,至於要做什麼,則是不期不待沒有傷害。誰會期待老人闖天下幹大事改變世界呢。

但他拒絕被當大型廢棄物,主張「好好老去」包括社會參與挖掘遺憾、未竟的願望,找到動力投入想做的事,克服萬難,自我實現,令老年成為一生最完美的體驗。

老?完美?老不就是退化、疾病、衰弱。怕將來無法自理,要靠人照顧,看人臉色。退休擔心沒錢,憂慮無窮,樣樣無解啊?

墨瑞教授氣喘,但怕類固醇成癮,不敢吃。次次喘到半夜送急診,知道再鐵齒會沒命,這才就範吃藥。我看了想起好多朋友因爸媽諱疾忌醫而傷神,現在鐵齒界先輩墨瑞教授來手把手幫忙了。

從病苦中,他學到了分辨何為虛幻恐懼,何為真實危險。

不敢面對的真實危險,他幫助讀者釐清、鼓起勇氣及早規畫。揮之不去的虛幻恐懼,他陪伴讀者探尋久遠根源,解開心結。

生病初期,他沮喪消沉,愧疚自己無用。接著,發現自己可以從容面對了。最後重拾熱情,發現有潛能要實現。吃藥控制後,他懂了生病這過程就是一堂無價的課程,體驗到人有無限潛能去適應,從此有信心克服困境。

人之必死,就是教人珍惜餘生,及時成為自己。他決定他要的老化,是一場創意冒險,要學習新技能、發展興趣,和周圍人感情更深。



這些好事,很多人都想要,那麼跨不出去的障礙在哪裡?
  
所以第二,是解決心理的痛苦。察覺自己隱形的限制,自欺欺人之處,在安心信賴下認識自己。曾因遭受背叛遺棄、陷入退縮封閉的人,他以諮商的提問,引導讀者緩慢感受自己,期待一點一滴走出社交孤立。請把這本書當成郵輪環球旅行而非一日遊,在一頁上停留一週到一個月最為舒適宜人,一口氣旋風訪問五國可能等於沒去。
  
第三是解決存在的痛苦。自我實現,奉獻社會,教導別人,流芳百世,讓世界因你來過而更美好。沒人期待老人金榜題名、光耀門楣,但雅各.布里茲坦八十一歲從高中畢業了。一戰後他從烏克蘭移民美國討生活,一直想上學。七十一歲從洛杉磯小店老闆退休,終於圓夢去讀高中。別人在踢足球、抽高、初戀失戀;他中風、肺炎各兩次,裝了兩個心律調節器,喪妻,兩名手足過世。畢業典禮上,他抖著手簽名,連全場為他感動起立鼓掌都沒發現,卻宣布要讀大學。「不開玩笑,如果我能活到二〇〇〇年,沒準就當上醫生了。」
  
這番野心真令人不寒而慄。如果他做了希特勒,分分鐘能拿下俄羅斯。
  
救命,我不想這麼拚。
  
但別怕,墨瑞教授只是要說,別畏懼你的夢想。他只是翻開你的生命存摺,給你看餘額還有一千萬,那麼你想花五百塊做想做的事,就放心花下去吧。也許是台北五十四歲單親媽媽,從高中老師退休抗癌成功去遊學的《老媽巴黎遊學記》,也許是《60歲還是想一個人去日本Long Stay》,結果都會是好的。不是什麼大禮包,只是把被傷害之前、初生之犢的樂觀衝勁,物歸原主還給你。
老媽巴黎遊學記
60歲,還是想一個人去日本Long Stay──老青春背包客的樂活遊學日誌

60歲,還是想一個人去日本Long Stay──老青春背包客的樂活遊學日誌


  
《用創意享受銀髮人生》不只為初老之旅整備行裝,可說全年齡層適讀。雖然生理條件不同,但想好好地活,絕大多數原則是跨年齡共通的。很喜歡墨瑞說「我必須抵擋迴避自己黑暗面的誘惑」,黑暗面諸如:意見相左時有敵意、暗罵小人得志、嫉妒年輕人餘命五十年。討厭鬼病了,他不憐憫。他哀悼亡者,但慶幸不是自己。他起初為惡念羞愧,然後學會了平常心看待,只要從惡念中覺察自己對際遇的不滿,「認清和承認自己的黑暗面,而不是企圖掩藏它,讓我更能掌握它,並對它採取行動。
  
國片《陽光普照》中,少年菜頭揪阿和持刀尋仇,阿和重傷仇家。菜頭同樣怪阿和:只是嚇嚇他,又沒叫你真砍。阿和說不知情。乍看是屁孩互推、責任癱瘓。其實阿和沉默懦弱,不懂拒絕菜頭情勒,只知隱忍、服從,為何臨場反而暴走?為何他會以為菜頭更憤怒、要他下手更重?
  
電影留白之處,觀眾懂了。有一種可能是,阿和的父親以為自己學歷職業不如人,以學霸長子為榮,以學渣么兒阿和為恥。父親以罵阿和發洩,母親一直縱容,阿和一直壓抑憤怒。替人尋仇,反而成了阿和地底岩漿伏流爆發的破口。要是問他為什麼下手這麼重,他肯定也不知道。他以為是菜頭的憤怒,與己無關;其實裡面藏有阿和自己的憤怒。更深是阿和一貫的恐懼權威,對菜頭的服從背後是對父母的過度服從。
  
在憤怒化為暴力之前的最後防線,還是崩潰在墨瑞提示的「黑暗面」上。非行青少年不認識自己的黑暗面,不懂得怎麼分辨負面情緒和現實,無法與黑暗面共存,「掌握它,並對它採取行動。」反而受幫派利用逞凶,平白犧牲。書中的修練,適用於多數人。
  
酸民的酸,也隱藏了對際遇的不滿。不滿當中,隱藏了受挫的目標,和循此得到幸福的能量。一生的寶藏,就在內心深處被遺忘。
  

  
老年充滿困境,但每個人都不是第一個去挑戰,作者和書中許多實例故事主角已打過那美好的仗,可指引迷津,爬出媒體物化老人的毒龍潭,直取人生意義的藏寶圖。書中滿滿墨瑞的醫者心腸,就像看待每位求助的個案,他也衷心渴望每個人活出自己。
  
漫畫《葬送的芙莉蓮》中,人類勇者欣美爾和長壽精靈芙莉蓮欣賞五十年一遇的流星雨,約定五十年後聚首重看。但他知道到時自己已經不在了,而在王國隨處留下自己的銅像,只為五十年後她踏上重訪旅程時,不讓她感覺孤寂。領略他的盛情厚意後,芙莉蓮遺憾沒能及時更了解他。
  
我想作者七十二歲人了,為何不放過自己,還非要花三年伏案磨一本書,是要拚普立茲獎嗎,帶得走嗎。然後領悟,原來這就是他心目中完美的老年:留下他能做出的最好陪伴。人生有盡,愛要及時,才不會遺憾。三十年如一瞬。他想及時去愛的,就是在他死後出生、以及仍活著,哭著、笑著的人們。
  
他的愛,就是讓人了解自己。在這趟旅程中,不會讓你孤單。


用創意享受銀髮人生 (電子書)

用創意享受銀髮人生 (電子書)


墨瑞教授兒子上節目談《用創意享受銀髮人生》

作者簡介

基隆人。曾任《自由時報》主編、台北之音電台主持人、《Premiere首映》雜誌總編輯、《明日報》主編、《蘋果日報》主編、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現全職寫作。曾獲《聯合報》等文學獎,著有長篇小說《愛比死更冷》;圖文書《帽田雪人》;散文《吃喝玩樂最善良》,亦參與《字母會 I 無人稱》小說創作。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冤案如何產生?誰又該為冤案負責?從五本小說、社會論述看司法錯判的痛

有冤案,就代表「真正的壞人」沒有受到制裁,小說中的冤案有平反的可能,那現實中的呢?看五篇相關文章更了解冤罪議題。

303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