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廖梅璇/穿透障蔽,看清了人的形狀──讀《濃霧特報》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濃霧起時,事物都改變了形狀。

楊莉敏散文集《濃霧特報》,是台灣小鄉鎮版的《變形記》The Metamorphosis) 。處在作者輻散出的家庭網絡,每個人都承受莫大壓力,轉化為多樣的非人形態。

敘述者「我」身陷公部門官僚迷宮,苦於胃疾而連連嘔吐;長期失業的哥哥如少年時釘刺在地的昆蟲,困守家屋;姐姐的孩子患有情緒障礙,不時暴起如獸;母親沉迷宗教,反覆購買動物放生,卻無法放生自己;至於罹癌的父親,則拖著龐大身軀,在垃圾與回收物圍繞中驟然謝世。一家人如卡夫卡《變形記》化身蟲豸的主角葛雷戈(Grego),喪失了人的自由意志,異化為動物,或僅存一股動態能量,在險境裡苦苦掙扎。這種狀態已經無法用現代人的存在危機形容,一切只餘危機,不見存在。

人與物難分,外在地景與建築物,亦呼應著這個家庭的處境。作者一家居住的舊屋岌岌可危,只要一陣強風驟雨,老屋便再次坍塌,建築四處綻出裂口,蛇蟲鼠蟻頻頻入侵,無論如何修葺,都難以制止家屋的毀壞,讀到後來,甚至會產生不斷倒轉的視覺幻象,磚厝彷彿在暴雨襲擊下一再瓦解、復原、瓦解、復原,縱使一家人疲於奔命補救,所有努力都付諸流水,不斷反覆的行為逐漸流失意義,人類也失去了自主性,化為僅憑本能行動的動物,只有災難降臨之際才動起來,令人想起蔡明亮電影《洞》裡淹水的公寓,而《濃霧特報》眾人就如電影女主角般,蝸居在窄隘空間,漸漸退縮至蟑螂般的原始形態,人不像人,家不成家。

題材如此沉重,行文卻悄然不動聲色,楊莉敏每每靜默轉移視點,連貫起一串人事情景,不揚聲,不道明,但分明可感覺她寫的是時間。時間兀自流過她而不屬於她,冗雜瑣事占據了分分秒秒,文學少女無暇思索詩與遠方,只求眼前飽暖,其他人也自顧不暇,忙著處理無止盡的煩難。眾人時間裂解為諸多當下,瀰散成大霧,籠罩著海濱小鎮。

有時霧散,人生看似可能轉晴,「天氣這麼好」,不料底下接著「父親卻死了,有好多事情得處理。」女孩不知為何總是錯過轉機,命運只有壞與更壞,周遭盡是循環往復的剝蝕,耗損著內在,最後索性自斷神經,滅絕感受,耗費全副心神維持原樣,僅僅保留應付現實的最低功率,外力戳一下才動一下,整個人幾近涸竭。

然而,滿目枯索中,偶爾也滲出微光。男友家庭資源同樣匱乏,兩人各有各的巨大焦慮,都難以分神安慰對方,關係貌似可有可無,但她寫道男孩在她家又一次坍塌時,主動前來幫忙,清理堵塞的死巷,收拾年久失修的磚厝,彼此互動沒有任何戲劇化的跌宕,可這就是愛情了。這點小事擱在抑鬱基調裡,顯得分外可貴,即便只是剎那,也讓異化為物的存在,有那麼一刻恢復成人。

另外一例,是做工做到身體壞掉的母親。母親受過太多苦,鎮日哀嘆命運不公,跳針般傾吐著怨恨,某次郊遊卻難得放鬆心情,稱讚起女兒,而不小心吃太快嘔吐時,像個孩子般急於返家。那一瞬的急切渴望,重新賦予了老屋「家」的意涵,讓女兒禁不住微笑起來。作者將這些微小片刻,埋藏在大塊灰色間隙,有意識地中止日常的機械化動態,使人與家庭恢復理想中的原型,雖然只一晃眼,卻是人性罕有的伸展。

《濃霧特報》既是極其私人的書寫,也折射出當代文學青年某種弔詭處境:當日常即是危崖,文學在現實前如此無力,文字之於個人有何意義?楊莉敏自承經濟穩定後,她對人生的期待減到極簡,再也想像不出文學與自我的關係。「幸福路上,文學消失了,而我竟然不覺得可惜。」但她依然在寫,如蔡明亮的長鏡頭,從濃霧中緩緩鑿出窟窿,凝視安妥生活下的虛空,同時以減速慢行的細密書寫,生出極大的專注,抵禦異化,抵禦當代社會對個人生命的橫徵暴斂,一個句讀一個句讀,取回繁冗事務占據的時間,取回自發的感受,形諸語言,而能以語言言說,便是一種力量。

儘管大霧仍舊持續,楊莉敏藉由指尖輕輕敲擊出光,穿透障蔽,到底看清了,人的形狀。

《濃霧特報》也借讀者一雙眼和一段時間,讓人得以看清,在目盲世界裡,己身的境況。


濃霧特報

濃霧特報

濃霧特報 (電子書)

濃霧特報 (電子書)




作者簡介

1978生,台灣嘉義人,台大歷史系雙修外文系畢。善於失眠,喜陰溼,背對鏡子面朝苔綠,在詩、散文和小說間切換電頻,曾獲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梁實秋文學獎,2015年於法國出版中法對照詩集《雙耳的對話Dialogue des oreilles》。另著有散文集《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世界難民日 難民是一種「狀態」,不是一種身分

    每年的難民數持續增加,加上近期他國戰火衝突不斷,更讓人感覺到「難民」離我們不遠。失去家國的狀態若難以想像,這幾篇文章能帶你入門,畢竟在全球脈動息息相關的今日,我們都無法排除成為難民的可能。

    2476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世界難民日 難民是一種「狀態」,不是一種身分

每年的難民數持續增加,加上近期他國戰火衝突不斷,更讓人感覺到「難民」離我們不遠。失去家國的狀態若難以想像,這幾篇文章能帶你入門,畢竟在全球脈動息息相關的今日,我們都無法排除成為難民的可能。

2476 0